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实施腰—硬联合麻醉临床效果观察

2018-01-26陆颖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36期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老年

陆颖

【摘要】 目的:比较老年股骨头置换术硬膜外麻醉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生命体征指标结果和麻醉效果差异,探讨合适的麻醉方式。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靖江市人民医院老年股骨颈骨折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结果:80例患者手术均一次性成功,所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未发生明显呼吸抑制。围手术期各时点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1.79±0.48)min、阻滞完善(9.01±1.59)min,短于对照组的(5.98±1.88)、(15.45±4.0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应用腰-硬联合麻醉能够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老年; 股骨头置换术; 硬膜外麻醉; 腰麻硬膜外联合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6.0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6-0074-02

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逐渐退化,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是临床老年患者中比较常见的骨折疾病,主要是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1],但是老年患者在发病检验过程中发现很多患者可能会患有其他一些疾病,比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而且患者肝肾功能降低,且肝肾功能降低,难以耐受手术麻醉,麻醉风险高[2]。本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分别采用硬膜外麻醉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和麻醉效果,探讨合适的麻醉方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靖江市人民医院老年股骨颈骨折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患者知情同意,术前并存基础疾病均均给予相应治疗得到控制,病情稳定,不存在手术禁忌证。排除标准:存在严重基础疾病;意识障碍者。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0~87岁,平均(68.57±4.38)岁,体重49~88 kg,平均 (73.24±5.09)kg;对照组21例,女19例,年龄60~90岁,平均(67.95±5.03)岁,体重50~90 kg,平均 (74.02±4.98)kg。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对患者静脉通道予以开放后静滴500 ml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患者左侧卧,穿刺点为T腰椎间隙,常规消毒后由穿刺点将硬膜外穿刺针刺入,见脑脊液后缓慢推入低浓度布比卡因2 ml(0.75%布比卡因l ml+0.9%氯化钠注射液1 ml),拔出腰硬联合穿刺针,置入硬膜外导管,

5 min后测试平面,控制平面在T10以下,观察血氧饱和度及生命体征,控制输液速度,观察术中出血,保持血容量稳定。在麻醉过程中如果患者血压降低以选择从患者静脉注入10 mg麻黄素,如心率逐渐降低时以选择从患者静脉注入0.5 mg阿托品。

1.2.2 对照组 采用硬膜外麻醉。穿刺点为T2~3腰椎间隙,常规消毒后由穿刺点将硬膜外穿刺针刺入,向头侧置管,然后改为侧卧。注入2%利多卡因,剂量3~4 ml,检测平面,在保证没有进到蛛网膜下腔的前提下,当患者患侧下肢痛感缓解且腰麻感消失后经由导管注入0.5%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6 ml。

1.3 观察指标

(1)麻醉起效及阻滞完善时间。(2)不同时点心率、平均动脉压。(3)麻醉效果[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0例患者手术均一次性成功,所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未发生明显呼吸抑制。心率、平均动脉压在麻醉前后、手术1 h、手术结束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1.79±0.48)min、阻滞完善时间(9.01±1.59)min,对照组的(5.98±1.88)、(15.45±4.07)min(P<0.05),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逐渐增大,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也处在一个逐渐上升趋势中,对老年人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4]。股骨头置换术已经成为近年来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方式,术中麻醉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老年患者由于全身多脏器功能衰退,免疫力及耐受力差,并常伴有内科疾病,麻醉安全系数低[5];股骨头置换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大,出血量也比较多,并伴有并发症,麻醉危险性也比其余年龄段的患者高。因此研究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方法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6]。

硬膜外麻醉是股骨头置换术临床中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但由于老年患者多伴有一定程度的椎體肥大及骨质增生,容易造成硬膜外腔脂肪减少,延缓麻醉药物扩散,在老年患者中使用起效较慢[7],存在神经阻滞不全缺点,有较宽的阻滞平面,阻滞不全时辅以静脉麻醉药对呼吸循环干扰大,易诱发呼吸系统抑制,而老年患者有较弱的呼吸系统与血液循环系统功能,增加麻醉风险和管理难度,故而不推荐使用[8]。

近年来腰-硬联合麻醉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该麻醉方法的效果显著,镇痛完善,较短时间内将患者的感觉、运动、交感等感觉完全阻断,从而减少患者应激反应[9];腰-硬联合麻醉能充分发挥硬膜外麻醉及腰麻的优点,只需通过小剂量麻醉药物就能获得快速、有效的麻醉平面,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硬膜外腔用药,以更好地控制麻醉的平面及深度[10],不仅镇痛效果及肌松效果更佳,且不会受手术时间的限制,对患者术中的循环机呼吸系统的影响比较小[11],而且通过硬膜外麻醉的优点可以使麻醉时间得到有效延长,对于手术后患者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镇痛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中具有更加优越的麻醉效果[12]。本文结果显示,80例患者手术均一次性成功,所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未发生明显呼吸抑制;心率、平均动脉压在维手术期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及阻滞完善短于对照组,而麻醉总有效高于对照组(P<0.05)。endprint

综上所述,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有较好的麻醉控制效果,不会过多干扰循环呼吸系统,但使用该麻醉方案需注意的是要控制麻醉平面不要超过T8,保证供氧的充分,防止低氧血症;即刻扩容,促使有效循环血容量提升;对骨水泥毒性反应予以预防,可使用地塞米松;变动体位时注意力度,动作需轻柔,防止血流动力学变化剧烈,且穿刺时宜轻柔,以免硬膜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注药后形成全脊髓麻。

参考文献

[1]李永庆.腰-硬联合麻醉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118-119.

[2]施贻.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5,8(14):49-50.

[3]杨军.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股骨头置换术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3,9(32):114-115.

[4]付历,张战良,黄伟崧,等.不同麻醉方法对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效果的比较[J].现代医院,2015,15(2):48-49.

[5]吴小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老年髋关节手术的临床体会[J].临床医学,2015,17(3):101-103.

[6]刘细桂.腰硬联合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效果和安全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4,20(23):27-28.

[7]韩丽.72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137-138.

[8]梁東锋.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5):695-696.

[9]张红.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9):4508-4509.

[10]李保华.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7):101-102.

[11]张玲,李元海.围术期麻醉处理与老年患者快速康复相关性研究进展[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3,34(1):56-61.

[12]章放香,宁俊平,邱冰,等.不同麻醉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3,33(2):188-190.

(收稿日期:2017-08-11)endprint

猜你喜欢

硬膜外麻醉老年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在高血压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
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探讨
局部浸润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比较
罗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硬膜外麻醉效果研究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