APP下载

近10年足球项目运动员低氧训练的中文期刊分析

2018-01-27杨如鹏宋淑华

运动 2018年12期
关键词:低氧耐力机体

杨如鹏,宋淑华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足球项目属于高强度、间歇性反复冲刺跑及在拼抢中频繁使用身体冲撞的混合型项目。在正式比赛中,比赛时长90min,运动员要做上百次对抗和非对抗,无球和有球的跑动,跑动距离高达8 000~12 000m以上;当今世界足球比赛中,运动员跑动和冲刺的距离仍然保持上升趋势。因此,足球项目对足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极高,尤其是有氧耐力水平,是一场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低氧训练作为一种训练手段,是在训练周期中持续或间断利用高原自然低氧环境人工模拟低氧对机体产生一系列特殊的生物学效应,再配合运动训练来增加机体的缺氧程度,激发人体的潜能,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我国国家足球队多次到昆明等高原地区集训,以提高竞技水平。本文就近10年足球项目低氧训练的主要内容展开讨论,集中低氧训练对各系统的研究进行概述。

1 氧运输系统

1.1 红细胞及其参数

发展足球需要很好的有氧耐力来完成高强度、长时间的足球比赛,运动员在低氧训练中,如果负荷适量,营养充足,血红蛋白大多升高。2017年,王舜将20名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训练组、低氧组及低氧训练组(低氧浓度14.7%,n=5),每日60 min,每周5次,持续4周的65%~ 75%VO2max的功率自行车训练干预后,低氧训练组RBC和Hb显著升高;同时,低氧训练组最大摄氧量(k4b2心肺功能测试仪测试)显著提高。高磊在研究技能主导类项群中提到,我国女子足球运动员经过高原训练后,血红蛋白明显增加。血红蛋白的增加,代表血液运载氧气的能力增强,有氧耐力更好。

1.2 血氧饱和度

足球运动员初上高原会出现头晕、胸闷、呼吸急促等现象。陈亚中在研究中提到,运动员从平原初上高原的前几天,运动时的肺通气量比在平原相同负荷下的肺通气量增加23%或更高,肺通气量的增大可提升肺内的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的提高促进氧运输能力的增强。但存在一个相对的问题,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大量排出,破坏酸碱平衡,会导致呼吸性碱中毒。

2 心肺功能

高原低氧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会使机体适应外界环境。韩洲桥提到在昆明海埂训练基地对52名男子足球运动员进行功能检测,通过1个月的高原训练,被测对象在安静状态下收缩压下降,心率变慢,每分输出量和心脏指数均有较为显著的提高,每分输出量的提高,意味着心脏储备能力增强,对发展足球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水平有积极作用。孙文新提出,运动员初上高原,出现肺动脉压升高是因为血氧饱和度下降导致肺血管强烈收缩引起的,会导致右心室负担过重。在高原上训练,由于运动员个体的不同,机体适应外界刺激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有些运动员会因为呼吸急促,肺换气供给不适而导致心理和生理出现问题,从而导致训练不能正常进行。

3 内分泌系统

3.1 睾酮及睾酮/皮质醇比值

张冰以11名国家男子足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产Access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仪及其试剂测定血睾酮(t)与皮质醇(C)。t可反映机体的合成代谢情况,它与运动负荷量的关系密切,如果通过运动训练后t值下降,但下降无太大差异,说明负荷量适中。通过4周每星期日早晨的监测,发现高原训练的第1周t值升高,第2、第3周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t值逐渐减小,其值逐渐减小。C值是反应机体代谢情况的指标,C值在训练期间也无显著性差异。而t/C值一般认为是可以作为衡量机体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是否平衡的指标,其值高,说明合成大于分解,说明身体能承受该刺激,其值低,说明分解大于合成,此时需要加强恢复。张冰的研究t水平受高原影响不大,而是受训练影响比较大;t/C值在上高原的第1周有所上升,但随着负荷逐渐增大,t/C值出现下降,说明机体通过负荷训练后,消耗身体机能比较大。

3.2 红细胞生成素(EPO)

