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理论教学问题
2018-01-26陈朝志
陈朝志
摘 要:为进一步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提升,新课程标准为高中化学的理论教学方式进行了明确方向的指导。现阶段的化学教学经过系统性的优化,已由过去的宏观向微观递进,并转型为“少而精”,在这一教学原则指导下,化学内容变得更精简,其教学大纲更能让师生接受。基于此,文章将针对课程标准指导下的高中化学理论教学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程标准 教学问题
随着现如今对化学物质的研究逐渐由过去“见著而知微”的传统认知方式,转变为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去探知物质世界的认知方式,也导致当前的高中化学教材与教学要求出现了新的变革,其中被认为是当今高中化学课程两条主线的便是以物质结构为中心的相关理论教学以及以化学热力学为基础的相关理论教学[1]。在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下,社会上以形成了一种化学已经理论化,从定性科学转变为定量科学的声音,且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也因此对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关于初等化学的教学理论核心
相对来讲,化学学科在高中众多学科学习当中的课时安排相对偏少,也就导致高中化学教学的目标更看重对学生化学素质的培养。教育部对化学教材的编排也能够侧面反映出我国化学发展的现状,比如当前的高中课本中较以往便做了更多内容上的精简,只对较为典型的元素及其性质予以阐述,而更多的元素只需学生了解即可,这样一来也就为简单的热力学理论与物质结构理论提供了渗入空间,这种变化让学生能够更近距离的认知物质世界,实际上是一种时代发展的进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确保教学目标不变的基础上,将学科内容与时代发展相连,在高中化学课本中增添新的研究成果,能够让学生对化学的宏观与微观时间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然而,通过笔者的研究发现,在这样的课程标准指导下,高中化学的理论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以过于基础的化学初级理论能否将化学学科中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化学热力学理论解释清楚?学生对初等化学的认知与内容特点是否会感到混乱?对高中化学课本进行总结不难发现,其中除了几种极为重要的化学元素及其性质、化学反应、反应现象进行了详细阐述之外,其他元素仅仅是通过简单的化学式进行粗略讲解。而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化学试题更像是以化学式为基础的数学方程式计算,虽然课程标准中一再强调要在化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大部分学生从思想上也接受了化学来源于生活的理论,但对自然界中的化学世界认知却远远不够,难以构建如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化学科学素养体系。
二、关于单一的化学元素论
化学究竟是什么?教材中所传达的理念便是化学是透过组成、结构以及性质去对物质进行研究的自然科学[2]。与物理、生物等其他科目相同,化学也同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不过依然掩盖不了化学学科的光芒,许多化学家甚至认为唯有化学才能够创造出世界中前所未有的物质。也正是由于化学学科是一门基于元素理论的学科,所以高中化学教材进行进行内容编制的过程中,会将“元素论”当作是化学学习的核心理论。在当前的课程标准指导之下,学生对化学世界的认识,也形成了元素认知,物质世界都是因为元素而变得丰富多彩。
基于这一教学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化学理论教学当中,要更为重视实验教学与教材教学的相互融合,让学生能够逐步领会与掌握元素论。不过元素具备一定的抽象性,是无法直接观测到的,因此在开展元素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对化学世界中的元素有更为直观的了解,使其能够更为近距离的触及到化学世界。同时,化学实验同样能够让学生去探究到化学真相,因此教师还应积极创设化学实验条件,去促进化学理论教学的实效提升。
三、关于化学无纸结构理论教学
化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切入点是,物质之所以保持特定的性质,一切都源自于“微粒”在组成分子时有特定的结构,进而逐步发展成研究与展示物质的分子中组成元素间的相对位置与作用的理论与实验方法,并以此延伸出了表达化学结构的化学结构式[3]。化学结构式不但有分子元素组成,并且能够阐述其中不同元素与相邻和非相邻元素的几何关系。倘若将相邻元素之间的距离与夹角信息予以完善,便能够从化学结构式中获取到更加准确的信息。同时,化学结构式还有平面或立体的的结构图形表达方式,能够有效帮助在化学学习中认识物质世界,并且是化学家创造新物质的理论基础。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当中,要对元素论加以重视,将化学物质结构理论看作是元素论的深化延伸,以此去培养学生的化学认知与化学视角,使其能够灵活运用化学符号与化学語言。通过明确实验教学与元素教学的基本任务,也就为实现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提供了充足的化学内涵基础。
四、关于化学热力学理论教学教学
在高中化学理论教学当中,化学反应原理是其中的重要理论,主要是以化学平衡现象为核心。由于在化学反应体系中,存在着众多可逆过程,同时鉴于化学反应在化工生产与化学分析原理和技术中的重要性,所以这部分内容一直以来都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核心内容,并且以此延伸到了水的解离、易溶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等等。随着化学热力学理论的发展成熟,上述所讲的化学平衡体系也被整合到了化学热力学理论当中,体现出了其理论性更强、普适性更广的特性,具体的体系特征与变化特征都能够通过状态函数予以表达。基于此,在当前高中化学教材中,也逐渐引入了烩、内能、嫡等化学概念,这些新事物在初期引入虽有不适应感,但这与化学学科发展规律相符,因此也存在一定的磨合阶段。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中所需要学习的元素种类非常多,但在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元素仍不仅限于此,同时在我们的考试与作业中,有许多题目中的重要元素都是课程中没有细讲的元素,其化学性质在教材中未能群面体现。一定程度来讲,这种非完整认知的化学学科学习会对学生造成困扰,但同时也能够给予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认识到化学世界并非恒定不变,元素的运动与重组会不断进化出更为多姿的一面。课程标准指导之下的化学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共同努力解决。
参考文献
[1]安灿.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理论教学问题[J]. 教育, 2016(11):00228-00228.
[2]胡彩霞.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反思[J]. 速读旬刊, 2014(12).
[3]宋江芬. 高中化学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学问题[J]. 赤子:上中旬, 2015(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