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

2018-01-26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8年6期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宣言恩格斯

王 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①习近平:《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共产党网,http://news.12371.cn/2017/09/29/ARTI1506685596565372.shtml。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中“经典之经典”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所提出的共产党人的使命初心和理想信念、一系列理论原则和重大理论论断,构成了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提纲挈领,在马克思卷帙浩繁的著作中获得了“长子的权利”,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一、《共产党宣言》的写作背景

(一)时代呼唤

理论是时代的产物。作为科学的工人阶级解放的理论首唱之声和世界上首个共产党的纲领,《宣言》是19世纪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社会矛盾极其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的产物。资本主义带来了生产力的大发展,也造成严重的贫富分化,处于社会底层、占社会绝大多数人口的工人阶级处于悲惨的境地。社会向何处去?工人阶级如何解放?对这个问题的理论回答和实践指导,马克思恩格斯并非第一人。当时其他各种社会主义学说或改革方案已流行于世且影响广泛,但唯有《宣言》阐明的政治理想、政治价值、政治立场、政治追求毫无折衷地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所阐发的理论主张具有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科学性和现实实践的可操作性,从而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初声惊雷和共产党人的理论指导。《宣言》也成为改变过去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现在和将来产生深远世界影响的经典文献。

(二)使命在身

马克思恩格斯都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人。但是,超出世俗局限和他们自身阶级性狭隘性的地方,是他们对人之为人的命运思索、全体社会成员都过上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渐形成并日益稳定的历史自觉、仰望星空并探索人类解放之路的高尚情怀。1935年,17岁的中学生马克思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千万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将洒下热泪”。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7页。初射之光最亮。这是马克思初心之志和“为人类谋幸福”的使命昭示,也是他终生矢志不渝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今天探寻理论原点,关注经典作家论述的为人的解放而谋求的 “霹雳手段”,更要了解他们的初心。

(三)实践需要

马克思认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完成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单纯理论的批评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一个由科学理论武装的政党,作为工人阶级解放的政治代表进行现实的实践运动。1845年他直接领导下的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组织,是建党的组织准备。1848年的《宣言》直接是为了指导当时欧洲革命一触即发的背景下、有强烈斗争意愿和革命精神的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党建科学化的需要而写的,因而是一个“定制版”的理论的和实践的党纲,直接提供了“共产主义者”在欧洲革命运动中的思想武装。此后,《宣言》对各个不同时期出现并展现历史作为的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党实践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传播最广的经典著作。

(四)理论总结

马克思无疑是学术巨擘和理论巨匠。在《宣言》撰写发表之前,《宣言》阐发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思想,以及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石、作为《宣言》分析利器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两大学说的精髓,其观点和论证也已完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借鉴、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长期理论研究中,进行理论创新、战和宣讲,理论之刃打磨得愈发锋利。这些观点,散落或集中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章或著作中。其中最为精粹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初步认识,做为线索,贯穿了《宣言》的四个篇章,提供了《宣言》的理论利剑、分析工具和自信依据,因此《宣言》洋溢着理论论断上的游刃有余、“两个必然”的革命激情和胜利信心。当然,鉴于《宣言》的党纲性质,马克思恩格斯在文中只是把这些原理或是仅仅作为一个概念提及,或是稍加论述。这些原理在马克思后期众多理论文章和著作中作了详细展开和系统阐发,成就了他们的鸿篇巨制。

(五)友谊结晶

《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合作和友谊结晶。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传播贡献突出。特别是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和奠基石,恩格斯也被称为 “科学社会主义之父”。19世纪80年代初需要对他们的理论命名时,恩格斯却坚持以马克思一人的名义命名,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他说:“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42页。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种伟大人格和谦逊情怀。今天重读《宣言》,我们不要忘记恩格斯这位“第二把小提琴手”。

