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内要闻

2018-01-26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师范生科目攻坚

省教育厅:实施八大攻坚行动

●4月2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加强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

●4月2日,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

●4月10日,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4月17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4月20日,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4月22日,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强调,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

●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审议《关于新时代加强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意见》,习近平主持会议。

●4月23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为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一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省教育厅日前印发《2018年攻坚行动计划》,正式实施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八大攻坚行动”。“八大攻坚行教育规范发展攻坚行动动”分别为:学前教育规范发展攻坚行动、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攻坚行动、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攻坚行动、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攻坚行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攻坚行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攻坚行动、高校基层党建“强身健体”攻坚行动。

在学前教育规范发展攻坚行动中,省教育厅提出,新建60所公办幼儿园,改扩建140所公办幼儿园。省财政投入2448万元,新建、改扩建55所深度贫困村幼儿园,改善现有48所深度贫困村幼儿园办园条件。年内扶持企事业单位办园、普惠性民办园300所,惠及9万多名幼儿。

为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我省年内将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舍面积100万平方米。到今年底,使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室、桌椅、图书、实验仪器、运动场等教学设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学校宿舍、床位、厕所、食堂(伙房)、饮水等生活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留守儿童学习和寄宿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保障寄宿学生每人1个床位,县镇超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

为完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制度,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外负担和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我省将进一步规范公办中小学办学行为,杜绝在职在编公办教师参与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培训活动,禁止培训结果与升学挂钩。督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依法规范办学,健康有序发展。

为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我省将在中等职业学校中选出20所精品学校,提升其就业质量、加强校企合作、强化专业特色;选出90所名牌项目建设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密切与区域产业发展联系;选出10所特色项目建设学校,发挥其在民族与历史文化、传统技艺传承方面的作用。

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我省将在6月底前,出台管理办法和考核评价办法。年内完成“双一流”中期考核评价方案起草工作,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等工作。

为确保各攻坚行动按时保质完成,我省将组织开展重大专项督查,促进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江苏:启动教师教育创新行动计划

江苏将实施“教师教育创新行动计划”,重点创新解决当前教师教育普遍存在的战略地位弱化、优秀人才不愿意当教师等问题,吸引适合的学生做教师,激励高水平的大学办师范,并建设专业的机构支持教师终身发展,促进校地协作服务基础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为此,江苏将改革师范生招生就业办法,把师范类专业纳入高考和中考提前批次招生,鼓励大类招生、二次选拔,尝试增加面试考核,选拔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同时,畅通优秀师范毕业生就业渠道,优秀毕业生可通过双向选择方式到中小学幼儿园任教。

针对师范教育战略弱化的问题,江苏提出要做大做强本科师范院校,并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依托学科优势成立教师教育学院,为高中阶段学校培养研究生层次创新型教师。对培养规模过小且未通过师范类专业认证的院校,逐步退出师范生培养,力争经过5年的优化调整,努力形成20所左右以师范生培养为主业、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培养院校,创建一批国家级高水平培养基地。

●上海:建高考选考科目保障机制

日前,上海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本市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建立选考科目保障机制,首次确定物理选考保障基数为1.5万人。

《意见》明确,当特定选考科目考试赋分人数少于保障基数时,以保障基数为准,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由此建立选考科目托底保障机制,进一步提高学生选考科目情况与国家专业人才选拔培养需求的适应性与匹配度。保障基数按照国家相关学科人才培养的需求予以确定。

根据学生选考科目实际情况,上海先建立物理选考科目保障机制,自2018年高考招生录取时实施。根据2013—2017年在沪招生院校理工类专业录取人数,物理选考科目保障基数为1.5万,基本满足招生高校在沪选拔培养理工类专业人才最基本生源所需。参照2017年秋季高考报名人数5万人,约占考生数30%。

●浙江:培养“双学科”高中教师

日前,浙江省教育厅、省编办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双学科”复合型高中教师培养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在部分高校开展“双学科”复合型高中教师培养工作。

“双学科”复合型高中教师培养针对应届高中毕业生、在职高中教师和高校在校师范生三类培养对象,采用定向培养、脱产培训培养和在校复合培养方式。所谓“在校复合培养”,即面向所有在校师范生开设辅修专业,鼓励师范生通过辅修第二专业,达到复合型教师要求。同时,自2021年起要求各地在招聘高中教师计划中拿出一定比例的招聘名额,专项用于招录“双学科”复合型师范生。

●福建:建立课后托管服务酬劳机制

为解决中小学为学生提供课后托管服务后,承担相应工作的教师是否可以获取报酬的困扰,福建省日前明确规定,教职工在完成规定教学和管理任务后,额外承担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可获取劳务费,劳务费标准可参照当地编外合同制教师课时补助标准发放,且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

福建省教育厅、省总工会、省财政厅等五部门日前下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相关部门积极支持中小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在教育管理和人员、场地、设施设备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开展学生课后服务。中小学在课后服务工作中可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完成作业、个别辅导,开展体育、美育、科技等多形式活动,禁止变相集体补课、上课。

福建要求,各地要建立经费保障和合理酬劳机制,试点地区要建立完善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制度,相关部门应对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所需经费予以补助支持,并向提供课后服务教师发放劳务费,以保证课后服务工作长期有序开展。

猜你喜欢

师范生科目攻坚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多科目训练见招拆招练硬功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高校开设专业的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要求浅析—以法学(类)专业为例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高考“新科目”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