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企党建的协商与协同机制建设

2018-01-26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8年6期
关键词:一带一路党员工作

彭 姝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最大的成就之一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企业作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支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力量,也是我国经济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在党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海外市场日益成为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阵地。国企党建如何“内外兼修”,适应并引领国企“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形势,进一步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和政治优势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中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使国有企业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力量;2017年,十九大党章修正案明确:“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这些都为国有企业党建、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走出去”的国企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国企走向海外面临的党建工作新挑战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企走向海外“开疆拓土”,在广泛多元的对外经贸关系建构中,海外工作的国企员工规模持续扩大,相当一部分工作成员需要长时间在海外生活、与不同国家的组织机构打交道。传统的党建工作难以覆盖到、也未必适用于“走出去”的这部分党员干部的需求。对国企党建的外部环境和内部问题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是新形势下国企同步抓好本部党建和海外党建的必然要求。

(一)制度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误会时有发生,理论建设层面如何有效回应

在国与国的经贸往来与合作中,纯粹的经济交往是不存在的,不同国家的制度文化差异往往会投射到经济活动中,在一定程度上带来贸易摩擦与冲突,影响双边互信。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往纵深推进,企业将会与丝路沿线国家发生更广泛经济社会交往,要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和战略主导地位,就需要推动和促进中国的核心价值和主流文化与这些国家建立更好的沟通,赢得当地政府、企业乃至普通民众的认同和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讲,国企一定程度上担负着中国文化价值输出和构建国与国双边互信的政治责任。然而,就当前国企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国企党员干部对党和国家重大理论现实问题的研究认识还有待进一步加深;对党的理论学说、方针政策学以致用的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整体水平上,党员干部队伍的政治理论素养和跨文化交往能力还须进一步提升,以回应对外交流的现实需求。

(二)多元价值冲击带来的理想信念摇摆在所难免,思想建设方面如何入脑入心

在对外交往中,国企党员也难免会受到他国文化观念与思潮的冲击,内心产生价值冲突、发生信念动摇,甚至出现理想信念危机。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这些党员的思想工作,及时沟通解惑,使党的思想理论主张能够入脑入心,目前还缺乏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同时,就职于国企海外事务部或是负责海外项目运营的成员中,海外成长或海外留学的国际型人才比例较高,这些成员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偏于西化,如何加强对这部分成员的思想引导,提升其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和忠诚度,也是当前国企党建工作较为忽视的一环。

(三)工作地域区隔带来的队伍涣散风险始终存在,组织建设工作如何有力支撑

海外工作人员地域分布较散,且流动性大。党员往往难以组建常态化的基层党组织,时常游离于系统的党组织生活之外,从而容易出现组织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涣散等问题。如何加强海外党组织建设,让海外党员在组织上不掉队,身虽远而心不移,始终保持队伍的纯洁性和忠诚度,对于当前国企党建工作而言,是一个亟需重视并妥善解决的课题。

二、国企党建工作本身存在的老问题

国有企业由国家所有或国家控股,关乎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它不同于一般的经济组织和一般的企业部门,同时承担着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在国家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也因为国企这样的特殊性质,多年来,国企党建工作既存在与党政机关类似的一些共性问题,也具备经济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一些特殊性问题。

(一)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缺乏有机整合,存在一定的“两张皮”的现象

国企业务工作繁多且与业绩考核直接挂钩,所以,大多数党员将业务工作视为安身立命之本,而把党建工作视作“上面”的规定动作;对待前者全情投入,对待后者敷衍了事。党务工作者较少结合业务来开展党建工作,党员们难以感受到党建工作对业务工作有多大指导或促进作用,由此,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容易出现“两张皮”现象,党建工作难见实际成效。

(二)基层党组织的地位有边缘化倾向,基层党员的身份认同感不强

长期以来,基层党务工作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容易出现党务工作部门貌似可有可无、党务工作力量远远不够、党支部缺乏开展活动的必要经费等现象。种种条件约束下,基层党组织活动难以有效开展,更难实现创新与突破。受此影响,基层党员缺乏身份认同,并不觉得党员身份给自己带来多少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也没有意识到作为党员必须体现出怎样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在对外的业务交流中,为减少国际人士的猜疑与误解,一些国企党员甚至将党员身份视作一种“负资产”,刻意模糊和淡化自己的党员身份。

