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负压辅助系统治疗糖尿病足溃疡1例报道*

2018-01-26刘智平

重庆医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皮片植皮清创

顾 玥,刘智平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内科 400016)

201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数据显示,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数为4.15亿,我国是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而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本文旨在分享负压辅助系统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价值。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1岁,左足底存在胼胝数年,未予以正规处理,因“体检发现血糖升高13年,左足红肿6 d,破溃1 d”就诊。主要辅助检查:双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左下肢周围神经损害。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16.4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7.3%,C-反应蛋白大于90.0 mg/L,清蛋白36 g/L,糖化血红蛋白13.0%。

1.1入院初期(1~6 d) 查体:左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足背部红肿伴皮温增高,第2足趾焦痂样坏死,表面附着脓血性分泌物及黄白色坏死组织。伤口面积12.0 cm×2.5 cm×2.0 cm,创面床为黄色期,炎性反应严重,红肿范围距创缘大于1 cm,渗出物颜色为脓性,每日渗出量大于10 mL,疼痛评估为2分,见图1。

患者在局麻下行左足清创引流术,引流出黄色脓性分泌物,量约20 mL,有腐臭味,牵拉筋膜无弹性,呈污秽状。探指试验呈落空感,可探至足背中部。每日伤口护理换药,过氧化氢冲洗伤口深部,再生理盐水清洗,呋喃西林纱条填塞,无菌纱布包扎患处。

患者体温呈不规则热,最高达39 ℃。左足分泌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为无乳链球菌(B群)生长,采用万古霉素注射剂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粉针及甲硝唑注射液全身抗感染治疗。采用胰岛素泵,设置基础率持续皮下注射,结合餐前大剂量注射调控血糖。

1.2清创治疗期(7~18 d) 住院第6天血糖波动在6.6~15.5 mmol/L,达手术要求,次日行左足创面扩创术和左足第2趾截趾术,术后患肢抬高15°~30°且制动[1]。伤口面积11.0 cm×6.5 cm×3.0 cm,创面床为红色期,渗出物颜色为血性,每日伤口换药,采用蚕食法局部清创,进一步清除坏死组织和筋膜。再次行左足坏死组织培养和药物敏试验,结果示链球菌(B群)生长。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10.3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1.6%,C-反应蛋白76.80 mg/L,体温波动在36.3~37.0 ℃,抗生素停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改为头孢西丁钠粉针。患者清蛋白24 g/L,予以静脉输注清蛋白,进行个体化糖尿病饮食指导,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量。血糖控制可,停用皮下胰岛素泵改为三餐前门冬胰岛素和睡前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二甲双胍片口服降糖,见图2。

图1 入院时患者足部伤口情况

图2 清创治疗期伤口情况

1.3负压治疗期(19~39 d) 患者创面床准备符合要求,行负压辅助吸引装置治疗[2-5],9 d后停止,伤口面积10.0 cm×3.0 cm×0.5 cm,创面床为红色期,轻度炎性反应,红肿范围距创缘小于0.5 cm,血性渗出物量减少,每日渗出量小于5 mL,疼痛评分为0分。患者体温正常,C-反应蛋白8.2 mg/L,再次予以左足分泌物培养结果为未见细菌生长,抗生素进一步降阶,采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粉针抗感染治疗。负压治疗期第11天行第2次负压辅助吸引装置治疗,7 d后停止,伤口面积10.0 cm×2.5 cm×0.5 cm,创面床为粉色期,无分泌物。每日伤口护理,常规消毒后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创面,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见图3、4。

图3 负压治疗前后伤口情况(足背)

图4 负压治疗前后伤口情况(足底)

图5 植皮术后伤口情况(足背)

图6 植皮术后伤口情况(足底)

1.4植皮治疗期(40~50 d) 患者伤口创面较大,皮缘无法对合,查体:双足足背动脉搏动可,肉芽组织颜色红润,较平整,无水肿,有少量坏死筋膜。转烧伤科行左足创面扩创、同侧大腿取皮和自体网状皮片移植手术,术后安装负压引流固定皮片[6-8],见图5、6。

2 讨 论

糖尿病足作为特殊的慢性伤口,易感染且难愈合。建立糖尿病足多学科联合诊疗医学模式:外科医生早期介入行伤口清创或开通外周血管,内科医生合理调控血糖和有效使用抗生素。值得注意的是,血糖控制在10 mmol/L左右是行外科清创的前提,且根据伤口创面分泌物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针对性选择抗生素尤为重要。

负压辅助治疗系统是近年来应用于慢性创面治疗的新技术,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方面利用负压辅助愈合与负压封闭引流原理,具有引流、减轻局部组织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的作用,能够有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本病例通过两次负压治疗,肉芽组织生长快,创面床感染控制好,为后期植皮手术创造了有利条件。不容忽视的是负压吸引治疗也有其禁忌证,如恶性肿瘤、湿性坏疽或干性焦痂未行清创治疗、未经治疗或清创的骨髓炎等。

糖尿病足慢性溃疡治疗中,大部分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及时评估全身状况,如心、肾、胃肠道功能及全身营养状态等,结合血糖控制水平调整营养支持治疗方案。外科清创后,本例患者清蛋白明显低下,为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愈合,重点关注营养供给,予以静脉输注清蛋白及饮食指导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量[9-10]。

植皮术结合负压引流,对于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愈合和创面封闭是理想的方法之一。伤口创面肉芽组织新鲜,较平整且无分泌物的情况下,实施植皮术,术后辅助负压引流,使游离皮片与创面均匀接触,增加皮片的黏附率及成活率,延长敷料更换间隔时间,减少因更换敷料造成新鲜肉芽组织的损伤。

[1]杨冬梅,任奉欣,肖延丽,等.多功能下肢肢体抬高架对于修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5):191-192.

[2]史菲菲,任启芳,于磊,等.封闭负压引流术在糖尿病足治疗和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12):2057-2059.

[3]王文权,许永秋,覃重航,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J].广西医学,2015,37(12):1835-1837.

[4]张芸.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J].医疗装备,2015,31(10):191-192.

[5]陈香,李素香,蔡雪.负压吸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效果观察和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4):185-187.

[6]马礼鸿,张春,王德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皮片移植术应用于不易包扎固定创面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24):33.

[7]史京萍,章宏伟,葛晓静,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植皮手术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23):3095-3096,3115.

[8]陆叶青,丁瑞芳.自制封闭式负压吸引装置在皮瓣整复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23):55.

[9]刘艳文,张建中,郭影,等.糖尿病足与营养状态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5):804-806.

[10]赵冬林,张晓丽,陈晨,等.营养代谢指标与糖尿病足病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4):349-351.

猜你喜欢

皮片植皮清创
MEEK 微型皮片移植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儿科领域的应用
疼痛护理管理在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创面中的应用
一种多功能清创车设计与应用*
水动力清创系统在糖尿病足溃疡清创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药透皮技术对植皮术后坏死的临床应用
不可分期压力性损伤的清创进展
超声清创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疗效观察
8例严重大面积热烧伤患者行Meek微型皮片移植术的护理配合
重度烧伤患者植皮术后应用烧伤专用翻身床与悬浮床对比效果分析
耳后游离皮片在修复鼻小柱与上唇粘连外翻畸形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