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检查对视乳头炎和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鉴别
2018-01-26杨云荔
杨云荔
【摘要】 目的 观察视乳头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视野变化特点, 分析其发生机制。
方法 回顾分析25例(25眼)视乳头炎和25例(25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 观察两种患者年龄分布及视野特点。结果 视乳头炎患者平均年龄(39.50±17.68)岁,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平均年龄(65.67±17.28)岁,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视乳头炎患者视野表现为中心暗点11眼, 视野向心性缩窄4眼, 弥漫性缺损8眼, 周边局限性暗点2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则表现为与生理盲点相连的扇形缺损11眼, 象限性视野缺损8眼, 弥漫性视野缺损6眼;两种患者是视野缺损类型存在差异。结论 视乳头炎和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视野表现复杂多样, 但又各有特点, 这与两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视野检查可为视神经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关键词】 视乳头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2.035
视乳头炎是指球内段的视神经发生炎症, 原因多为:视神经脊髓炎, 多发性硬化等脱髓鞘疾病;全身性传染性疾病、局部感染及邻近组织感染的蔓延;中毒和全身代谢障碍。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由于视乳头的营养血管发生急性循环障碍, 而引起缺血缺氧的急性血供障碍性疾病[1]。二者有很多相似的临床表现。都会出现急性视力下降, 眼前黑影遮挡感, 视神经炎一般伴随眼球转动痛,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有部分患者伴随眼眶深部痛, 或额颞部头痛, 为鉴别诊断造成困难。眼底检查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而且视乳头的形态生理变异很大。不同的患者在不同的病变阶段, 视乳头的颜色、形态、边界、充血和缺血的状态变化大[2]。计算机视野检查主要测试的是视网膜不同部位对光的识别能力。视野检查在视神经、视路疾病的鉴别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总结了本院收治的50例患者视野检查结果, 报告如下, 希望对两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5月~2017年5月阜新矿业集团总医院眼科的视乳头炎和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各25例(25眼)。纳入标准:发病时间在8周以内, 最佳矫正视力≥0.1, 中心固视, 排除其他眼部和全身疾病引起的视力下降。视乳头炎诊断标准:①急性视力下降;②视乳头充血水肿;③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④视觉诱发电位异常;⑤除外视网膜及颅内疾病导致的视力下降。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诊断标准:①急性视力下降;②视乳头缺血水肿;③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视乳头荧光充盈迟缓或缺损。
1. 2 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年龄、男女比例、视力下降程度, 伴随症状, 全身疾病进行详细记录。眼科检查包括裂隙灯检查、散瞳眼底检查、眼压检查、计算机视野检查, 视野检查采用Humphrey 750型视野计, 详细记录患者视野缺损部位及类型, 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检查。缺血性视乳头病变为视乳头血管部分梗阻或部分灌注压降低而造成视乳头缺血, 因此造影早期呈现的是部分充盈缺损而呈现弱荧光。多拍造影早期片, 仔细观察视乳头充盈、渗漏情况。为了排除颅内病变, 所有患者进行颅脑CT或者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常规血液检查, 以及风湿三项、C反应蛋白等。
1. 3 观察指标 重点观察两种患者年龄分布及视野特点。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视乳头炎患者平均年龄(39.50±17.68)岁,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平均年龄(65.67±17.28)岁,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视乳头炎患者视野表现为中心暗点11眼, 视野向心性缩窄4眼, 弥漫性缺损8眼, 周边局限性暗点2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则表现为与生理盲点相连的扇形缺损11眼, 象限性视野缺损8眼, 弥漫性视野缺损6眼;两种患者是视野缺损类型存在差异。
3 讨论
