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文颖小说研究综述

2018-01-27孙晨晨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名作欣赏 2018年24期
关键词:朱文作家创作

⊙孙晨晨[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朱文颖是当代知名女作家,1970年生于上海,后随母亲定居苏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苏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96年开始小说创作,著有长篇小说《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戴女士与蓝》《高跟鞋》《水姻缘》,中短篇小说《繁华》《浮生》《重瞳》《花杀》等,更有小说随笔集多部,曾获《人民文学》年度青年作家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和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等奖项。生于上海长于苏州的朱文颖身上有着上海都市的现代感和苏州传统的温婉特质,正如她的小说用现实的手法书写现代人的思想生活,同时又流露出诸多传统文化内容。学术界对她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从21世纪开始,文献资料相对稀少,但学术性论文还较为可观。本文主要从整体的宏观把握、经典作品的微观分析和与相关作家的群体比较研究三个方面对朱文颖小说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梳理,从而了解该作家研究现状的整体概况。

一、朱文颖小说的整体把握

朱文颖的小说具有鲜明的辨识度、形象生动的人物塑造、意味深长的主题追求、温暖细腻的语言书写,大体分为三种类型:对历史个人化体验的传达、对物质与精神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挖掘。朱文颖的小说总能于无形中读出沉重,在简明中读出悠远,这些独特的阅读体验吸引了大批研究者的目光,使得对其作品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人物形象与性别研究

朱文颖笔下的人物形象首先是男人和女人,其次具有扭曲病态的特征,他们孤独地存在于迷雾、烟雨织成的意境中。李全泽的硕士论文《诡异的语言世界——论朱文颖小说的创作风格》中认为朱文颖对于人物塑造,“外貌少有着笔,语言动作也不多。有的时候还隐去了人物的姓名、年龄等基本信息,使用‘他’或者‘她’这样的代称”,显然作者没有将出现在苏州小巷和上海弄堂的男女形象具象化。值得注意的是作品绝大多数都是以女性第一人称视角来展开叙述 ,强烈地表露出叙述者的女性身份和感情色彩。张春红、张冉的《论朱文颖小说的女性化色彩》从女性的孤独寂寞、与女性形象相关的意象和女性化的叙述语言三方面论述朱文颖小说中的女性化色彩。与许多女作家以激烈的姿态颠覆着传统的男性写作一样,朱文颖小说也有激烈之处,贺仲明在《生活在别处——论朱文颖的小说》中说:“在《高跟鞋》中,她曾将男性和妓女并称,在《豹》中充满对男性的鄙视。”

(二)爱情婚姻主题与人性挖掘

朱文颖认为小说创作的出发点应是深入挖掘人性最底层的奥秘,运用作家的笔触在人物和故事之间自由穿梭。关于爱情婚姻的主题,朱文颖曾说:“写小说,在根源上是为了表达我的一种爱情观。”所以无论是旧题材的传奇演义还是新环境下的故事勾勒,随处可见的就是对于艰难爱情的印证。张春红的《暧昧的表达与孤独的言说——从朱文颖的小说看其创作心态》从爱情的破灭、情感的艰难中体会朱文颖创作的内在情思,巩固、刘秀芳《历史·精神·人性》将朱文颖小说中的爱情分为三类:纯粹的精神爱情、物质与精神共存的爱情和物质下的爱情。关于人性病态的主题,黄毓璜的《恍兮惚兮——朱文颖小说解读》将人与人互相之间映射的病残视为彼此的“镜像”。齐红的《寻找心灵的出口——朱文颖近年小说解读,兼及一种文学现实》认为朱文颖小说的最明亮之处就是剖析心性,在一个浮华的时代,大家的心理上多多少少都有些“病症”,而每一个当事人面对这些“病症”却都束手无策。

