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人诗文辑佚四则

2018-01-27王勇东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东东莞523808

名作欣赏 2018年24期
关键词:甘泉

⊙王勇[东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广东 东莞 523808]

笔者近日在查阅清人郑一经所修《南湖郑氏家谱》时,发现明代著名文人湛若水、何景明、曹学佺的集外诗文四则,现特将原文抄出,并加以标点和考订,以求教于方家。

《南湖郑氏家谱》(以下简称《家谱》)现藏福建省图书馆,为清代抄本,具体抄写时间不详。但从其中所录资料来看,该谱最后成书应当在乾隆二十六年之后,抄写时间自然也晚于此。

《家谱》共二十卷,第八卷《铭表》中收录了多篇关于郑氏族人的墓志铭、墓表,其中就有署名湛若水所撰的《卧云处士哀辞序》一文,在这篇序文之后另附有何景明的挽诗二首。现先将《卧云处士哀辞序》全文抄录如下:

卧云先生哀辞序

庶吉士湛若水

闽之卧云先生卒,吾侪闻而哀之,发为辞,得凡若干篇。或曰:哀有道乎?甘泉子曰:然。古之哀死,有以其故者矣,原壤之母是也;有以其贤者矣,五羖大夫是也。今其子弟有同年之雅,有相信之笃,有尔我之亲,则吾之哀卧云公,不亦以其故乎?然而,不专在是也。卧云公有隐德之休,有义方之教,有族党之称,则吾之哀之不亦以贤乎?然而,不专在是也。有子矣而荣养弗逮,又贤矣而春秋不延,则夫哀之至,其能已乎?哀之不能无嗟咨,嗟咨之不能无咏叹,咏叹不能无文以成声焉。则夫辞之发,其能已乎?或曰,《黄鸟》之诗,哀歌也,孔子序之,列于经,是诗可以无序乎?故余为序之,而系之辞曰:

呜嘘已呼!哀莫以故兮,又以其贤兮,遐以不永年兮。我将巫咸,问之天兮。彼天冥冥,云之绵绵兮,聚散屡迁兮。二五参差,促不然兮。倏而精物,忽以游魂兮。孰观其化兮,孰返其真。血肉复玉兮,不亡者神。

湛若水 (1466—1560),字元明,号甘泉,广东增城人,弘治十八年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少师事陈献章,后与王阳明同时讲学,各立门户,与王并称“王湛之学”。其一生著作甚多,目前收录作品最全的是刻于嘉靖十九年的《泉翁大全集》八十五卷,以及刻于嘉靖三十四年的《甘泉先生续编大全》三十三卷。①此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收录了万历十六年刻,清康熙二十年翻刻的《湛甘泉先生文集》三十三卷,《故宫珍本丛刊》收录了嘉靖八年刊刻的《甘泉先生文录类选》二十一卷。这些文集收录了湛若水九十岁之前的绝大多数著述,但仍有遗漏,本文所列的《卧云先生哀辞序》便不见于上述文集。

《卧云先生哀辞序》中提到的卧云处士,是指福州南湖郑氏族人郑元恺。郑元恺(1463—1507),字弘相,号卧云,闽县布衣。其原配赵莹(1463—1508),字于玉,福州永福县永泰镇人,为赵宋王室后裔。二人育有四子,长子郑善夫(1485—1524),字继之,号少谷山人,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官至南京吏部郎中。《明史·文苑传》有传,所著有《少谷集》二十五卷。

