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医结合模式在高校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2018-01-27

运动 2018年12期
关键词:体医体育训练高校学生

陈 曦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 太原 030042)

随着我国经济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升,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愈来愈重视,人们不仅对合理锻炼、科学生活的要求愈来愈高,更是对体能锻炼配合医疗救治治疗有关运动损害的高质高效性提出的更高一层的需求。由此可见,对人们进行拥有医疗辅助的科学健身意识培养是促进广大群众合理健身,高效健身的重要举措。将体育锻炼与医学治疗分离开无疑是减弱国民健身的有效效果。随着社会各个方面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体育锻炼与医学治疗已经逐步找到其利益结合点和共同的目标。因此,为进一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必须将体育锻炼与医学治疗完美且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当顺势而为。

1 体医结合的含义

近几十年以来,国内外的有关研究人员逐渐将目光转向了体医结合,并不断地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与实验。在国家出台的政策中曾指出:学校的教育应以学生的健康为前提,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为增强我们的体魄健康,而医学治疗的目标则是维护我们的身心健康,二者不谋而合,可见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它们的共同目标均是提高国民的健康素质,人们需要健康,而健康则需要体育与医学共同担负。从字面来看,体医结合就是将体育锻炼与医学治疗相结合,即将运动医学、康复医学、保健体育等多方面专业知识相结合,将体育锻炼与医学治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相互补充,相互透渗,在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地进步,发展。但与“医体结合”不同,体医结合针对的对象更广阔,无论你是否患有疾病,或者处在疾病的前期“亚健康”的状态下,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干预时,都可以结合医学治疗进行判断、监控与评价,因此,体医结合的治疗对象更为广泛,而“医体结合”则是在进行防治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结合体育锻炼,所以针对对象较为狭小。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虽然享受着这一切所带来的优越的物质文化生活,但也承受着各种疾病的巨大挑战,大多数人们都处在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指的是人类身体健康处于健康与患病之间的灰色地带,是一种临界状态,在临床诊断中通常体现为疲劳综合征、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等现象,但在正规医院的各项检查中,检查结果却显示正常,所以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但这不代表亚健康状态就是安全的,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改正错误,及时纠正,任其发展,便会导致我们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引起疾病甚至死亡,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在面对“亚健康”状况时,我们应及时就医,据大量实验证明,配合医生的指导,并坚持合理的体育锻炼,便可控制状况使其不再继续恶化,甚至恢复正常。

2 体医结合在高校运动训练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2.1 可行性

我国传统的体育训练模式,主要是以让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为主,因为缺乏医学知识及保健体育常识,从而导致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做体育训练时有一些不合理和不科学的情况出现,尤其是一些本身就有某些疾病的学生,不能得到有效的体育健康指导。况且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同,若是没有具体的身体机能状态反应报告,其所参与的各项体育锻炼都是在没有科学依据的情况下进行的,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很容易使学生在训练中受伤,这不仅使得学生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更会使其远离体育训练,最后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不能得到较好的调整。由此可见,体医结合的工作任重而道远。而在我国古代便有五禽戏、太极拳等体育锻炼或健身手段,而现代医学也愈来愈注重保健的功效,体育保健便是其中之一。体医结合是在原有的理念、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延伸,因此,体医结合具有可行性,并且对我们在现有的体育基础上,继承并不断扩展体育的内涵有积极作用,同时,提高体育锻炼对人类的积极影响。

2.2 必要性

一直以来体育锻炼与医学治疗的长期分离,使得学生具有不正确的认知,即在进行体育锻炼时,通常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或者同伴的建议来进行健身,而不是去询问医生关于体育锻炼的有关事宜,体育锻炼的相关事项不在医生的职责范围之内,这是严重的认知错误。长此以往,高校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缺乏专业的指导意见和医学监控,对自己所参与的各项体育训练对自身的身体健康是利或是弊都不甚清楚,使体育锻炼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起到反作用。因此,将体育锻炼与医学治疗有效结合,让学生们的锻炼处于专业的教师意见与医学监控下,形成良性循环的健身模式,可使我们所做的健身工作事半功倍。