(三)叙事风格与语言的解读

朱文颖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却有着别具魅力、温润细腻的语言,对女性心理的脆弱有着真切的把握,批评者认为她的小说具有“气息之美”,体现出江南地域文化影响下的内心情感与艺术风格的高度契合。林舟、葛红兵、吴炫、罗望子等的《朱文颖小说六人谈》率先为朱文颖艺术风格的研究开拓了空间,其中葛红兵的《张爱玲的遗像》肯定了朱文颖的写作方式:“一种江南的文体风格,一种久违了的关于自然、关于历史、关于人世的折光的水意的书写方式。”林舟的《无可替代的故事》谈到同名作品中的梦呓般的叙事和一种具有方向感的孤独。张清华的《朱文颖及其小说》则看重小说的形式感:“有一点余华式的冷漠、苏童式的温婉、格非式的玄秘和叶兆言式的沧桑。”关于朱文颖叙事风格的硕士论文仅有两篇,系统全面地分析了朱文颖的艺术特色,如李全泽的《诡异的语言世界——论朱文颖小说的创作风格》,从故事、人物、意象、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继而揭示出朱文颖小说诡异迷乱、独具个性的创作特点。

二、朱文颖经典作品的分析

从最初创作的《广武山》等中短篇到引起热烈讨论的《高跟鞋》,再到被称作贴近地域文化小说的《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朱文颖对文学的探索在不断地前行。无论是中短篇还是长篇,无论是旧题材书写还是新环境展现,她的小说研究从主题语言到风格气质都可以作为文学批评挖掘的对象。

(一)中短篇小说个案研究

朱文颖的短篇小说创作十分丰富,出版了《迷花园》《两个人的战争》《龙华的桃花》等多部中短篇小说集,但是对于朱文颖中短篇小说的研究至今只有两篇。华中师范大学李遇春《最后的怀旧——评朱文颖〈贾老先生〉》,从对传统文学怀旧“国学热”的角度着眼分析小说中营造出的一种古典韵味的诗境,“既没有选择‘五四’的启蒙文化批判姿态,也没有一味地迎合时下的文化保守热潮,而是情感的沉潜中滋生了理性的认知,从而最终还是宣告了文化怀旧的末路”。另一篇是孙涵的《新兴中产阶级的生命虚无——读朱文颖新作〈虹〉》,通过三个人物形象母亲、父亲和外婆犀利地解构了中国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叙述着生命伦理的瓦解和价值的虚无。

(二)长篇小说的个案解读

朱文颖每部长篇小说的入世都会带来极大的反响,学术界对其长篇小说从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叙事结构等多种角度分析得淋漓尽致。对朱文颖首部长篇《高跟鞋》的研究有徐晓明、经宽蓉的《流淌于都市的诗情——谈朱文颖的小说〈高跟鞋〉》,从《高跟鞋》细腻的感触、独特的意象、含蓄的韵味体现出诗意的文笔、物质的追求、青春的匆忙与善恶并存的都市故事。熊玫的《无“情”地成长——论朱文颖小说〈水姻缘〉的精神实质》是对《水姻缘》仅有的一篇研究,此篇以男女姻缘与各色人等追求目标的成长过程两条线索引出长篇小说的精神实质。对另外两部长篇《戴女士与蓝》和《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的研究较为丰富,苏运梅的《消费时代的沉沦与救赎——评朱文颖〈戴女士与蓝〉中叙事空间的架构》与熊玫、钟骏良的《在历史中生活——兼论长篇小说〈戴女士与蓝〉的女性形象塑造》等,研究其内容、主题、形象塑造等各方面。对于201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有侧重于分析南方生活与情感的,如王尧的《在南方生长的诗学——〈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的阅读札记》,有从时代与生活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的,如吴义勤的《大时代的“小生活”——评〈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等。