二、《共产党宣言》叙事逻辑和核心内容

列宁指出,《宣言》“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③《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3页。列宁的话揭示了这部最初以简短引言并四章构成、不足两万字,后期又在历次再版中增加了七篇序言、篇幅增至近三万字的光辉著作的恢宏气势、历史地位和丰富理论内容。后来归纳总结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和党建理论,如“被压迫阶级反对压迫阶级的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等,《宣言》都或多或少述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成为一代共产党人的理论圭臬和行动指南,成为至今仍持续发挥着作用的基本原理。今天我们应尤为重视《宣言》对彼时代进行诊断的理论依据、辩证逻辑、分析方法、解决方案和核心思想,以及《宣言》中仰望星空的眼界、共产党人使命担当的激情。

作为党纲,《宣言》首要的是解决行动问题,即动员和指向,《宣言》要解答三个核心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起来斗争?我们的斗争目标是什么?我们怎么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围绕这些问题的回答,《宣言》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展现了科学的理论逻辑和唯物辩证的分析方法,阐述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和党建问题,解决了行动动员和行动指南问题。

(一)行动动员

在《宣言》第一、二章中,马克思恩格斯集中解决了这个问题。

一是讲清楚工人阶级为什么要起来进行斗争,启迪工人阶级的斗争自觉。《宣言》第一章对这个问题作了重点的论述,涉及了唯物史观的阶级斗争学说,资产阶级的历史性作用和历史局限,资产阶级财富增长的雇佣劳动基础、无产阶级陷于赤贫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弊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运动及其必然造成的社会矛盾的尖锐、阶级斗争的激化,以及由此已经引发并继续的无产阶级革命等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呼吁,工人阶级“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不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才能取得社会生产力”,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2-283页。改变自己凄惨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困境,改变自己的命运。

二是要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问题的最后结局胜负讲清楚,激发工人阶级的斗志和自信。《宣言》第一章对这个问题作了透彻的阐发,涉及了无产阶级的性质、特点、使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力量对比,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运动和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揭示的未来趋势,“两个必然”的未来斗争结局等。作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的无产阶级,是先进的、革命的阶级,“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是真正革命的阶级”,代表着生产力这一人类社会发展最根基力量的未来方向;资本主义商业危机,这一“生产过剩的瘟疫”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的明证,表明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条件的所有制关系”,只能是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限制,甚至人为毁灭已经形成的生产力是资本社会的常态,最终要通过革命改造丢进历史的垃圾堆。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4页。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二)行动指南

《宣言》第二、三、四章集中解决了这个问题。

一是共产党斗争目标要明确。最低纲领即最近目标是推翻旧制度 ,“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新制度。最终目标,即最高纲领是消灭私有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4页。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不是要永远保持自己的阶级统治,而是为最终消灭阶级、消灭国家创造条件,这是和历史上一切统治阶级所不同的。

二是共产党要搞好自身政治建设。《宣言》特别强调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党性初心、宗旨立场、执政后的中心任务。他们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在实践方面是“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5页。无产阶级政党取得政权后,首要任务是在生产关系公有制改造的同时,“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3页。

三是共产党要注重思想理论建设,在意识形态上不受干扰。作为一个政党,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第二章批驳资产阶级污蔑共产党人的八条谬论,特别是产生于私有制社会的所谓“永恒真理”等陈腐观念,提出了“两个决裂”的思想,要求共产党人“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第三章则专门梳理剖析影响共产党人意识形态乃至政策主张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分析批判当时“流行的反动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三种社会主义流派的产生原因、政治主张、阶级实质和危害,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的界限。

四是共产党要讲究斗争策略。第四章专门结合实际讲明共产党人在斗争中要注意的策略原则,特别强调了共产党人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统一战线等四大策略。

三、如何把握《共产党宣言》的时代意义

星转斗移,《宣言》发表已170年,人类社会发展出现诸多变化。其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经历了凯歌行进的辉煌,也遭受了风雨如磐的摧折。尽管今天的社会历史条件变化重大,但《宣言》的时代意义仍愈发彰显。

(一)时代理论的最高峰

一是在它产生的那个年代,《宣言》把握历史规律和时代大势的理论论断、党建原理,其科学性无人企及;二是在整个人类历史仍处于“扬弃”资本主义、趋向社会主义的现时代,《宣言》对资本主义生产实质的精确剖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科学论断以及依据“铁的规律”得出的“两个必然”的论断,仍具有无人超越的科学性和无法驳倒的真理性;三是表现在《宣言》中的辩证分析方法,更具超越时空的积极意义。吕·费弗尔说,任何一个历史学家,即使他从来没有读过一行马克思的著作,或者他认为除了在科学领域之外自己在各方面都是狂热的“反马克思主义者”,也不可避免地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思考和了解事实和例证,马克思表达得那样完美的许多思想早已成为我们这一代精神宝库的共同储蓄的一部分。

