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心动更要行动

2018-01-26吴冠斌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教学点农村学校

■ 本刊记者 吴冠斌

近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为农村孩子提供公平有质量的义务教育。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面临哪些困境?如何推动乡村小规模学校从“小而弱”走向“小而美”“小而优”的内涵式发展之路?有关乡村小规模学校的谈论,一时间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是振兴农村教育的必然要求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产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由此产生的直接影响便是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在此过程中,儿童尤其是学龄儿童也被裹挟入城,造成城镇学校规模扩大、人满为患,农村学龄儿童减少、许多农村学校变成“小规模学校”。

根据学术界普遍认可的定义,小规模学校一般指学生数不足百人的学校。在我国,小规模学校主要集聚在农村地区。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7》显示,截止2016年,全国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共计12.31万个。其中,乡村小规模学校有10.83万个,占乡村小学与教学点总数的56.06%,占全国小规模学校总数的87.98%。

从世界范围来看,农村承担着全球人口的粮食生产供应功能,就此意义而言农村不会消失,满足农村地区教育需求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因其内在合理性也必然不会消亡。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村,而农村又是穷、困、弱的集聚地,如何促进农村发展成为我们面前难题。就教育而言,在社会制约教育发展的同时,教育也会反过来推动社会进步,教育可促进农村发展已是不争之事实。为此,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吴维煊从扩大贫困地区学生受教育机会维度论述了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意义:“在边远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生源分散的山区,小规模学校能够保障适龄儿童的受教育权。将就近入学上升到法律层面来执行,依法科学合理地规划学校布局,规划学校的服务半径和办学规模,确保适龄儿童‘就近入学’,也是贯彻义务教育法的基本要求。”

“小规模学校绝大多数坐落于乡村系统,与社区和家庭关系紧密,可以获取丰富的乡土文化和自然资源,有利于开展生活化、乡村化、社区化的教育,我们应设法将小规模学校根植于乡土文化中,让小规模学校成为乡村的文化‘高地’,成为乡村文化的传承者。”青龙县肖营子中学校长郑新权认为,建设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对于深入推进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硬件不硬软件太软,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困难重重

虽然乡村小规模学校在应然维度上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然而在实然层面上依然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与挑战。

“把孩子送到师资力量薄弱的小规模学校,就好比一朵花还没盛开,就面临着被扭歪的风险!”为了让孩子接受理想的教育,家住五星村的林女士舍弃了本村的完小,把孩子送到县城学校上学,她自己也只能学校附近租房陪读。“不仅是我,孩子也跟着来回折腾,我也很无奈。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样做也是为了让他能有一个好的前程。”林女士的话虽然糙了点,却道出了他们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的担忧。

近年来,我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已有很大提高,然而农村教师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都非常脆弱。一方面,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结构呈现“三难”,即教师年龄整体偏大,学习应用新理念、新技术难;教师教学程式化,致使课堂教学改革难;教师研究学生不够,总感慨现在的学生难教。另一方面,目前农村小学中,教师一般都以教语文和数学为主。由于乡村小规模学校基本上没有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社会实践等专业教师,所以这些教师除教语文和数学以外,一般均兼教其他课程,工作负担重。

迈进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已经从“有学上”转变为“上好学”,而小规模学校自身获得的教育经费有限,并且许多地区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存在价值认识不统一,许多小规模学校长期处于存留的边际而缺少相关部门的关注,再加上学校运行过程中教学设施不断地老化,教育资源短缺,如教学设备、教具、方法指南、辅导书等也都比较匮乏。总之,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条件已经很难满足新时代学校发展的需要。

为了改善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一些地区开始探索对农村小规模学校采取集中化管理模式。“这一举措在初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理布局农村学校与逐步规范学校管理方面成效显著,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诸如并未显著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引发了一系列学生安全问题、教育费用骤增、助长了新一轮辍学态势、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农村文化成锐减趋势,等一系列问题。”宽城第三中学的付丽娜介绍说。

建议:明确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主体,提高教育质量

乡村小规模学校这一议题是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因大规模“撤点并校”而凸显出来的,有关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政策也一直隐含于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当中。2001—2015年,中央政策强调撤并小规模学校的合理性,可称为“以撤并小规模学校导向为主”的阶段;自2006年以来强调布局调整要遵循“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方便入学”的原则,进入“以适应保留、建设小规模学校导向为主”阶段;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提出“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在随后发布的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工作专项督导办法中,又将督查重点放在农村偏远地区是否保留必要的教学点上。这就表明,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不仅被纳入了国家的顶层设计,而且有后续的督导跟踪措施。

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建设包括恢复和重建,需要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心动——各种一体化发展、均衡发展的口号、问题调研材料、发文呼吁等,更需要各方综合发力,拿出具体办法。

“加强和改善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必须由各级政府负责。一方面,建设好农村小规模学校,普及义务教育是公平教育的底线要求。各级政府必须承担起这个法律责任。另一方面,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和布局设点的管理权都在政府手中,所以,‘政府主导’必须成为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的基本形式。”郑新权建议。

付丽娜认为,“加强和改善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义不容辞。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合理的学校布局设点方案,为政府当好参谋。对保存下来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纳入薄弱学校的范畴给予倾斜和扶持。对过度撤并的学校和教学点应予恢复和重建。”

提高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点教师队伍建设。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欲从提升待遇、保障编制、拓展人才补充渠道、支持培训等途径入手,破解乡村教师编制和待遇问题。同年11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明确提出通过实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等措施,解决当前河北省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不强等突出问题。这项惠民利民的政策实施以来,有效提高了农村教师的待遇和职业认同感,甚至出现了城镇学校教师申请到村小和教学点任教的新局面。

村小和教学点由于处在社会最基层,关系着农民的切身利益,因而非常受农民和社区的欢迎。丰宁县通过村委会筹资改建教学点的经验,使我们看到农村基层有极强的参与和发展教育的积极性。在农村办教育,还是应当强调政府和基层的积极性,当然不能重蹈推卸政府责任、“人民教育人民办”的旧路,而是在尊重农民需求、满足农民意愿的情况下,调动发挥乡村办教育的积极性,从而在生活教育的框架下,使农村学校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文化生长点。

猜你喜欢

教学点农村学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学校推介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学点的教学质量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