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医药+旅游”发展战略的可行性文献研究*
2018-01-26黄凯俞双燕李坦英孙汉尚菲菲
★ 黄凯俞双燕*李坦英 孙汉 尚菲菲
(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330004)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文件精神,全国各地均制定了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战略并开始进行建设。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不仅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及旅游消费需求、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方面有着重大意义,还可为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在学界,有关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内涵与定义并不统一,例如张群和邓善宝[1]提出中医药旅游是一种探索性的,集旅游与中医药为一体,以中医药为载体的旅游项目,是中医药的延伸和旅游业的扩展;师帅[2]认为中医药旅游结合了医疗旅游和保健旅游的特点,同时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是一项新兴的旅游产业;虢剑波与冯进[3]则认为中医药旅游是依赖于我国丰富的药物资源和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药文化发展起来的新兴旅游项目,是生态旅游的一支。而国外对于中医药健康旅游的研究甚少,主要关注西医医疗旅游的研究。
在吸收各位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团队认为,中医药健康旅游是一种以旅游为载体,融入中医药元素(包括中医、中药及中医药文化等),以追求健康、休闲娱乐、文化传承为目的的新型旅游模式,也是对“中医药+旅游”战略的统称。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1.1 研究主题 纳入文献标准:明确提及已实施“中医药+旅游”发展战略并对战略进行描述的文献和针对已实施“中医药+旅游”发展战略进行评述的文献;排除单纯提及该战略而没有实施或无法识别是否实施的文献。
1.2.1 观察组 已实施“中医药+旅游”发展战略并已建设完成或正在建设的全国各地方旅游景点、景区。
1.1.3 研究类型 本研究纳入的文献研究类型主要是评价性、实验性研究;排除单纯观点性的文献(如新闻报道及评论、会议摘要)和计划项目介绍(但未实施)类的文献等。
1.1.4 文献类型 只纳入中文文献。
1.2 检索资源 主要包括:与本研究主题有关,在国内应用普遍、综合性、专业性较强的中文文献电子数据库,以及有关的政府机构网站、景区景点官方网站。
1.2.1 综合性中文文献数据库 CNKI全文数据库(1979~2016)、万方数据库(1990~2016)、维普数据库(1989~2016)。
1.2.2 专业性中文文献电子数据库 中医药在线(不限~2016)。
1.2.3 有关的政府机构网站和景区、景点网站 主要是指各级地方政府旅游管理部门的官方网站。通过浏览景区景点的网站首页,了解“中医药+旅游”发展战略的具体实施情况。
1.3 检索策略 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的建库时间至2016年9月。电子文献检索采用主题词的检索方式,包括“中医+旅游”“中药+旅游”以及“中医药+旅游”三大类检索词,每一类内部用逻辑符“并”(AND)连接、每一类之间用“或”(OR)连接以获得检索结果。由于选取的上述数据库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及检索方法,故在实际检索过程中分别制定相应的检索式进行检索。
1.4 文献筛选 文献的筛查、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正式筛选前,与筛选人员进行交流、沟通,以帮助其正确理解筛选标准。初步筛选主要是依据文章的题目和摘要内容进行,从而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于在初步筛选中保留的和无法确定是否要保留的文献通过全文下载并依据内容进行二次筛选。本研究全部文献的初筛和全文内容筛选均由两名研究人员同时分别独立完成并进行交叉核对,经讨论或参考第三方的意见后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1.5 方法学质量评价 正式评价前,通过依据事先制定的评价标准进行预评价,商讨评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正式评价则由两名研究人员分别针对纳入的每篇文献进行独立评价,出现分歧则转交第三方决定。依据评价结果,将纳入的文献划分为A/B/C三个等级。其中,A级:内容真实可信、与研究主题契合度高,不存在严重影响研究结果;B级:文献内容与研究主题契合度较高,存在一些对研究结果有影响的不确定因子;C级:文献内容与研究主题契合度不高,存在对研究结果的可信度产生严重影响的因子。对质量评价为A级和B级的纳入文献进行最后的分析。
1.6 数据提取 在正式数据提取之前同样进行预提取,通过依据的标准进行结果对比、商讨提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正式提取数据时,由两名研究人员对纳入的所有文献信息进行独立地提取。提取的内容包括:(1)文献的基本信息;(2)文献中所涉及的政策环境、旅游资源、中医药资源等背景信息;(3)“中医药+旅游”发展战略;(4)具体的战略实施方法、措施等内容;(5)战略实施后的结果和结论等;之后将提取的资料进行审核对比,经三人讨论达成一致后进行信息录入。
1.7 分析方法 对本研究中纳入的文献信息和结果运用定性方法进行系统地归纳。对战略的分类进行分析,依据战略中所融入的中医药元素的不同,把纳入文献涉及的发展策略归纳为三大类,分别从基本内容、提供服务的方式、地区的分布三方面进行描述和解释。对于评价战略实施效果的文献,从战略的实施方式、主要内容、提供服务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描述。
2 研究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按照上述检索词及检索方法总共得到1718条文献记录,依据事先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初筛和全文筛选,最终纳入30篇文献。文献检索的具体流程及结果见下图。
图1 文献检索的流程及结果
2.2 纳入文献描述
2.2.1 纳入文献的地区及区域分布 从纳入文献的地区、区域分布及文献数量看,对中医药+旅游战略研究最多的是东部沿海地区13篇,其次是中部地区9篇,北京6篇,西部地区2篇。
2.2.3 纳入文献的研究类型 按照本研究的目的,纳入的文献分为描述性和评价性两种,其中12篇为描述性研究,介绍战略的具体项目或建设的相关内容;18篇为评价性研究,针对战略具体应用过程中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3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对纳入的30篇文献依据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质量评级结果如下:20篇为A级,4篇为B级,其他6篇文献虽涉及“中医药+旅游”战略,但对于研究背景、方法等只是作了简要地介绍,与本研究主题在内容上契合度不高,故评级为C级。
2.4 “中医药+旅游”发展战略描述
2.4.1 战略的分类和内容 依据战略中融入的中医药元素的不同,本研究将纳入文献分为三大类,即:①“中医+旅游”;②“中药+旅游”;③“中医、中药+旅游”。