韩洲桥提出高原缺氧有促使体内EPO增长的作用,EPO可以增加原始的红细胞,提高发育的速率,提早释放进入血循环。所以,高原缺氧对EPO具有积极的作用,EPO的增多,就可以导致红细胞量增多,提高血液载氧能力,提高有氧耐力水平。但随着运动员回到平原,EPO增长速度就会出现缓慢下降趋势,机体能力也会慢慢恢复到之前的机能水平,因此高原训练目前还存在着比较尖锐的话题,是维持时间较为短暂,尤其是足球项目,一般联赛都是进行几个月。

4 免疫系统

王舜采用仪器作双克光检测计数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将运动员分为训练组、低氧组、低氧训练组及对照组,取血液分别存入3个流试管中,每份再分别加入CD3、CD4、CD8机体。通过4周的运动干预,发现低氧训练组t淋巴总数CD3+显著上升,而其他无明显变化,说明低氧训练的方案可能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免疫功能。但此说法应是在适度的低氧环境和训练强度下进行,否则也会出现t淋巴细胞发生调亡或冻死的情况,对机体重要器官造成损害。高原训练与平原相同训练时,其强度已远大于平原上的训练,然而因为运动员个体差异,一些运动员承受不了负荷时,会出现酸中毒的现象,导致机体内环境紊乱,职业生涯缩短。

5 运动系统

实践表明,高原训练对肌肉组织有或多或少的损害,体重、速度、力量都会有所下降。黄亚茹提到高原训练有助于提高骨骼肌的代谢能力,有利于肌红蛋白的增加;但是为了适应低氧环境,骨骼肌蛋白质含量也会降低,这会影响到肌肉的质量、速度和肌力。贾华提出高原大强度的训练能使膝关节伸直肌的肌肉横截面积明显增加,主要包涵肌肉力量、耐力力量、速度力量和最大力量。高原缺氧容易使肌肉发生退行性变化,肌肉血流量减少,蛋白质合成降低,引起肌纤维变细或萎缩,从而导致力量的丢失。因此,当下许多专家研究出许多低氧训练的新方法,并非必须到高原地区进行集训,因为高原地区地势的独特性,对足球运动项目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例如,运动员踢球的力量不好把控,踢球的角度会因为高原地区空气密度不同而发生些许偏离;运动员也会在高原训练期间因不适应高原反应产生心理上的伤害,个体适应高原反应的能力不同,有些对自己的身体感到怀疑,丧失信心运动员在高原集训过后有所提高,但足球比赛时间较长,高原训练无法维持运动员参与比赛的时间。

6 结 论

高原训练(低氧)对足球项目运动员有影响,对其氧运输系统影响最为明显,高原训练能提高运动员的载氧能力,最大摄氧量和血红蛋白的增加,提升了运动员的有氧耐力,使其更轻松的完成比赛。但是血氧饱和度的提升,会使机体进入碱中毒的状态,而且随着下高原以后,血红蛋白含量会流失。高原训练能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心率变慢,肺活量增加,同时,这与高原训练的负荷量密切相关,由于低氧的原因,高原训练较平原训练相同负荷要大得多,负荷不当,会引起生理和心理的不适。适当负荷的高原训练可能会提高足球运动员的免疫力。高原训练对运动员的内分泌影响不是很明显,但训练合理,营养充足,还是能促进机体EPO的增长,提升内分泌系统功能。低氧训练对骨骼肌的影响有两面性,一方面能促进骨骼肌的代谢能力,但另一方面又降低了骨骼肌的蛋白质含量,影响骨骼肌的工作能力。高原训练还可能会引发运动员酸中毒。近些年,许多专家研究出了许多低氧训练的新方法,并非一定要到昆明等地高原地区进行集训,而是利用新的科学技术,在平原地区,实行低氧训练,实行像高住高练低训、低住低练高训等许多方法,克服了高原地区的高原反应。近年来,对高原训练研究的文献有很多,但对足球项目的低氧训练的研究还有空间,低氧训练对足球运动员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目前低氧训练作为一种训练手段,已在全世界广泛实行。

猜你喜欢

低氧耐力机体
倍耐力原配世界最强动力超豪华SUV——全新阿斯顿·马丁DBX707
初探非高危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合并低氧血症的适宜治疗
低氧训练对运动员心肺能力的影响研究
低氧抗阻训练诱发身体生理应激及力量适应的研究进展
邓俊峰作品选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速度耐力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
饲粮锌在畜禽机体中的作用
柴油机机体常见损伤的检修
倍耐力亚太赛车产品销量六年内增幅达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