(三)党内激励机制略显不足,难以调动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伴随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党内问责机制逐步走向规范与严格,但党内激励机制仍然相对欠缺,这就在党内滋生了一种“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明哲保身”的消极工作态度,不利于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奋斗热情。此外,党内关爱作为党内激励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在整个党建工作中的重要性体现得也还不够,党员对党组织缺乏足够归属感和依赖感,工作生活中碰到实际困难,第一时间想到向党组织寻求帮助的并不多见。

(四)“大党建”格局的谋划还不够,未能依托业务往来与相关产业园区、园区企业、商会、“两新”组织等党建工作形成合力

现在多地都有产业园区,不少国企还是园区核心、龙头企业,与当地商会、行业协会和其他民营、中小企业等都建立了广泛的业务联系。不过,因为企业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长期以来都有“分而治之”的特点,所以,较之业务上的往来与合作,国企与这些单位在党建工作方面的协同合作显得较为滞后。基层党建普遍存在单打独斗、交流不足、抓手单一、创新不够的困惑。国企是否能率先确立“大党建”思维,依托业务合作,打破党建工作中的地域设限和门户之见,与这些单位互相学习、彼此借力,也是体现国企党建工作改革创新实效的重要方面。

三、加强国企海内外党建的协同发展

除了把握党建工作的一般规律,解决党建工作的共性问题外,走向海外的国企须着力解决党建工作中的一些特殊性、历史性问题,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同抓共建,抓出实效。

(一)补理想之钙,养文化之根,依托海外党建讲好中国故事

要提升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与水平,国企党建需着力打造海外党建这个特色板块。

一是抓好海外党建理论建设,提高政治站位。一直以来,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聚焦的往往是经贸关系发展和市场培育开发等问题,这练就了海外工作党员强调成本收益、注重物质实效的思维习惯,对于党性观念、政治素养等思想层面的自我教育与提升相对淡化。同时,海外工作的国企党员置身于东西方多元价值文化激荡、交锋的前沿,无论在工作环境上还是交流用语上都与国内主流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存在着天然的疏离感,其理想信念难免受到外来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发生摇摆。

事实上,海外工作党员在事实上还担负着传递中国精神、弘扬中国文化的重任,在对外交往中,国企党员理应呈现出中国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大国格局与风范。要回应并解决好这两方面问题,必须狠抓党的理论建设,通过理论建设来武装国企党员的头脑,以补理想之钙、养文化之根,打造一支国企党员干部队伍特有的奇兵尖兵。

二是吸收海内外理论研究新成果,从时代性、国际化维度充分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资源。真正的理论建设、理论宣讲应该从对象的现实需要出发,回应其真实困惑。正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必须实现中国化一样,要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传播,要使海外党员永葆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动摇,就必须从时代性、国际化层面充分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资源。这就要求国企党建不能拘泥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革命意识形态宣传的历史惯性,在理论学习中要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识形态包容性和时代发展适应性,用完整的、科学的、更具现实解释力和普遍适用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国企党员的思想建设提供价值引导。

国企的党员教育除理论教育的常规性内容之外,还要特别注意研习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学术成果,注意掌握海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动向,尤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要做到常学活用,真正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宣教有机结合起来,以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来丰富主流意识形态,激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活力,以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适应性和理论包容性,使之成为凝聚国企党内共识、强化国际社会中国认同的理论资源和精神力量。

三是丰富理论教育形式,面向海外讲好中国故事。结合国企工作的经济性质,着重学习马列主义经典的相关经济学著述,如《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结合海外工作部门的国际交流频繁的特点,倡导海外工作党员用英语乃至小语种诵读党章、宣传党章,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打造具有充分理论自信的现代化、国际化的国企党员形象。