郑善夫为明代前七子复古派著名诗人,一生交游甚广,与湛若水的交游则是在正德七年三月左右。据王勇《郑善夫年谱》一文所述,正德二年及正德三年,郑善夫父母相继离世,郑善夫回乡守制,直至正德六年十一月起复进京,授户部广西清吏司主事。正德七年初,郑善夫奉命往苏州浒墅关榷税。又按《湛甘泉先生文集》卷十七《赠别应元忠吉士序》所述,正德七年春,湛若水奉使安南,期间曾在苏州短暂逗留:“登金山,泛太湖,临虎丘,访天下”,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结识了在苏州浒墅关榷税的郑善夫。这在郑善夫的文集中也可以得到印证,如《少谷集》卷二《罗浮四百峰赠湛甘泉编修还岭南》云:“倾盖姑苏阳,探春五湖滨。”卷十八《与湛甘泉》云:“向岁获侍吴门,奉承教言,祗服至今,几欲抠侍门下,以毕所志,辄以人事相违。驰仰,驰仰。”是年三月三十日,郑善夫与顾鼎臣、湛若水、应良游太湖,《少谷集》卷七有《三月晦陪顾未齐侍讲湛甘泉编修应元忠吉士游太湖龙塘舟中》《夏朝同顾九和侍讲湛次泉编修应元忠吉士泛舟出西崦游太湖》二诗记其事。

根据以上种种材料推断,这篇文章应当作于正德七年三月,或者稍晚一些。又据王勇《郑善夫年谱》,正德十二年,郑善夫曾主持重修族谱。因此,这篇文章应该是在这个时候被郑善夫收入谱中,并在今本《家谱》当中得以保存的。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河南信阳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何景明是明代“前七子”复古派的领袖,其著作版本较多,目前最为完善的版本是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李淑毅等点校本《何大复集》,但该书所收作品仍有遗漏。《卧云处士哀辞序》后所附的两首诗便不见于现存何景明文集的各种版本,各类明诗选本与地方文献中亦未见收录,其全文如下:

大复山人何景明

娈然泥沙,先生龙蛇。邈彼逵陆,先生鸿鹄。嗜酒怡真,放辞写神。陶冲李逸,千秋一日。

何景明

宛宛龙胄,华哉远矣。龙蕴其真,是生淑人。钦钦德配,有斋祀主。偶耕鹿门,阐矣孙子。

何景明与郑善夫等人在弘治、正德年间有“十才子”之号,二人之间交游甚笃。因此,其为郑善夫父母作挽诗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两首诗本无标题,仅题一“又”字,由于在家谱的原文当中,这两首诗分别列在邵宝的诗作之后,而邵宝诗作的标题分别为《卧云处士赞》和《赵孺人赞》,由此可见何景明诗作的标题应该与其一致。

关于写作时间,据王勇《郑善夫年谱》一文推断,应当是在正德六年末至正德八年八月之间。理由如下:如上文所述,正德二年至三年,郑善夫父母相继离世之后,郑善夫便回乡守制,直至正德六年十一月起复进京,授户部广西清吏司主事。此时何景明恰好在京师担任中书舍人一职,二人之间有短暂的交往。正德七年初,郑善夫奉命往苏州浒墅关榷税,正德八年春返京,并与何景明再度聚首,但至八月又以病辞官,此后二人再未谋面。因此,郑善夫可能是在京师期间请何景明其为父母作挽诗的。

有学者指出,在何景明去世后不久,康海和张治道在刊刻何景明诗稿时,曾对何诗进行了挑选,共汰去380首,可见此二诗未能入选何景明文集并不奇怪。从艺术的角度来说,这两首诗皆为应酬之作,并无特别之处,未入选家法眼自然情有可原。但在考证作家生平及交游方面,此二诗仍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除了湛若水、何景明的诗文之外,《家谱》卷八当中还收录了曹学佺所撰的《明邑博士南湖近吾郑公偕配林孺人合葬墓志铭》一文,全文如下:

明邑博士南湖近吾郑公偕配林孺人合葬墓志铭

赐进士出身通议大夫资治尹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掌院事加升三级眷年会弟曹学佺顿首拜撰文

钦加大中大夫资治少尹浙江布政使参政蒙恩予告仍奉特旨起用前中宪大夫浙江处州府知府南京户部四川贵州清吏司郎中主事两奉敕监督南直江西胡广等处粮储管理钱法光禄寺正愚侄奎光顿首拜篆额②

