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胃癌临床内镜特征分析

2018-01-26付礼敏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36期
关键词:早期胃癌临床特征

付礼敏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内镜特征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筆者所在科室接收的100例早期胃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早期胃癌患者临床内镜特征。结果:胃癌的多发年龄段为50~60岁,占35%;主要发生部位为贲门胃底,占46%;病理类型中分化腺癌最多,占68%。内镜下形态BorrmannⅢ最多,占68%,早期胃癌Ⅱ型最多,占56%。患者年龄、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分型及内镜下形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0~60岁,患者的胃底贲门发生胃癌的几率远高于其他部位,病理类型主要是以中分化腺癌为主,在内镜形态Borrmann Ⅲ型的发病最多,另外,早期胃癌主要是以Ⅱ型为主。因此,临床上早期对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可为胃癌患者的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临床依据,值得临床深究。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特征; 临床特征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6.09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6-0187-02

胃癌是一种我国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该项疾病的死亡率位于全球恶性肿瘤死亡率第2位,在我国每年大约有42%的胃癌死亡患者[1]。胃癌的发生需要经历慢性萎缩性胃炎直到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最终形成腺癌[2]。胃癌的多阶段发展给处理治疗创造了较多的发现及治疗的窗口期,治疗癌前病变可有效阻止患者发生胃癌[3]。异型增生在临床上又被称为上皮内瘤变,可根据如胞形态和腺体结构的不规则程度将其分成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细胞异型程度和结构紊乱程度可使胃癌进展,进一步推动胃癌患者病情的发展[4]。目前,临床上对胃癌检查主要是采用胃镜检查的方法,有关文献报道,我国胃镜下检出早期胃癌的比率不足10%,大部分确诊时胃癌已经成为进展期胃癌。进展期胃癌在五年内的生存率低于30%[5]。因此,提高我国胃镜技术,可有效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能降低胃癌的死亡率。本次研究就早期胃癌临床内镜特征进行有效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4年2月-2017年2月接收的100例早期胃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早期胃癌患者临床内镜特征。,男55例,女44例,年龄35~60岁,平均(46.9±8.6)岁,病程3~7个月,平均(4.2±0.2)个月。

纳入标准:(1)符合早期胃癌临床诊断标准;(2)患者均无合并并发症;(3)患者文化程度均在小学及以上。排除标准:(1)排除具有精神障碍或者认知障碍的患者;(2)排除近期使用过抗焦虑、抑郁药物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取患者仰卧位,给予患者注射丙泊酚等药物进行麻醉。使患者很快进入鼾睡状态,环咽肌松弛,采用一根直径为1 cm的纤维管,将冷光从口腔经食管、胃腔送达到患者的十二指肠降部,照亮患者的食管、胃腔和十二指肠。胃镜前端携带微型摄像机,同步摄录下管腔内的图像,结束后可呈现鲜明、清晰的腔内动态图像[6]。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所有受检患者的临床内镜特征进行分析,根据WHO消化肿瘤诊断及分类标准,对早期胃癌患者病理组织进行如下分型:(1)高中低分化腺癌;(2)印戒细胞癌;(3)黏液性癌。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Epidata3.0软件录入所有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观察的指标开展有效统计,并且做出系统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发病年龄

胃癌的多发年龄段为50~60岁,占35%(35/100),60~70岁占21%(21/100),70~80岁占24%(24/100),80以上占16%(16/100),40岁以下占4%(4/100),各年龄段的发病率具有明显差异,其中,50~60岁胃癌患者的发病率比其他年龄段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发病部位

所有患者中,发生于贲门胃底46例,占46%,胃窦21例,占21%,胃体33例,占33%,不同发病部位的发病率具有明显差异,贲门胃底的发病率高于其他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病理类型

所有患者中,中分化腺癌68例,占68%,低分化腺癌12例,占12%,印戒细胞癌9例,占9%,高分化腺癌11例,占11%,不同病理类型的发病率具有明显差异,其中,中分化腺癌的发病率高于其他类疾病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内镜下形态分类