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给海外党员开设关于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课和政策解读课,使他们深谙中国“丝路”建设的历史渊源和对外商贸发展的和平交往传统,在对外商贸交往中能更好地诠释中国互利共赢的商贸理念,打消他国疑虑;同时也要开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文化课,使他们在对外交流中能够知己知彼,更快地赢得认同,找到谈判协商的突破口。

借助国企海外交往便利,打造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的外宣文化产品。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国企大有可为。要鼓励国企党员在与他国企业、工商界、政府部门或有关国际组织等的交往过程中,收集和梳理沟通中的出现的文化误解与障碍,及时报送国企本部,让本部的国企党务工作者带着问题研究,开发出通俗易懂的以小故事、小常识、小问答等为形式的文化产品,借助国企网站或对外交宣传册等形式以不同语言向国际社会广为传递中国声音。

(二)树班子之责,聚基层之力,结合国企业务全面推进党建工作

针对国企党建当前存在的业务与党建结合“两张皮”、基层党组织边缘化、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应该始终抓住“提升党员主体地位、树立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这个牛鼻子,明确党组、党总支和党支部三级责任主体的职能与分工,围绕业务开展党建,让党建工作有血有肉,贴近和服务于工作实际。

一是领导班子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业绩,将党建工作贯穿于业务工作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强化责任重于泰山的政治自觉,国企领导班子亦应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探索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效结合方式,实现二者融合式发展。首先,在党员队伍发展上,要让党性考察的“软”指标硬起来。过去我们在发展新党员上往往偏重于其业务表现,在此基础上,较高的学历和知识素养等也在实际上成为加分的优势条件,而对入党成员的党性要求则并不特别突出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一般意义上正派的作风人格、良好的道德观念等就可以满足入党的门槛条件。今后,领导班子对党员队伍的发展应给予更高的关注,在发展导向上也要更强调政治素养和党性观念的考察,从领导层面严格把关。其次,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要让政治素质这一“虚”指标实起来。以前,国企在选人用人时虽然也将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等作为干部审查的首要内容,但这种审查更多体现为形式上和程序上的意义,能力、业绩等才是最核心的考察内容和判断标准。今后,领导班子在选人用人时要提升来自党建口意见的权重,更多参考来自党的基层组织的评价和建议,选拔政治过关、业务精干的党员干部来充实我们的管理队伍。其三,在党务工作开展方面,要让领导责任重起来。领导班子对于党建工作要把关定向、督促检查、带头示范,防止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倾向,倡导企业党建与业务工作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考核。

二是党的基层委员会要由虚转实,加强对各部业务工作的研究,使党建工作不偏科。首先,要加强对各部业务工作的调查研究,设计具有部门特色的党建活动方案。在党建工作中,党的基层委员会负有调查研究、制定方案、组织实施、推动落实的责任,深入各部门调研业务工作开展情况,摸清各部门党员干部队伍的业务专长、思想困惑、现实诉求等,为党支部提供一些特色性党建活动方案,并给予必要支持。例如,法律服务事务部的活动策划,就可以开展涉诉案例研讨、纠纷调解模拟等活动,让党建活动有的放矢、更接地气,并增强大家的业务精进度,提升职业使命感。其次,要在超越各部门的中观层面开展综合性的工作部署。例如,党的基层组织不应该只是一个任务派发部门,同时也应该在促进各处室、各支部的沟通共建方面多下功夫。比如,在党员干部的跨处室、跨业务的岗位交流中提供团队整合的支持,在各处室之间开展类似“互换一件任务、互换一个项目”等交叉体验活动,针对工作中的共性问题,成立跨处室攻关小组,共同研究对策方法等,发挥组织优势来推动业务工作开展,提升干部业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其三,做好党建工作的内外协调和上下衔接。基层党委处于责任链条的接驳处和中间环节,很容易把自己虚化,成为似有若无的存在。要将党建工作抓实,党的基层组织就要扎牢上下级责任链条、兼顾海内外党建工作开展。借助基层党委的疏通作用,消解业务工作分工所带来的层级隔阂、部门隔阂和地域隔阂,在整个企业党建中发挥枢纽性的作用。

