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建合作区域的反思
——以深莞惠坪新清产业合作示范区为例

2018-01-26朱东山王怀壮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8年6期
关键词:惠州东莞深圳

朱东山 王怀壮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深圳受土地面积制约愈发明显,在对老城区进行整改以进行城市更新的同时,正积极探索与周边地市建设合作区域谋求发展。早在2011年,深圳就与汕头在汕尾地区共同建设了深汕合作区,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2018年4月21日,为响应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拓宽发展空间,深莞惠经济圈(3+2)党政主要领导在河源召开第十一次联席会议,明确了在新起点上共同谋划区域一体化新发展,规划建设深莞惠区域协同发展试验区。

一、深莞惠的空间基本状况

(一)深圳城市发展受空间制约愈发明显

深圳市下辖10个行政区(不含深汕合作区),总面积1997.27平方公里。深圳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深圳建成区面积已经达到923.25平方公里(早在2005年,全市陆地总面积50%的土地已划入基本生态控制线,共计974.5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末,深圳常住人口1252.8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34.72万人,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城市化率100%。这也意味着,深圳可供开发的土地空间已经基本饱和。缺地,成为深圳发展的最大瓶颈所在。

(二)深圳周边东莞、惠州等城市发展空间充足

与深圳相比,其周边的东莞、惠州等城市发展状况不及深圳,特别是惠州,还有很大的城市拓展空间。东莞是全国五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2016年常住人口826.14万人,下设4个街道,28个镇,总面积246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932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相对较小,《东莞市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划定了占全市土地面积44.7%的市域生态线范围,包括全部林地在内共1103平方公里,城市可拓展面积还有430平方公里,还有较大的城市拓展空间;惠州城市化程度远不及深圳、东莞,辖区总面积11599平方公里,目前市区规划面积为2672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仅为280.39平方公里,2016年末常住人口也只有477.50万人,城市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

二、国内外知名的共建区域

(一)国际上知名的共建区域

“密尔沃基-7”(Milwaukee7,简称“M7”)成立于2005年,是由美国工业城市密尔沃基牵头建立的区域性经济发展组织,成员包括美国威斯康辛州东南部的七个县:密尔沃基、基诺沙、奥佐基等。整个地区共有约200万人口和五万家企业。组织成员把以往地区间的竞争关系转换为协调合作的方式,通过整合地区优势资源,建立区域性组织,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并联合推出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打造“大密尔沃基地区”。这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

早在1994年中国和新加坡就在经济合作区方面有过合作,也是值得深莞惠学习参考的一个案例。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重要合作项目,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娄葑、唯亭、胜浦(斜塘、车坊已并入娄葑,跨塘已并入唯亭),户籍人口约30万,其中,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新方除提供硬件投资外,愿意传输全部管理软件,在开发建设上采用合资和合作的方式进行,双方合作行使经济管理和社区管理权,中新双方设多层次的合作组织管理机构。2015年,苏州工业园区全年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70亿元,在全市占比14.2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7.2亿元,在全市占比16.48%;园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5.6万元,高于全市的5.04万元。

(二)国内成功的共建区域

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这个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的园区,是目前广东省最具代表性的飞地园区。双方明确约定了合作区互利共赢的利益分成机制,合作区GDP、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除土地开发、出让、转让等产生的契税、耕地占用税收入外)以及能源消耗等统计数据,由顺德区、清远英德对半分享(担)。截至目前,合作区(含集聚区)累计签约项目共104个,计划总投资416.318亿元,主要涵盖新型建材、新材料、机械装备等产业,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3个。2017年新引进项目27个,新增动工项目19个,新增投(试)产项目28个,完成工业投资41.6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8.8亿元,增长24.5%,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39.6%。

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是广佛肇三市立足自身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广佛肇经济圈产业深度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广佛肇三市成立了合作区领导协调小组,由肇庆市市长担任组长,由肇庆市副市长任副组长并负责领导协调小组日常工作,并商请广州、佛山两市政府各指派一名负责同志任副组长。2017年,园区新增投产项目11个,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37.5%;新增落地开工项目共20家,总投资17.10亿元;启动新建设通用厂房面积25.73万平方米,建成通用厂房16.89万平方米。园区总产值约51亿元,同比增速23.54%,怀集县2017年总产值中园区总产值占比达21.8%。

三、深莞惠坪新清试验区

(一)基本情况

2011年深圳、东莞、惠州三市签署了《关于推进深莞惠边界地区坪新清片区规划开发的合作框架协议》等文件,共同打造“坪新清”产业合作示范区。该区位于深圳龙岗坪地、惠州惠阳新圩、东莞清溪三地交界处,初步规划面积约55平方公里(坪地约10平方公里、新圩约40平方公里、清溪约5平方公里),将按照创智中心区、高端制造区、生态产业区、生态景观区、生活配套区等五大功能区进行规划布局。然而,由于环评未获得通过,园区建设搁浅。2012年,国际低碳城项目又将坪新清合作区拉回人们的视线,但因深莞惠各自的利益诉求不一样,行政区域的壁垒很难打破,合作区以深圳独自建设告终。

(二)无法推进的主要原因

一是成立的协调工作小组级别不够高,原三市成立的小组由三市的规土部门派出组成,只能就规划论规划,无法突破行政壁垒、跳出规划范畴解决利益冲突问题;二是区域选定没有考虑利益平衡,在区域划定初期主要以距离远近来确定,没有考虑到本市的发展意愿,如东莞清溪镇GDP在东莞34个镇排第12位,排名相对靠前,借助与深圳合作发展的迫切性较低; 三是三方合作协调统筹难度大,与一对一的合作相比,三方参与更容易产生三方的利益博弈而非合作关系,而且出现问题的时候,协调的难度成倍增加。

四、打造深莞惠共建合作区域的相关建议

(一)确立顶层合作机制,协商解决难题

一是成立专门的共管管委会,由三市共同派出管理人员;二是建立三市书记问题协商机制,定期举办联席会议解决重难点问题;三是三市共同出资成立国有企业,承担社会重难项目开发和建设;四是合作以深——莞和深——惠一对一合作为主,避免一对多带来的统筹困难。

(二)谨慎选定合作区域,以先导开发作为突破口

一是以契合各方利益作为出发点,选取东莞、惠州经济薄弱区域作为合作区域,在东莞建议选取桥头(在乡镇中GDP排名19位)、谢岗镇(排名31位),在惠州选取龙溪、沥林镇等落后的镇区;二是先行划定总体区域,形成区划概念,实际操作中以小范围的区域作为先导,特别是先以容易开发的区域、环境问题阻力小的区域合作为先导,产生示范效应,激发各方合作意愿。

(三)明确分成机制,避免“公地悲剧”

一是基础设施一律共同建设,非营利性公共设施由三方财政出资,盈利项目大部分采取PPP模式建设,吸引社会资本;二是财政税收存量归原地,增量按比例分成;三是争取省政策支持,政府考核的经济统计在省单独核算,但是在地方可以重复共享统计。

(四)加强交通设施互联互通

一是直接从深圳修建高速路直达合作区,打造福田——龙华(北站)——东莞东站——合作区(谢岗、桥头)中轴线大动脉;二是加强轨道交通连接,增设一条地铁从深圳北站出发,经东莞东站至桥头、龙溪镇,最终到达沥林镇,接连莞惠城轨,形成中心环线。

猜你喜欢

惠州东莞深圳
奔跑惠州
惠州一绝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东莞振宗机械展
东莞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公益金救孤的“东莞样本”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
“健康惠州”助力幸福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