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发散思维初探

2018-01-26房睿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5期
关键词:化学课堂发散思维实验教学

房睿

摘 要: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发散思维模式的培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并形成活跃的思维模式。

关键词:化学课堂 发散思维 实验教学

引言

化学是一门科学性和思维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开拓思维、创新手段。在当前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作出相应的改变,要求更多具有發散性思维的人才,因此在化学课堂的教学中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至关重要。

一、发散思维的内涵

发散思维是一种扩散性的思维模式,又被称为辐射思维、求异思维或者放射思维,在运用时可以极大程度上帮助思考者开拓视野,从多种角度来思考问题,大多数心理学家将发散思维的培养看作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培养途径。对于人类的大脑而言,思维是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及其内在联系的重要途径,通常大脑中产生的从未出现过的成果被叫做创意思维,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发散思维的内涵就在于能够极大程度上发挥创造性思维,通过多角度的扩展性思维使一个问题产生更多不同的答案,从而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加新颖的观点。发散性思维并不拘泥每个答案的正确性,而主要在于拓展思维的疆域,为问题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从数量上达到质量的提升。

二、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

发散思维是指突破传统思考问题的常规方法,将所给问题的信息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不拘泥于同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根据思维角度的不同得出更多的答案。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具有极强的流通性和流畅性,在思维过程中会与集中思维进行交替,在相互配合下进行问题信息的处理。在进行发散思维时,思考者对于问题具有极强的变通性,不会将思维模式进行固定,而是根据问题的需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总的来看,发散思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流畅性。发散思维的流畅性使学生在课堂上思考问题时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而且在此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任何因素的干扰,可以对自己的思维空间进行任意拓展,不会受到任何限制,从而对问题的看法也就变得更加深入。

2.变通性。一般的思维方式具有极大的局限性,一般顺着常规的思路无法得到答案时,学生往往就会放弃继续思考下去,而发散思维的变通性特点使学生面对用一种思路无法得到答案的情况时,迅速转换思维方式,用另外的角度再次进行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寻求问题的答案。

3.独特性。发散思维与其他的一般思维相比具有其独特之处,能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挖掘出问题中更多的可能性,也能发现一般思维方式无法发现的点,从而对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思考[1]。因此在化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对学生整体思维模式的创新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三、如何加强发散思维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的教学方式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有所不同,主要在于化学教学偏重于实验,需要在实验课中对教材知识进行直观地展现,学生也要在实验中学习化学知识,这一教学特点就要求学生在具备课堂理论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根据教材内容按照实验要求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化学课程的教学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从当前的化学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学校的化学课堂普遍存在实验课偏少的情况,有些学校教师在实验课上很少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而是通过教师实验展示的方式进行实验课,这样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手段没有太大区别,学生被动地接受实验过程,很难有良好的实验体验,对发散思维的培养具有极强的制约性,因此必须加强化学实验课程的设置,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实验中来,切实加强实验能力,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培养思维,从而加强发散思维的意识。

2.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引导

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必须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注重对学生的思维潜能进行挖掘。化学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在化学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位置并不是放弃自身的主导作用,而是要加强引导,尤其是在化学实验课中,通过引导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以某中职化学实验课为例,该学校化学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实验内容对实验进行自主设计,在教师监督引导的前提下,学生对实验步骤进行自行的拟定,然后通过小组配合的形式进行实验操作,最后对实验结果形成报告进行分析。在自主动手和小组配合的前提下,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再受教师和教材内容的限制,可以天马行空进行想象,而小组成员在互相配合的过程中,思维模式也会发生碰撞,从中得出新的想法和结论,从而加强对发散思维的培养。另外,教师会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要进行引导性思维,例如提出与某些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将实验结果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发散思维,最终得出更多角度的结论。

3.加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

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意识和能力,必须加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化学是一门科学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另外,由于部分化学教材内容较复杂,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会产生望而却步的情况,往往在出现错误后就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因此需要教师具备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对于学生的学习体验来说,教师的教学手段至关重要,因此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革新教学手段,加强教学专业素质。以某校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例,该教师在坚守元素周期表时,没有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将发现元素周期表背后的有趣故事进行讲解,例如门捷列夫在摆弄化学卡片和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教师还根据讲解的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结合,鼓励学生进行质疑,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2]。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化学课堂中如何渗透发散思维的探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首先对发散思维的特点作简要概述,然后详细阐述发散思维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研究可得,化学课程中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引导、加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加强求异思维的训练对化学课堂中发散思维的应用有显著效果。希望本文可以为研究化学课堂中如何渗透发散思维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一心.发散思维方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2):169.

[2]张玉军.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5,(01):153.endprint

猜你喜欢

化学课堂发散思维实验教学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初中化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尝试
如何让化学史在化学课堂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