其中,涉及最多的是将中医、中药融合进旅游的模式,即实施“中医、中药+旅游”的模式,具体包括中医药养生旅游、中医药保健旅游等。其次是“中医+旅游”的中医医疗旅游模式,旨在提高中医服务的可及性、改善现有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等[4]。最后是“中药+旅游”模式,包括中药养生旅游、中药保健休闲旅游以及中药文化养生旅游等,以中药药膳、中药食疗、中药进补为方法的模式。
2.4.2 战略的分类描述与分析 依据战略中融入的中医药元素的不同,实施地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实际情况的区别,将纳入文献涉及的战略类型分为以下三类(见下表1):
2.4.3 战略效果的描述 纳入的30篇文献中有18篇对“中医药+旅游”发展战略进行了评价。其中,10篇是对实施之后存在的问题进行的研究评价;8篇文献是对战略实施进行的过程性评价。这些文献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北京6篇、广东7篇、浙江3篇。针对“中医药+旅游”发展战略的评价,主要是发展模式的现状分析和对策建议。
3 结果与讨论
3.1 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国内对“中医药+旅游”发展战略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主要是关于战略模式及其分类、战略发展的环境分析以及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的开发等理论层面的研究,而对实施的可行性研究几乎没有。
在三大类战略类型中,以“中医、中药+旅游”发展战略为主。其特点是同时将中医、中药两种元素与旅游进行融合与开发。通过这种融合,一方面能够较好地协调供需之间的关系,促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提高了中医药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服务质量,实现了旅游业的改革创新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5]。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中医药+旅游”战略的实施模式也各不相同,发展定位各有侧重。从大多数研究者分布在北京和东部沿海地区,内容上多集中在中医药文化养生[6]、保健旅游上,说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中医药健康旅游走在了全国前列。通过对“中医药+旅游”战略实施的背景分析可知,各地区实施战略的政策背景、融入的中医药元素及实施条件都有许多相似之处:①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②虽然中医药健康旅游未形成规模化和标准化建设,但各地在中医药健康旅游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7]。如广东有中医药文化养生标准化建设;北京、山东等地颁布了示范基地评定标准,这些均为中医药健康旅游标准化建设奠定了基础[8];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医药“治未病”理念的推广,为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土壤。此外,中医药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也推动了中医药健康旅游的产生。
表1 “中医药+旅游”发展战略的描述与分析
3.2 讨论 就国家层面而言:目前,“中医药+旅游”尚存在规模小、趋同性强,特色不够鲜明、没有统一标准的问题[9]。为此,我们可以借鉴各地区的建设经验制定中医药健康旅游的标准化体系,从而规范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发展。
就地区发展而言:中医药健康旅游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旅游经济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在经济效益方面,通过创新旅游项目以迎合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并带动当地人员的就业[10]。在社会效益方面,可以促进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提升了群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扩大影响力,提高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11]。需要重视的是,各地在发展中医药旅游时,应当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防止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用生态破坏换经济增长的老路。同时,还应加快制定中医药健康旅游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1]张群,邓善宝, 中医药专项旅游发展的瓶颈与阻碍分析——以在福建省晋江市的调查为例[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8(2): 24-27.
[2]师帅.我国中医药旅游现状浅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4,21 (1): 5-6.
[3]虢剑波,冯进.湖南中医药旅游的研究现状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 2012,10(6): 211-213.
[4]李娜等.“中医养生文化旅游”在医院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亮点优势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2):1-3.
[5]章关春,王纪兴.浙江命名12家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3(2):57.
[6]米菲菲.惠州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开发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7]刘华云,侯胜田.北京市实施中医医疗旅游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4.27(2):40-43.
[8]田洪顺.山东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评定办法出台[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6,13(3):71.
[9]孙晓生,李亮.广东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标准构建研究—梅州雁鸣湖旅游度假村个案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8):730-733.
[10]程启群,胡永丰,谢琳瑛.“御医第一县”推特色中医文化旅游[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7(6):536.
[11]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中医中药世博行”中医药养生旅游专线景点[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