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风险管理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护理疗效观察

2018-01-26马少芹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36期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

马少芹

【摘要】 目的:研究和探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60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干预,护理结束后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时间及焦虑(SA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SAS评分,且低于对照组护理后S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进行护理,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护理疗效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6.0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6-0124-02

护理风险通常是指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使患者受到伤害甚至死亡的风险[1]。而对风险进行管理是在临床护理服务过程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管理模式,这种风险管理模式是对于所存在的或者潜在的一系列护理风险事件进行有效的客观评估,并且实行效果比较理想的处理或对策,从而使患者在临床外科的治疗过程中尽量少地受到风险事件的影响[2]。目前为止,针对上述所存在的这些风险采取有效的预防及干预措施已经成为了护理研究中关注的焦点问题[3]。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选取160例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探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的治疗效果,期待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提供有价值的临床护理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60例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的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试验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诊断方法,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的心、脑及血管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80例,

男42例,女38例;年龄15~69岁,平均(35.5±1.0)岁。观察组患者80例,男40例,女40例;年龄16~70岁,平均(36.9±1.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包括常规的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健康宣教等措施。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1)对护理工作人员的管理。选取优秀护理人员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学习护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使其掌握护理工作的重点,让参与护理的工作人员认识到护理的重要性。每月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及护理风险防范措施,以提高其警惕性,并学会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隐患问题,结合临床护理实践工作,制定出有效、积极的护理计划,提高对常见风险的处理和应对能力。严格要求每位护理工作人员,加强护理业务素质的培养,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2)对患者的风险管理。在完成手术后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治疗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充分了解术后所存在的压疮、跌倒、坠床等事件的可能性及危险性,使患者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对患者身上不同的管道进行标识并妥善固定,以减少护理隐患及护理失误率。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住院期间对其在生活起居上悉心地照顾,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从而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时间及护理前后焦虑(SAS)评分。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评价,于患者护理结束时向患者发放;调查表得分为百分制,得分≥80分为满意;满意率(%)=满意例数/总例数×100%。SAS量表共包含20个条目,采取4级评分法,各项目得分相加为粗分,总分=粗分×1.25,分数越高表明焦虑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我国对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实施,对医院的基础护理水平也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护理工作人员作为实施基础护理的直接主体部分,是决定基础护理实施质量的重要因素[4]。另外,在社会不良风气和观念的影响下,部分护理工作人员通常会产生不良的抵触心理,认为基础护理工作是一种伺候人的工作,在护理工作中也不愿意全心全意地进行基础护理,从而较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护理疗效[5]。

文献[6]研究表明,在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进行实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该将护理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临床护理过程中,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進行合理的风险把控是一项长时间的持续性工作。而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充分保证患者的住院安全性,以及进一步加快患者的康复效率[7]。因此也需要护理工作人员不断地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意识,不断地提高护理综合素养,以及学习护理管理的相关机制,从而能够为接受护理的患者提供更为优质、安全和有序的护理服务[8]。另外,需要护理工作人员能够预见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护理安全隐患,并能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前进行防范,以有效地减少患者安全隐患事件和护理缺陷的发生,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充分保障医疗的安全性[9]。在实施临床护理的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将相关信息和知识详细地告知患者,使患者的焦虑和恐惧等情绪得到缓解,并且让患者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这样不仅能够减轻患者对临床治疗的心理负担,还能够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配合度,有利于患者的康复[10-11]。对于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生活起居等,护理工作人员也应该进行悉心的照顾,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从而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2]。endprint

本研究针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及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结果表明,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5.00%和2.50%,护理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能够显著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建玲.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采用護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1):172-173.

[2]吴迪,李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观察[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6,14(4):399,433.

[3]杨宏丽,白珩.风险管理在头颈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1):296-297.

[4]阮家梅.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临床医学,2015,1(10):219.

[5]张永兰.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18):112.

[6]郑霞.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护理服务工作进行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5):107-108,111.

[7]陈其凤.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母婴世界,2016,7(8):127.

[8]刘莉.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93-94.

[9]胡海琴,黄静.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10):242-243.

[10]吴莉莉,刘慧巧,李静丹,等.综合性护理对严重开放性颌面耳鼻咽喉头颈复合型外伤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36):148-151.

[11]曾勇,王跃建,章成国,等.临床路径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3,20(3):156-158.

[12]张巧蓉.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5,30(19):112-113.

(收稿日期:2017-08-10)endprint

猜你喜欢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综合病房中的应用
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探讨
品管圈活动在呼吸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研究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产妇产后出血护理风险管理效果分析
风险管理在神经外科应用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