提升基层党支部的服务功能和监督职能。首先,要促进党组织职能权限的合理分配与下沉。将党的决策、管理、服务、监督等职能尽可能多的下放,特别是在人事任免上更多吸纳来自基层党组织的意见,化解基层党组织权威弱化、地位边缘化的困境,提升其在党员中的地位与影响力。其次,支部书记应同时挑起党内职务和行政职务的担子,负起同等重要的职责。国企各部门的行政领导都是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但对党建工作有些同志还比较陌生,缺乏思路。所以,国企党建一方面应对党支部书记进行统一的岗位职责培训,另一方面应该结合国企工作业务,开展与其他企业同行间的交流学习,共同探索“一岗双责”的落地方式。其三,党支部活动应突出党员主体性地位,吸纳支部党员的智慧与创意,创造性地开展以党建促业务的支部活动。比如,支部可以在年初确定“业务工作挑刺”、“业务难点突破”、“业务思路创新”等以业务工作为主题的支部活动,支部党员分别认领不同主题,认领主题者即为该主题活动的召集人和组织者,各支部成员根据需要提供协助。通过此类活动的开展,让每个党员都能树立主人翁意识和奉献协作的精神,在凝聚支部的同时促进部门业务能力的提升。

(三)扬国企所长,集群团之力,共谋发展开拓大党建格局

针对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大党建”谋划不够、合力不足的问题,国企党建应挖掘自身平台优势,整合资源,借力发展,提升党建工作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一是统筹本部党建与海外党建,补齐海外党员在组织管理上的短板,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针对海外党员组织上、管理上相对薄弱而带来的队伍涣散的风险,企业可为他们提供信息支持与活动经费配套等,帮助他们同其他友好单位(如企业、商会、行业协会组织等)派驻当地的党员取得联系,通过结对共建、联组联建党组织的形式,在当地开展活动。海外党员可实行地域归属和单位归属的双重管理方式,使得国企的海外党建工作既能实现跨行业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又能与国内党建工作相互融合、统筹推进。同时,国企党建还要用活党建网站和微信公号,设置“海外视窗”等类似栏目,呈现海外党员的形象与活动,增进国内外党员的交流,消弥党建工作的地域区隔,赢得全体党员在思想上、组织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是整合群团力量,共建服务型党组织。首先,构建党建带团建、促工建、推妇建的联动机制。充分调动群团组织的资源,把争当“优秀共产党员”、“青年文明号”、“三八红旗手”与国企内部的评先评优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党群组织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其次,设立开放的一站式党群服务站。国企引进的各类专业人才、海归人才、青年人才较多,如何使人才愿意留下来、更快地出成绩,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依托党群服务站建设国企党员人才库和人才服务站,可以收集需求、优化服务,从而有效解决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再次,灵活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根据党员特长组建党员志愿者小分队,推出“菜单式”服务。为单位职工、家属或社区群众开设专题讲座、提供法律咨询、书画赠阅服务等,力争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真正让党组织扎根于群众之中。

三是将国企党建与园区、商会、“两新”组织等党建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建立长效联系、协同、沟通机制,进一步形成党建合力。首先,推动党建工作实现“三联”。教育联抓,结合业务上具有共通、共享性的主题,定期组织各联合单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开展教育培训、交流研讨和互访互学;阵地联享,整合国企、商会及其他企业等的党员活动场地设施,向各联合单位党组织开放;活动联办,定期组织形式多样、覆盖全体“大党建”成员的党组织活动。其次,整合专业服务资源。依托国企平台优势,提供企业法律咨询服务、党员维权信息服务等;协调政府职能部门为企业提供专业信息和服务便利;引导各单位贡献专业资源,取长补短,互联共通。进一步探索建立党委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就各单位关心的重点问题,邀请政府部门、企业、两新组织的代表共同参与,研究解决方案,进行议事决策。再次,创新“互联网+”大党建。利用国企党建公众号,开设“大党建”功能窗,设置特色化的“经验交流”、“在线咨询”、“惠企服务”、“活动联谊”等互动主题,打造大党建的“网上家园”。

猜你喜欢

一带一路党员工作
我是党员向我看
不工作,爽飞了?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