内镜下患者各部位的形态分类中,BorrmannⅢ的发病率均高于其他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5 内镜下分型

内镜下患者呈现不同的分型状态,浅表型发病56例(56.00%),

高于其他部位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胃镜检查是目前临床上诊断早期胃癌较为理想的方法,通过早期胃镜检查可降低胃癌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早期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7]。本次研究显示,胃癌可发生于任何一个年龄,但是在50~60岁,胃癌多发,发病原因可能与该年龄段人群的工作压力、精神负担重及长期的烟酒史具有一定的联系。另外,在胃癌类型上中分化腺癌最多,说明早期胃癌发病与患者自身存在一定的基因易感性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8-9]。内镜下形态Borrmann Ⅲ最多,因此,在开展胃镜检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正面观察及反转镜身观察,发现可疑病变,需要积极的联合染色、放大内镜技术对患者的黏膜微细形态进行细致分析,可联合精确活检技术,最大程度上减少漏诊率[10-11]。另外,开展早期胃镜检查可联合使用放大内镜、色素内镜及超声内镜技术,注重对患者的微小病变进行细致的观察,综合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进一步提高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等[12-13]。endprint

综上所述,胃癌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0~60岁,患者的胃底贲门发生胃癌的幾率远远高于其他部位,病理类型主要是以中分化腺癌为主,在内镜形态下Borrmann Ⅲ型的发病最多,另外早期胃癌主要是以Ⅱ型为主。因此,临床上早期对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可为胃癌患者的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临床依据,值得临床进一步学习与深究。

参考文献

[1]张艳,季峰,黄立江,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高龄早期胃癌患者中的治疗价值[J].中华消化杂志,2014,34(1):52-55.

[2]邵俊伟,蔡逊,喻娟,等.内镜下切除与根治性切除治疗早期胃癌疗效对比[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5,32(8):1983-1985.

[3] Gu Y,Tian Q,He L,et al.Early gastric cancer endoscopic,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dept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pth of invasion[J].Armed Services,2016,27(2):113-115.

[4]李士杰,王警,李子禹,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7(6):945-951.

[5]娄乔,练晶晶,曾晓清,等.早期胃癌473例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15,35(1):19-21.

[6]仲恒高,缪林,季国忠,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36例临床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6,22(1):90-92.

[7] Wang F J,Zhao K,Wang J,et al.The effect of magnification endoscopic combined with narrow band imaging on the diagnosis of 124 cases of early gastric neoplasms[J].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on,2016,36(6):391-396.

[8]马福海,徐泉,解亦斌,等.早期胃癌ESD治疗后腹腔镜补救手术3例并文献复习[J].癌症进展,2016,14(11):1059-1062.

[9]高志强,黄志刚,陆宏娜,等.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胃癌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7):793-795.

[10] Oka S,Tanaka S,Numata N,et al.Endoscopic diagnosis of early gastric cancer[J].Nihon Rinsho Japa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2012,70(10):1742-1747.

[11]程树红,张志坚,詹磊磊,等.早期胃癌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内镜漏诊原因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5,21(9):919-922.

[12]陈丽芬,吴兵,金雪琴,等.65例早期胃癌临床内镜特征分析[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6,28(6):372-373.

[13]闫真,邵淑琳,张杰,等.血清胃蛋白酶原联合胃泌素17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2016,11(12):1795-1799.

(收稿日期:2017-08-10)endprint

猜你喜欢

早期胃癌临床特征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结直肠癌脑转移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
纵隔大B淋巴瘤22例临床分析
荨麻疹患者临床特征与护理干预探析
重症肺炎临床特征与治疗护理效果分析
嗜酸性粒细胞与慢性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特征的关系
开腹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患者生存率对比
轻度听力障碍婴幼儿临床特征及早期治疗
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诊断早期胃癌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