赐同进士出身承德郎尚宝司司丞礼部仪制清吏司署郎中事主事前大理寺右寺副台州嵩江(笔者按,当为“松江”)二府推官愚表侄孙林慎顿首拜书丹③

余不佞,为诸生时,即闻有近吾郑先生者,道德文章为儒林祭酒。及造庐缔交谊,谈究义学,则丰如岳立,论若悬河,信为第一流人物也。辛卯闱中,与余比舍,搦管作惊人语,旋而拟元点额,余愧刘蕡诸当事不为先生扼腕者。嗣后浮沉宦海,与先生相违者二十年,先生誉益震,望益尊,每过王学宪永启、曾侍御用晦斋头,得先生赠答诸篇,亟索全集读之,先生终踽踽,秘弗示。未几而先生殁,余益叹典型之不可追也。适厥孤三捷,捧状呜咽,言丐史氏笔以润墓门之石,余唯唯,谢不敏。

按状,先生讳大绅,字景解,近吾其别号也。先为光州人,有庄、露、淑三公,倡学于莆,居九鲤湖之南,为南湖郑氏。淑五传至元弼,为闽中丞。八传至源深,仕采(笔者按,当为“宋”)谏议大夫,始迁闽县光德里。仍其乡曰“南湖”,志厥自也。复五传至璠,赠兵部主事,九子,三曰塾,登永乐乙未进士。塾生赠公埙,埙生必显,登景泰癸酉贤书。必显生时佐,登成化丁酉贤书。累世科名,太守颜其堂曰“世美”。

有竹虚公讳人璧者,时佐公季子,先生王父也,食饩怀庠,屡登一榜,与伯兄吏部少谷公俱以词赋名海内。竹虚公四子,次用拙,讳与翊,即先生父也,邑庠生,育先生,随见背。四龄,复失母。稍长,博极群书。弱冠,应弟子试,王公麟洲取冠闽邑,益肆力古文词,每试辄曲其侪偶,执经亟丈者,履满户外。戊子登一榜,辛卯拟元,以房师争执,不忍置第二,乃弗售。甲午,复高荐,主司袖其文不释手,竟启忌者,弗果售。嗟夫,士之遭逢一至此哉。

岁晚擅奇谋,尝游温麻,悉知守御概盐法诸弊,条为议,司空董公表素友善,遂如先生画。比年海波不惊,渔民安堵,先生有力焉。

性至孝,尝以不逮事父母为憾,乃绘容作望云状,遇讳辰,泪辄潸然下。

向家谱从苏法,先生手辑传系,以欧法续之。执友林公启元,宦裔也,晚得子,疾笃,属孤,未殡而汇巢破卵,中外蠭起。先生力持之,翼其孤。既长,悉归所托,无纤负。其笃重友谊又如此。

家固贫,嗜奇书,尤喜历名胜,归必记之。所著诗文若干卷,盖嗣刻以行世云。先生慧中秀外,重然诺,严取与,待人无贤不肖,一饫以和。里有相持不下者,挟以质先生,无不人人色恧。大归之辰,端衣正坐,呼子若孙,嘱曰:“‘临深履薄’四字,吾所着力,今逝矣。经济大业,忠孝大节,尔曹勖诸房杜,大坏门墙如某某辈,深足为鉴,时思堂吾宛在也。”

配,林孺人,名家女,有懿德,尝勤女红,佐读先生笔耨之余,性好施,中外待以举火归窆者甚众,而孺人实善成之。先生向多外馆,孺人壶范肃庄,教子,口授经书,慈不废威,俾先生无内顾忧,诚功妇且贤母也。

