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院校大学生幸福观现状极其问题研究
2018-01-26廖琴钟滢李晓华
廖琴+钟滢+李晓华
摘 要:梳理和分析大学生幸福观相关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自编《大学生幸福观问卷》为研究工具,随机抽样调查武汉市10所独立院校在校大学生幸福观及教育现状,获取大学生在幸福认知、幸福教育评价及幸福获取方式三维度的特征。结果显示,独立院校大学生幸福观总体上是积极的,但依然存在部分偏差,需要正确引导的大学生幸福观教育
关键词: 独立院校 幸福观 幸福观教育
幸福是一种个体内在的心理体验,来源于人生重大需要和欲望的满足,以及重大目标的实现,还包括个体在生存和发展方面达到某种程度的完善。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人民幸福,指出“中国梦是追求幸福的梦。”随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顺利召开,建设“健康中国”已经成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构建幸福社会”和“提升幸福感”两项重要内容。大学时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开展独立院校大学生幸福观调查能够有利于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幸福的认知和评价,以便针对性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帮助大学生以更加积极合理的方式追求幸福,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独立院校大学生幸福观的现状
1.独立院校大学生总体幸福程度较高
目前大学生普遍幸福程度较高。大学生的幸福程度总体表现为:比较幸福的学生所占比例为58.48%,很幸福的占19.21%,不清楚自己幸福程度的独立院校大学生所占比例相对较少,为总调查人数10.01%,比较不幸福和很不幸福的占总人数的13.3%,这些数据表明,当代独立院校大学生大部分对生活状态比较满意,幸福程度较高。同时数据反应,调查对象的幸福程度在家庭经济情况和性别这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女生普遍比男生更幸福,家庭经济条件越好的学生对生活表现出更高的生活满意度。
2.独立院校大学生的幸福观主流是积极的
(1)能够积极认知幸福
从总体上看当代独立院校大学生的幸福观是积极健康、正确的,比较符合社会对大学生发展的要求。调查对象普遍认为幸福就是:家人平安健康、生活和睦,有知心朋友陪伴、心情愉悦、学习获得成就感等。这表明,当代大学生注重精神幸福,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统一的体现。
(2)能够正确评价幸福
数据显示:幸福的获得感很大程度上受到对幸福的期望值的影响,即适中的期望值有助于较高幸福感的获得。同时,幸福感也受到家庭情况的影响;普遍赞同个人幸福应该以国家的和平发展为前提;大部分学生注重在追求幸福过程中所获得的幸福。(见表1.2)
(3)能够积极获取幸福
目前不同类型大学生对于获取幸福的方式的认知和选择的态度是有差异的,普遍赞同通过学会自我安慰、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养成外向开朗的性格等方面来获取自己的幸福体验,通过自身实际努力创造幸福的生活。总体来看,大学生对于幸福获取方式的态度总体上是正确的。普遍认为保持乐观的性格更容易获得幸福。
二、独立院校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问题
1.对幸福的感知程度有待提高
数据显示,大学生总体比较幸福,但是对自己幸福程度不明确的大学生还有13.95%,表明这部分学生对于自己是否幸福还不能明确感知和判断,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更多的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更加自然的表达自身的真实情感。
2.大学生的幸福认知存在误区
第一,部分学生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幸福来源于自身的心态和努力奋斗。第二,有部分享乐主义的倾向。大部分学生赞同如果能够收获名誉或者能够享有良好的物质生活是一种幸福,在认识幸福问题上可能存在享乐主义的倾向,应该对其进行更多的幸福观教育引导。
3.大学生的幸福评价存在偏差
首先,对于过程幸福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在对过程幸福的重视程度上,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赞同度是偏低,说明现在的大学生一定程度更加追求幸福的结果而忽视了幸福的过程。其次,对集体幸福与个人幸福关系的认识存在偏差。现在的大学生主体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表明忽视个人幸福而忽视集体幸福的现象已经普遍存在,应该引起重视。
4.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实效性有待加强
幸福观教育在大部分学校尚未有效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实践活动应该针对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总体来看,在“是否开展了有关幸福感的辅导教育”这一项的回答统计中,87.37%的大学生反馈没有经历过幸福感相关辅导教育。独立院校在幸福观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在部分独立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却忽视了如何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幸福观。数据显示,部分学生对幸福观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存在认识不足。同时还表现为集体幸福没有个人幸福重要,这一点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不符合的,从侧面反映了目前独立院校的幸福观教育没有达到实际效果,对独立院校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调查,部分独立院校针对自身实际开展了不同形式和内容的与幸福观教育实践活动。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首先,这些活动大部分都是零散地进行,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还未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机结合,有待于对其进行长期的规划和统一的实施;教育的内容未形成整体框架,缺乏完善的体系;其次,现有的幸福观教育的方法一般主要采用相对传统的教育方式,参与性、艺术性和教育效果需要进一步优化;此外,由于教育活動的传播性不足,导致幸福观教育活动缺乏有效的宣传和引导,活动的知晓度和参与度不理想。综合以上不足,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的内容有待系统化、教育方法有待创新、形式有待完善、效果有待提高。
作者简介
廖琴,女,硕士,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