3 体医结合模式在高校运动训练中应用措施

3.1 体医结合教学目标

体医结合的教育目标是让学生在基础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通过各方面的专业知识教学,更深层次的理解并掌握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理解体医结合的各方面相关知识。体育训练与医学治疗的结合,让更多的体育专业的高校学生拥有足够的医学知识,并将之应用到实践当中,使高校学生具有更为丰富的体育与医学知识,为体医结合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3.2 体医结合教学内容

体医结合教学模式从直观的理解便是结合体育与医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对高校学生进行教学,从更深层面的含义进行了解便是在体育实践教学的基础之上教授运动生理学、运动创伤学等医学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相关医学知识的了解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体育技能。

3.3 体医结合在高校学生运动训练中的具体应用

随着各大高校实践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为突出体医结合的特征,许多学校安排了不同的实践教学,如自主建立兴趣学习小组,或者由教师给出实际的典型病例,让学生通过利用已学过的体育与医学知识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因此,所有的教学模式中均突出了体医结合的特征。将体育训练与医学治疗充分结合,完美的体现在高校教学当中,学生们不仅能够运用医学治疗知识,又在实践过程中展现了体育保健的特色,贯彻落实体医结合的人才培养方针。

3.4 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将体育教育与医学教育相结合,使高校学生改正重视一方而忽视另一方的错误观点及认知,树立正确且健康的理念。在进行教学时,应重视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及其个性特点与兴趣爱好,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安排具有展示民族特色的各项教学内容供学生选择,但必须安排一定的必修内容,如太极拳、太极剑、健美操等教学课程。

3.5 有机统合实现课内课外的有机统一

学校在进行校内专业知识教育时,应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以及学生关于体医结合意识与兴趣爱好的锻炼与培养,在校外的实践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手动能力,从而达到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也可以在节假日举办各种有关体育锻炼与医学治疗的健康知识宣传活动,进行医学体检、体育锻炼指导等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素养,还可以宣传体医结合的健康知识。

3.6 建立体医结合健康管理机制

我国卫生监管部门与体育部门的各自为政及权责界限不明确,导致体医结合对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不能顺利地发挥,因此,为使体医结合能够尽快发挥其作用,我国政府应积极筹备建立体医结合健康管理机制,由卫生监管部门、体育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协调管理并运营,打破卫生、体育部门各自为政的传统运行模式,使体医结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清除存在我国卫生、体育2大部门之间的机制、制度障碍,为我国国民的身体健康做出贡献。

3.7 加强体医结合模式的宣传推广力度

与医体结合不同,体医结合针对的对象更为广泛,覆盖到广大居民群众。但对高校学生来讲,学校是进行体医结合健康服务宣传推广的主要工作地点,因此,为加强体医结合健康服务的宣传推广,我国卫生部门、体育部门及相关管理部门应主动增加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在进行高校体医结合健康服务工作时,共同参与、友好协商、相互进步,全方位致力于体医结合健康锻炼新理念的推广,使高校学生从潜意识里养成主动且自觉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各部门也要在规定期限内进行多次各种健康保健活动,通过各种公益活动促进体医结合健康服务的快速发展。

4 结 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体医结合教学改革的初始阶段,各高校应不断改善体医结合的教学条件与硬件设施,对教师们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教育,不断提升高校教师的体育与医学的专业素养,并且重视学生的教学课程,突显体医结合的特色,为国家体医结合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除此之外,应不断加强高校之间体育部门与医学卫生部门的交流与合作,持续推动体医结合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体医体育训练高校学生
创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实践研究
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学校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训练的有效结合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体医结合背景下提升城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策略研究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体育训练中兴趣培养的路径探究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