先生卒于崇祯乙亥年六月初五日,距生嘉靖庚申年九月初三日,享年七十六。孺人卒于崇己卯年十一月初九日,距生嘉靖辛酉年闰五月初八日,享年七十有九。

男一,三捷,闽邑增广生,娶郡庠蓝廷枫女;女一,适郡庠陈汝言子公采。

孙男三,长泓恩,选贡生,娶明威将军朱国臣女;次洤,出继,娶李坤女;季渶,未聘。

孙女二,长适张应隆子孝廉晃,次适林朝鼎子邦荣。

墓在侯邑汤畲山之阳,首壬趾丙。以是岁乙酉腊月十八日申时合葬焉。

余不佞,既志先生,而不胜惓然念也。先生负良史才,竟啬于数,弗获大究其用。今日者,圣治方新,藉先生在行,致身兰台石室中,以润色皇猷,而先生往矣。虽然,褒异阐幽,史氏责也,爰为之铭,铭曰:

谓先生儒,北平数奇。逸才旷世,弗竟厥施。谓先生侠,强御罔避,至孝天植,嚼仁咀义。呜呼,可藏者魄,不朽斯名。长祥濬发,视此佳城。

曹学佺(1574—1646),字能始,号石仓,福建侯官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初授户部主事,历官四川右参政、按察使、广西右参议等。以撰《野史纪略》得罪魏忠贤党,被劾削职,家居二十年,著书所居石仓园中。清顺治二年,明唐王朱幸键在福建建立隆武政权,召授曹学佺为礼部右侍郎,迁礼部尚书。顺治三年,隆武政权覆灭,曹学佺自缢殉节。

曹学佺为晚明著名的学者、诗人和藏书家,著作甚富,但散佚严重,中国各大图书馆所藏曹学佺文集多残缺不全,日本内阁文库藏《石仓全集》一百零九卷是目前最为完整的曹学佺文集,但上述这篇墓志铭却未被收录。

对于这篇墓志铭的写作时间,我们可以做如下推测:曹学佺在正文之前将自己的官职题作“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掌院事”,按温睿临《南疆逸史》卷十七《曹学佺传》,曹学佺为礼部右侍郎是在隆武元年六月唐王朱聿键入闽之后。文中又说墓主郑大绅夫妇合葬日期是“乙酉腊月十八日”,即隆武元年十二月十八日,则其墓志铭当作于此日之前。综上,这篇墓志铭的创作时间应该在隆武元年六月至十二月之间。

隆武元年即清顺治二年,其时曹学佺已经七十二岁。据陈庆元先生《日本内阁文库藏曹学佺〈石仓全集〉编年考证》一文所述,曹学佺七十岁之后的诗文已经散失,到晚清谢章挺之时,看到的佚文只存十篇,题为《曹忠节遗文》,但此书也已不存。有鉴于此,这篇文章的价值也就更显珍贵了。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南湖郑氏家谱》当中还收录了明人林瀚、林如楚、林文缵、黄河清以及清人谢道承、郑开极等人的文章,这些文章可能有一部分也属于佚文,有意者可以前往查阅考证。

① 台湾“中央研究院”汉籍电子文献资料数据库中可见此二书的点校文本。

② 按(清)徐景熙《福州府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卷40《选举》,及(清)朱肇济《处州府志》(成文出版社1983年)卷3《名宦》记载,郑奎光字章甫,福建侯官人,万历三十四年举人,曾任青田教谕、龙泉知县、处州知府等职。

③ 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谢道承《福建通志》卷36、卷38《选举》记载,林慎为福建闽县人,工部尚书林如楚之孙,崇祯三年举人,崇祯十三年进士,曾为松江府推官。

猜你喜欢

甘泉
路遥短篇小说遗作《刷牙》
路遥小说《人生》的真实历史
支部联建润“甘泉”
夜朦胧
走近岭南大儒
甘泉县美丽乡村建设树种配置初探
易筋经(九)
易筋经(八)
滴滴“甘泉”畅通城市运行“微循环”
直道与匈奴“祭天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