理论发展初始时期的具体论断或特殊细节,无疑具有历史的局限性,这是任何一种理论的常态。我们今天也要具有经典作家本人强调的对待《宣言》的态度,即他们在《宣言》发表后的序言中强调《宣言》“一般原理”正确性的同时,要求后人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48页。他们也在序言中与时俱进地对《宣言》作了许多修改和补充。今天把握《宣言》,也要分清其精神实质、理论原则、方向指导和具体理论细节的关系。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42页。这正是我们把握《宣言》时代价值的科学态度。

(二)《宣言》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国家制度社会发展目标,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锁钥

《宣言》发表于1848年,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积贫积弱始于1840年来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两个170多年惊人地重合,反映在制度和政党上,揭示了一个鲜明的结论,那就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在近代以来的民族救亡中,“制不如人”是探索的问题导向。围绕社会制度,不同的阶级、阶层、政党对主义、制度进行不同的选择,有的还进入到中国的社会和国家实践层面。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形成了先北洋、后民国长达38年的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实践。但是,纵观1840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的这段历史,中国在与西方列强的战争中连续战败、备受屈辱,始终面临的是一个民族救亡问题。即使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中国,在战后仍摆脱不了继续被欺辱的命运。1945年2月美苏英签订《雅尔塔协定》,没有邀中国派代表团与会,就直接作出把日本侵占的伪满洲国的铁路经营权和旅顺、大连两个港口的驻兵权转给苏联以及外蒙独立的决定,六月份才把这一决定通知中国。在1840年以来的100多年,唯有中国共产党为国家主权的捍卫和民族尊严的维护取得成功。在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的过程中,一个理论指导即马克思主义,一个制度取向即社会主义,共产党人运用和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改造落后的中国国民性,把昔日的“东亚病夫”和“劣等民族”变成具有主动精神的历史的创造者。1950开始的抗美援朝,近代以来历史上第一次把中国的对外战争推移到我们的国境线外。抗美援朝的胜利,标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彻底扭转了军事上的败势。

经过新中国成立后30年的建设,奠定了中华民族自立的国民经济体系。1978年到2018年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取得了巨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标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经济上彻底扭转了劣势。所有的结论就是“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尤其是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时代,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源头,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把《共产党宣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运用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去,不断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①《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1/2018/0505/c64094-29966415.html。我们也要牢记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的地位,“学习运用《共产党宣言》,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更好增进人民福祉,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②同上。

(三)《宣言》当代意义彰显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仍保持革命党和使命党的党性

《宣言》渗透着共产党人仰望星空的情怀、崇高理想的使命担当,特别是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但是,如果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已不是一个“革命党”而是一个纯粹的“建设党”,所从事的事业与“革命”也完全不相干了,那么《宣言》对正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今中国来说,其价值与意义就会打折扣。进行经济建设绝非共产党的独有,而是所有执政党普遍的执政行为。但是,如果共产党放弃了标志其本质政治属性的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理想信念和精神动力,那么这个党及其执政

地位就有被瓦解的可能。“革命”与“建设”的关系、经济建设还需不需要革命精神的问题,需要理论上厘清、政治上清醒。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讲话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③《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重要讲话》,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nzzt/50/。这对中国共产党在当今还是不是革命党、所从事的事业与革命还有没有关系的一锤定音,也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回答。2018年7月,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回顾过去五年我们党取得的历史成就时说,十八大以后,“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了伟大的社会革命”。④《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微信公众号平台。作为使命党,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基因,全党同志要义无反顾地恢复“革命”这个词应有的光环和本色,秉承《宣言》的红色基因,“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勇于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97年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⑤《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重要讲话》,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nzzt/50/。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取得新时代社会主义各项建设的新成就。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宣言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青春宣言
Father's Day
柔软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恩格斯服兵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