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的策略研究

2018-01-26黄兴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5期
关键词:人格教育策略

黄兴平

摘 要: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中职学校的学生生源越来越复杂,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出现了许多问题,中职教育加强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势在必行。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人文学科,语文阅读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学生人格教育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本文结合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来谈人格教育,以期探寻出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人格教育的基本策略和途径。

关键词:中职语文阅读教学 人格教育 策略

中职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关于人格教育的素材可以为中职学生提供人格滋养、帮助中职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需要在阅读教学前营造人格教育氛围,阅读教学中将优秀的文化知识、精神、品质渗透到学生的思维言行中,在提升中职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健全他们的人格。

一、营造良好的人格教育氛围

良好的人格教育氛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到教学环境中吸收知识养分。营造良好的人格教育氛围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提高教师修养

要更好的教书育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我人格,才能在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引导上达到较好的效果。首要,教师要有健康的人格魅力,有忠于事物本来面目的诚实品质,学生能在这样的教师身上看到人格散发出来的光芒,自觉吸收、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其次,教师还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即庞大的语文知识体系做支撑,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涉猎些音韵、艺术、历史、政治、哲学等“杂学”。所有这些“不学无术”的“杂学”,可以拉进跟学生间的距离,补充教师的知识缝隙,夯实教师的知识底座。

2.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关系到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培养有很大影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尊重信任学生,和学生保持人格上的平等,先做朋友,后做师长,建立互敬互爱的关系。不管是在平时的感情沟通还是在特殊情况下的问题处理,都要多了解学生,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站在赞扬的角度和学生对话。

二、结合作者生平介绍赏析作品

要真正实现“文道统一”的大语文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对学生人格教育的目的,教师在讲解课文前对作者进行介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当教师对作者介绍进行适时地延伸,学生才能透过作者的生平经历更深入的理解作品人物和课文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留下深入骨髓的记忆。

1.结合作者生平介绍理解作者与作品人物的真实情感

以中职语文教中老舍的《我的母亲》为例,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与母亲间浓浓的亲情,需先详细介绍老舍的生平,让作者走下神坛,走进学生心里。学生在感悟母子亲情的同时进行自我反思:“当我们最需要关爱、照顾的时候,心灵最期盼的属向是什么?在母亲养育我们的这十几年里,不知道为我们付出了多少汗水和泪水,作为孩子的我们,回报给了母亲什么?”作者用自己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汇成的作品,可能未用到诗情画意的词汇作装扮,但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学生能进一步读懂文章里的思想,升华自己的感情,促进人格的完善。

2.结合作者生平介绍感受作者与作品人物的坚强意志

以中职语文教材中的《合欢树》为例,在讲解课文前,先介绍史铁生的生平:“……他也曾想过用自杀的方式来抗议自己二十岁就瘫痪的这种命运的不公,但后来悟出“自杀”是最无聊的方式,于是选择了接受苦难”。史铁生所经历的苦难并未使他消沉,而是造就了他笔下的坚强与宁静。在一系列作用中,他用残缺的身体道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展现出他所体验到的生命和苦难,表达出他所拥有的明朗和欢乐。史铁生残缺的身体和他旺盛的写作所形成的鲜明对比,给学生营造理解生命、尊重生命、探索生命的思考氛围,帮助学生在理解生命的基础上发现责任、承担责任,找到自我教育的内驱力,在生活中形成坚强的意志力和健全的人格魅力。

三、通过比较阅读获得人格滋养

在语文教学中适当的运用比较阅读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人物形象、思想内容、语言特色等方面的理解。作者、作品人物的思想情感、高尚人格在比较中得到彰显,润物细无声的滋养学生人格,对学生完善、健全人格有推动作用。

1.通过求同比较,提高综合归纳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求同比较,指经过比较、筛选、提炼,通过不同阅读材料的表象找出它们内在的共同特征。例如,罗素在《我为什么活着》中剖析了自己是为支配一生的三种激情——追求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而活着,这三种激情正是他的精神动力;毕淑敏在《我很重要》中从“自然人”、“社会人”、“个人价值”角度阐述了作为生命个体的“我”很重要。两篇文章探讨的是两件事,但最终都落脚在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认知和探讨上,引导我们关注自我,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追求、价值观。通过这样的求同分析,学生不但能够快速的理清文章思路、知识结构,提高认知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还能快速、准确地掌握文章的深层思想内容,将这些思想内容渗透到自己的生活和生命中去,健全人格。

2.通过求异比较,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求异比较,指通过分析,寻找同类阅读材料的不同之处,从而找出阅读材料的个性特征。例如,针对中职学生不正确的爱情观、不良的恋爱行为,在讲爱情诗《致橡树》时,可刻意运用比较分析的阅读法,让学生分析讨论自己身边有哪些类型的“木槿”,自己愿意做哪种类型的“木槿”;在组织学生讨论“最终需要的健康的爱情”时,请平时有不良恋爱行为的学生发表看法,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结果:健康的恋爱对象应该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健康的愛情应该是美好的、能得到家人认可的、最终能走向婚姻殿堂的爱情。这种采用比较分析爱情的课,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准确、更具体地体会阅读材料中两种类型“木槿”的个性魅力,更让学生明白健康爱情观的标准,提高他们对于爱情的分析评价能力。

结语

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利用教材本身蕴含的人格教育素材滋养学生,把人格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中,让学生在提升自己语文素养的同时健全个人的人格,为自己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助力,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推力,与时代共同进步!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格教育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强化人格教育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与人格教育
幼儿健康心理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策略探究
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