三、朱文颖小说整体与比较研究

“70后”女作家生长的年代是消费文化日益发展的经济时代,她们的写作不可以避免地带有市场经济的烙印,可以说是当代文学的一个典型现象。

(一)地域文化影响下的研究

在朱文颖的小说中,我们时常能够看到上海与苏州这两个空间意象,朱文颖这样表述过自己生活的两个城市:“上海是我看世界的方式,苏州则是我的无底之底。”首先上海这一都市经常出现在文人的笔下,朱文颖凭借着“生命之仗”实现了上海话语的突围。张璐的《论朱文颖小说中的上海书写》用向内的目光去审视朱文颖笔下新、旧两个上海的繁华,从中窥探上海的沧桑变迁。其次是苏州,朱文颖的小说被一致认为承载着对于江南文化演变的思考,所以被学术界纳入苏州或江苏作家群来研究,其中硕士论文朱云的《当代苏州小巷风情小说研究——以陆文夫、范小青、朱文颖为中心》和戴俊艳的《论当代苏州作家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以陆文夫、范小青、朱文颖为代表》通过对老中青三代苏州作家和作品的比较来挖掘出当代苏州小巷风情小说的文化特质及作家与地域文化的关系;戴丹《江南文化与江苏当代女作家研究》,从江南文化的角度来看江苏女作家的创作,展现目前江苏女作家的创作面貌。这方面的研究从同一地域不同作家创作的内容对比出小说家不同向度、不同程度书写城市形象产生的巨大差异。

(二)时代背景的分析

作为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女作家,朱文颖从一开始就不可避免地被放在“70后”作家群中和消费文化的背景下进行研究。徐晶晶的硕士论文《时代文化与审美:70年代出生作家研究》与黄巍的《“70后”作家都市小说研究》都将朱文颖放在“70后”作家群中,分析这一时代作家的生存环境、创作思潮以及心灵生活,用历史的眼光去审视大众文化带给“70后”写作的影响。熊玫的《70后的歧途——论70后小说创作的三点缺失》和张莉的《在逃脱处落网——论70后出生小说家的创作》,则思考了朱文颖在“70后”群体中创作的走向问题。朱文颖小说虽与卫慧、棉棉等有很大的不同,但很难不被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如硕士论文刘平的《新世纪以来70后“美女作家”的创作提升》和郑晗琳的《“70年代生女作家”及其启示》,将朱文颖归为“美女作家”中的一员,探究21世纪以来小说艺术在市场、体制中的提升。

四、研究中的缺憾

学术界对朱文颖小说的研究成果丰富,但仍存在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首先,朱文颖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虽然多以女性为主角,但并不意味着其他人物形象没有研究的价值,目前对朱文颖小说人物研究仅有几篇都集中于女性形象研究。其次学术界对朱文颖小说的研究主要针对长篇小说《戴女士与蓝》和《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等,然而占据朱文颖小说创作半壁江山的中短篇小说很少有人关注,并且对于小说的研究大都从地域、人性角度分析,不够新颖。最后,对朱文颖小说进行研究的硕士论文大都将朱文颖创作放在作家群中进行整体或比较研究,很少能单独对朱文颖的小说进行详细分析。这些在朱文颖小说研究中隐藏的小问题不容忽视,需要研究者们一步步解决。

对朱文颖小说的研究从1997年开始,几乎伴随着朱文颖小说创作的整个生涯,从令人质疑的“70后”女性写作,到值得肯定的审美个性与艺术创造,她的小说创作与对她作品的评论研究在这二十年来是互相关联的。对于成长期中的“70后”作家而言,尽管朱文颖近年来的小说创作比较稀少,但随着2017年新作《必须原谅南方》和《金丝雀》的出现,我们有理由相信其小说的创作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会为我们呈现出更具有魅力和价值的文学作品,相信未来对于朱文颖作家作品的研究将从横向、纵向、比较铺展开来,越来越丰富。

猜你喜欢

朱文作家创作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一墙之隔》创作谈
热闹的大山
Teacher:Teacher—dominant or Student—centered
发现木耳
创作随笔
闪电结婚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