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谈小学生必备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2018-01-26江苏苏州市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虞文娟
江苏苏州市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 虞文娟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一生受用。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教育家洛克也指出:“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基于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小学生应该养成以下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课前预习的习惯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课前预习是听课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了,带着问题听课,上课时才会处于一种主动、自觉、紧张的状态,课堂学习的效率就高,而效率高了学生的成就感也就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更高了,所以课前预习无论对学习哪门学科都是很重要的。而学困生大多是不会预习的,智力不佳的学困生完成学习任务常常需要更多的时间,非智力因素有问题的学困生又大多没有学习主动性,再加上没有教师的指导及儿童的年龄特征,预习对他们来说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指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是我们需要重点培养的学习习惯之一。
养成课前预习习惯,应该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做到的,这一点对智力不佳的学困生更为重要。由于这些学困生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等方面的不足,必然造成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慢半拍”,难以跟上教学节奏。养成预习习惯,可以减缓教学内容的难度、坡度,使这部分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
我们特别提出,相对其他学生而言,学困生往往不能很好地做好预习工作。所以,我们要更多地把预习工作放到课堂教学中。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预习环节,并在教学中不断训练预习的方法,逐步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二、经常复习的习惯
1885年,德国的心理学家艾滨浩斯对遗忘现象作了系统研究,通过实验发现,记住的材料一小时后只能保持44.2%,一天后还能记住33.7%,两天后就剩27.8%了。艾滨浩斯的实验发现了遗忘发展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匀的,在刚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就开始发生,而且遗忘得最多,以后遗忘发展的速度就变慢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是“先快后慢”。
遗忘曲线原理告诉我们:人的记忆是有限的,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失。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记不住,不是记忆力的问题,关键是不重视复习,或复习的功夫不深。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勤于复习,记忆理解效果越好,遗忘也就越慢。
由于教师平时的复习内容和频率,往往是按占大多数的学习水平中等学生的遗忘曲线安排的。这对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困生是不利的,如让学困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则有利于学困生对教学内容的巩固。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加大复习频率和强度,经常性地督促检查,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经常复习的习惯。
例如,小学低年级语文以识字为主,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所学字“回生”现象很严重,特别是个别学困生总是“前默后忘”。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师每天不仅要带学生复习当天所学“生字”,还要复习以前学过的字。如学了第二课的生字,复习第一、二课;学了第三课的生字,复习第二、三课,进行循环复习。个别学困生还应该单独“开小灶”,挑选容易忘记的字词再复习、再巩固。别看每天只是几分钟的复习时间,日久天长效果就很明显。而且,慢慢地学生会感受到及时复习的重要性,自己便会主动地经常地复习。
三、专心听课的习惯
上课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是学生学会知识的首要前提。所以,教师首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环境,帮助学生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要认真听教师的“讲”,还要认真听学生的“讲”。学生只有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才能对教师所提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才能理解教师讲的知识。而听学生的“讲”呢,也就是听同学的发言。因为在很多时候,教师只是提出问题,答案(知识)是从学生口中说出来的。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其他学生要注意听,且边听边想:同学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所以,在小学起始年级的时候,教师就要告诉学生:别人发言的时候,眼睛不能东张西望,身子不能东动西动,小手也不可以玩东西,应该一边专注地听一边认真地思考,意见相同时可以轻轻点头,若需要补充或有不同的看法时,马上举手站起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此外,学生只有明确听课目的,听讲效果才会更好。所以,我们每节课都要告诉学生教学的内容,明确学习的要求。
四、主动参与课堂的习惯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课堂上,应该让每位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自由畅谈。但是我们发现,在很多的课堂上,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往往由教师进行小结或优等生作答,大部分学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机会。尤其是学困生,课堂上更多时候是听众,而不是参与者,课堂更多时候被优秀生占据。很多时候,教师关注了学困生,却反而使他们更为焦虑,因为有些教师会在课堂上刁难学困生,一旦关注了他们,他们就会产生应激心理,这种心理状态是不利于学习的。所以我们提出,要改变这种学习心理状态,引导学困生学会参与课堂教学,而不是单纯地“听课”。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提高学困生学习质量,培养学困生学习能力的主战场。我们提出,课堂上要对学困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他们克服胆怯心理,体验成功的乐趣,让学困生融入学生群体,充满激情地参与学习过程。同时课堂上教师要重点关注学困生,不论是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还是练习反馈时,教师都应该以学困生为重点,及时给予指导。如在让学困生独立思考时,可以轻轻地走到学困生面前,悄悄地询问:“怎么样,想好了吗?”如果这个学困生还未理清思路,可悄悄地给予指导。在交流讨论时,教师也应该优先考虑学困生,把发言的机会优先留给学困生,把容易的问题优先让学困生回答。当学困生回答得不错,即使只有一点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师都应该及时地表扬,让他们感受到积极参与课堂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困生勇于展示的习惯,要有意识地保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进行个性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