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宫廷健脾和胃茶饮方精选

2018-01-26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医大师陈可冀

保健与生活 2018年7期
关键词:光绪皇帝御医代茶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医大师 陈可冀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医师 张京春

痞满方

和胃调脾代茶饮

组成 生于术三钱,陈皮一钱,云苓三钱,薏苡仁四钱,谷芽(炒)二钱,神曲二钱,甘菊花二钱,甘草八分。

功效 调和脾胃。

主治 脾胃失调而致的胃脘胀满、纳呆食滞等症。

按语 和胃调脾代茶饮方见于光绪皇帝脉案:“守和请得皇上脉息左部见平,右寸关滑缓。脾胃欠调,谷食消化较慢,偶有头晕。”今用和胃调脾代茶饮调理:方中谷芽、神曲和胃导滞;薏苡仁、云苓淡渗利湿,甘草调和诸药。至于选用菊花者,恐与光绪皇帝头晕,用之清头明目有关。据考,光绪皇帝平素脾胃亏弱,脾胃不足则健运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阻滞中州,则升降失和,诸症遂作。所以,本方虽为除湿导滞,实则亦寓调和脾胃之意。

虚劳方

缓中代茶饮

组成 党参一钱,五味子四分,红枣肉两个,鲜青果(去尖,研)三个。水煎温服。

功效 补中益气,滋阴养津,清肺利咽。

主治 中气不足,倦怠纳呆,津亏口渴,咽喉不利,肺虚咳嗽等症。

按语 御医张仲元等为李莲英拟此方。当时总管太监“中气未和,痰饮未清,时作咳嗽”,御医在用理脾开胃安嗽之法调治的同时,又拟此代茶饮方,与汤剂配合,异曲同工,有助于提高疗效。方中党参、红枣主入中焦,扶脾胃;五味子、青果同入肺经,敛肺、清肺、生津利咽,治咳嗽。四药配合,上中二焦同治,与李氏当时病情相合。

腹胀方

银花扁豆代茶饮

组成 金银花三钱,白扁豆四钱,竹叶卷心二钱,莲子心二钱,鲜藕五片。

功效 清利湿热。

主治 肝胃有火,湿热未清,口干口苦,心烦易怒,不思饮食,腹胀满闷。

按语 御医姚宝生诊得慈禧脉左关沉弦稍数,右寸关滑而近数,证属肝胃有火湿热未清,予此代茶饮合清热化湿汤药内服。方中金银花、竹叶卷心、莲子心、鲜藕清利肝胃之火,白扁豆健脾化湿。辛凉甘淡渗湿集合一方,水煎代茶,轻清之性既能宣散郁热,又能渗化湿邪,且无苦寒伤胃之弊,用药颇具特色,值得效仿。

泄泻方

和胃代茶饮

组成 山药三钱,陈皮一钱,茯苓三钱,竹茹二钱,砂仁五分,谷芽(炒)三钱。

水煎随意代茶饮。

功效 健脾益气,行气和中,开胃消食。

主治 脾胃虚弱,体倦乏力,食少便溏,脘腹胀满。

按语 此方见于光绪宠妃珍妃为珍贵人时医案。当时珍贵人大便有白滞,谷食不香,身肢酸倦,用化痰理脾祛湿等法治疗后,诸症俱好,唯脾胃稍有欠和,而用本方代茶饮调理,以作善后。

(温馨提示:1钱≈3克,1分≈0.3克。以上方剂均应在医师指导下应用。)

猜你喜欢

光绪皇帝御医代茶
代茶饮,多选花草少泡根茎
甘肃省小陇山林区野生代茶木本植物资源调查
慈禧将光绪帝囚禁于瀛台是为保护?
止痒良药
“代茶饮”是茶也是药
神医
神医
浅谈甲午战争中李鸿章的功过问题
清朝戊戌变法期间的保举活动研究
垂盆草代茶饮巧治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