视神经炎泛指视神经的炎症、蜕变和脱髓鞘等病, 大多为单侧性。因病变的部位不同, 分为球内段的视乳头炎和球后视神经炎[1]。临床表现:视力急剧下降, 可在1~2 d内视力严重障碍, 甚至光感。发病1周视力损害最嚴重, 随后视力逐渐恢复。此外, 还有闪光感, 眼眶痛, 特别是眼球转动时疼痛。眼部检查:患眼瞳孔常散大, 直接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间接光反射存在。由于大多数视乳头炎患者的乳头黄斑束受累, 中心视力由视网膜神经纤维的乳头黄斑束传导, 故多数患者表现为中心视力下降[3]。视乳头炎视野改变主要是巨大的中心暗点, 中心暗点大而致密。有些伴随球后视神经炎, 球后视神经炎可因损害部位不同分为轴性, 周边性, 完全横断性。轴性视神经炎炎症只损及乳头黄斑束, 视野表现为巨大的中心暗点。周边性视神经炎炎症损及视神经束膜, 表现为周边视野向心性缩小。完全横断性视神经炎者患侧视野完全丧失[4]。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是由于一支或数支后睫状短动脉阻塞或灌注不足, 使视乳头及巩膜筛板前后视神经失去血供所致。凡使视盘供血不足的全身性或眼部疾病均可引起本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颈动脉阻塞等。眼压过低或过高使视盘小血管的灌注压与眼内压失去平衡亦可引起。由于血液粘稠度增加, 也可导致发病 [5]。视野表现为弓形、扇形或象限性视野缺损, 特别是与生理盲点相连的视野缺损, 更具有诊断价值。由于盘斑束由后睫状后动脉供血, 故中心视力一般无太大障碍。缺损并不以水平正中线或垂直正中线为界[4]。经视野检查, 发现视野缺损的象限性与视盘缺血区具有高度的对应关系, 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所见的视盘损害基本相符:即上部视盘弱荧光, 下方视野缺损;颞侧视盘弱荧光, 鼻侧视野缺损 [5]。endprint
视乳头炎和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眼科临床常见病症。有些患者仅通过眼底检查难以鉴别, 造成误诊,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水肿程度是临床中心视力和愈后的主要影响因素, 如果水肿及时缓解或去除, 视神经纤维功能恢复, 则视野具有相对可恢复性;如损害继续, 视神经最初由于局部缺血变性水肿, 轴索的水腫通过压迫神经束内小血管, 破坏动脉的有效灌注压, 使损害加剧, 延误患者治疗[6-10]。如何提高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水平, 是广大医护人员, 尤其是基层医院的医生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结果表明, 视乳头炎患者平均年龄(39.50±17.68)岁,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平均年龄(65.67±17.28)岁,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视乳头炎患者视野表现为中心暗点11眼, 视野向心性缩窄4眼, 弥漫性缺损8眼, 周边局限性暗点2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则表现为与生理盲点相连的扇形缺损11眼, 象限性视野缺损8眼, 弥漫性视野缺损6眼;两种患者是视野缺损类型存在差异。说明视乳头炎发病年龄较轻,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发病多为中老年人。并且二者由于发病机制不同, 视野缺损形态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 临床医生一定要重视视野检查, 这对于提高视神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惠延年. 眼科学.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79.
[2] 王欣玲, 李雪姣, 阎启昌. 非动脉炎性前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和特发性视神经炎视野改变的比较研究.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4, 43(3):213-216.
[3] 王欣玲, 李雪姣, 冯莉, 等. 视神经炎和前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及视乳头水肿的视野改变分析. 国际眼科杂志, 2013, 13(10): 2088-2090.
[4] 吴德正, 龙时先. 临床计算机视野学.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304.
[5] 王润生, 吕沛霖.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眼科新进展, 2010, 30(11):1092-1096.
[6] 任勇刚, 雷新平, 柳双宝, 等. 曲安奈德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合并糖尿病的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临床眼科杂志, 2015, 23(1):36-38.
[7] 廖良, 宫晓红, 韦企平, 等. 银杏叶提取物和灯盏花素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对比研究. 眼科新进展, 2015, 35(3):240-242.
[8] 王淑静, 魏蕾, 鲍莹, 等.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临床眼科杂志, 2015, 25(2):127-129.
[9] 张慧芝, 王贝贝, 张宁, 等. 复方樟柳碱联合维生素B12眼局部注射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8):35-36.
[10] 梁玉, 张丽霞, 高健生, 等.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西医治疗进展.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5, 22(3):134-136.
[收稿日期:2017-1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