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院校体育改革初探

2018-01-26赵继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5期
关键词:终身体育课程改革

赵继伟

摘 要:技工院校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分支环节,在贯彻和落实终身体育观念上也要跟上形势。结合技工教育的特点,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引导每个学生至少对一项体育运动产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从而强化为兴趣和爱好。并把稳定的兴趣和爱好培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学校必须站在更高的角度,结合课程改革和课堂改革,深化新的教育理念,明确和部署教育目标,把终身体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终身体育 因人而异 运动意识 课程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是体育强国的标准,不是看这个国家的竞技运动水平,而是要看它的全面健身运动的开展情况。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就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体育改革、发展群众体育、倡导全民健身新时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部署。全民健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教育学生进行终身体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学校体育作为国民体育的基础,其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一大批体育骨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技工院校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也必须贯彻和落实终身体育观,并从技工教育的实际出发,摸索并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把终身体育教育理念潜移默化地贯穿在教学实践中。

何谓终身体育?我国体育理论专家认为:“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即要在人的一生中实施体育。”通俗地讲就是,一个人一生中,以一种或几种体育运动形式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也就是把体育锻炼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终身体育的重要一环,是人们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重要时期。

首先,因人而异,培养学生对体育稳定的兴趣与爱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和研究,把每个班的学生分为三个群体,即主动锻炼型,中间型和被动锻炼型。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对三个群体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锻炼热情,让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相结合,使学生在学

习中得到最大乐趣。成为日后终身体育的主力军。(见表一)

1.主动锻炼型。这一部分群体,他们在某一项或多项体育活动上已经建立起自己的兴趣,并且在这些项目上长期体会到运动带来的乐趣。他们在运动时不但享受到自娱自樂,更重要的是他们从娱乐大众中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作为体育教育者,我们应该认识到他们的渴望值在哪里,太基础的教学内容会让他们感到“吃不饱”。所以我们要从细节入手,以提高学生运动水平、竞技能力为出发点,重点是技战术的传授,也就是提高学生的运动意识。使他们在运动中“智能”得到展示,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表现欲。(在此基础上,教授运动健康理论和运动损伤的基本知识)实践证明,这部分群体是以后社会体育的主力军,是终身体育的骨干力量。

2.中间型。他们占大多数人群。这部分学生在某项体育活动中偶尔能体会到乐趣,从中间断地感受到刺激和快乐。我们知道,激励是“激发使振作”之意,从心理学角度看,这种振作源于一种高亢的精神状态或心理状态,从行为科学上分析,激励是用某种刺激以诱发其高亢情绪的过程。也就是说,长时间多次的刺激,会使人产生本能的需求,有了需求才有实行这种需求的动机,而动机又决定着人的行为(行动)。对于从事体育教育的工作者来说,要抓住学生这种快乐的来源,不断变换教学方法,把这种快乐刺激持续下去,变“偶尔体会”为“经常体验”,从而培养出他们的需求来。当一种需求得到满足时,我们就应该给以更高的激励,以便产生更高的需求。从而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1]

3.被动型。我在长期的实践中,依据他们被动的起因,把这部分学生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无知而不学型,他们在以往的体育课上,除了《达标》和考试项目外,没有得到系统的教育,对体育产生的体格体态美,对从运动中体现出的姿态美和技战术配合不会欣赏,不懂欣赏,所以不想学不愿学。另一种是受挫而厌学型,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以学生为主体,上课没新意,不喜欢的运动老师非要上,而学生喜欢的却不教,完全不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严重地挫伤了学生锻炼的热情;在运动中没有得到很好地保护而受过伤害,从而在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而厌学。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应从体育最原始的形式—游戏—入手,通过我们的精心准备,组织多种丰富多彩的游戏,在游戏中建立快乐的情感,激发学生最原始的冲动,使身心得到愉悦和升华。在这些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游戏过程中,开发学生潜在的体质和心智,使他们产生自信。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发现学生的特点,引导其喜欢上至少一项的体育活动。喜欢—关注—欣赏—羡慕—向往—实践。学生出现喜欢动机,在心理上接受了这种游戏形式后,就会找机会自娱自乐,从而达到自觉参与实践的目的。

其次,深化课程改革,注重体育教学的过程评价。也就是说,把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程度,进行评价。比如准备活动,动作到位,有力度和随意应付、伸伸胳膊伸伸腿,投入是完全不同的。这里说的投入不但是身体的投入,还要专注,用心投入。所以说,一个游戏,身心投入的人去做,可以玩出很多花样,不投入的人玩再好的游戏,也只是没意思和幼稚。技工院校全日制三年在校学习,实际在校上课只有两年,第三年是校外实习。所以,我们首先要把体育的教学大纲和评价标准进行改革。

(见表二)一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和兴趣为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依据以上对三种群体的分析,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区别对待,引导学生对某一项或多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二年级把强化、提高兴趣作为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技战术素养贯穿在教学中,以竞技比赛的形成来实现。我们知道,(1)体育竞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集体感,(2)共同参与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友情感,(3)调节身心有利于养成学生的快乐感,(4)多种体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成功成就感。通过竞争(竞技)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爱好的体育项目。

具体实施方法是:学校可以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理念,采用学分制分项选修教学。首先优化教师队伍,根据老师的专项、特点,分项教学,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报项目或选报老师(优秀的体育老师可以以自身的魅力使学生对该运动项目产生兴趣,并发展为爱好)。老师针对每位同学在不同阶段完成教学目标的实际情况和该项目的运动成绩做综合评定给学生记学分。从而实现技工院校终身体育教育的宏伟目标。[2]

总之,“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将提高青少年的体育素养和养成健康行为方式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保证学生在校的体育场地和锻炼时间,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工作考核体系,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技工院校要落实终身体育教育理念,首先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明确和部署学生在校两年期间的目标,把阶段性目标的落实作为学生考核的一部分,实行软性评价(目标落实情况分值)和硬性评价(技能和技战术水平考核分值)相结合的办法,完成学生的综合评定;而对于一线的体育教育工作者来说,必须把学校的战略目标作为开展工作的指导思想,高度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遵循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的原则,引导每个学生至少对一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并把这一观念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张敬恒. 试论全民健身与中职技工学校体育专业教学改革[J]. 当代体育科技,2017,7(20):224

[2]朱燕强. 微探技工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J]. 现代职业教育,2017,(12):95.endprint

猜你喜欢

终身体育课程改革
高中体育教学要注意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