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体验,提升小学生语言表达力
2018-01-26江苏南京农业大学实验小学宫晓东
江苏南京农业大学实验小学 宫晓东
语言表达主要分为口语表达、书面表达。在语文工具性中,听、说、读、写、思就囊括了这两种表达。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及习作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进行提升学生能力的时候,总会向语文课堂要效率。在提升学生语言表达力时,我们很多是基于课堂教学,基于文本,努力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成效。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的确有所提升。
但在笔者看来,我们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范围可以再广阔些,不能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校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着重于实践,着重于体验,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基于自己的迫切需求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力。
一、真实情境训练语言表达
我校的全经验课程,是基于为学生创造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而设置的。其中的主题活动都是学生、家长、学校共同选出来的,其目的是使学生不仅学习知识,更能运用知识,达到知行合一,利用已有经验为实践服务,从而使学生的生活世界丰满起来。四年级的全经验课程是“我的地盘我做主”,是学生主动向学校提出,利用学校后山那块“梯田”,进行种植活动。学生在整个主题活动中,通过不断地实践提升能力。
整个后山种植活动分为几个阶段:分地—翻地—播种—管理—收获。这里,我们选取几个片段来阐述教师利用真实情境,引导学生不断训练自己语言表达的过程。
分地时,学生需要丈量出后山的各地块面积,以便合理分配给各班。学生通过亲自丈量得出每个地块的数据,每个班的3位代表根据数据,小组讨论自己的分配方案。有的小组画出示意图,并在示意图旁写上分配方案。有的小组准备了几种分配方案,各有各的理由。在汇报交流时,有的学生说道:“我们发现,这些地块大小不一样,如果只是简单地分配,很有可能会不公平。我们觉得,是不是可以把面积大的分割一下,然后再分配,这样会更公平些。”接着,教师就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入手,完善分配方案,最后把整个后山分为5块地。
方案出来后,各班又讨论各自该选取哪个地块,理由是什么。每个班的学生都积极阐述自己的理由。他们最后从光照、灌溉、土壤、管理等方面考虑,罗列了一系列理由。在这个梳理理由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训练由部分到整体,由被动到主动,达到了较好的训练效果。
最后的分地讨论会,每个班的代表积极阐述自己班级所要选择地块的理由,大家说话条理清楚,各不相让。可是有4个班就分地问题达不成一致意见。这时,教师及时启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各地块的特点,最终完美解决了分地问题。这样,教师在真实的情境中,就真实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了真实的语言表达训练。
二、真实需求提升语言表达
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一般是在课堂教学中提升,而有时在活动中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时,也是为了训练而训练。我们这个主题活动在进行之前,就提出了要进行种植活动经济效益的统计。学生在收获阶段,他们就要思考什么时候收获,收获后怎么卖,在哪卖等问题。面对这些真实的问题,学生迫切需要解决。他们把自己遇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然后请教教师、家长等,最后商量好收获的时间,销售的地点,销售的方式等。
在最终种植的蔬菜收获时,学生利用放学后的时间,跟家长一起采摘果实,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学生自由安排收获的蔬菜,有的学生是带回家烧成美味佳肴,有的学生是去菜场卖,形式多样,学生乐在其中。特别是有的小组,利用放学时间,在学校旁边做起了生意,把刚采摘的洋花萝卜一把标价1元,不断地叫卖,很快就把这些洋花萝卜卖掉了,最后得到了几十元钱作为下一轮种植的资金。
虽然在这样的真实情境中,学生并没有像习作那样写长篇大论,也没有像阅读训练那样埋头理解,但是他们通过大量的实践,不断地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他们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其实就是在锻炼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自发主动的行为,效果显著。当在第二轮收获的时候,学生们不再羞于表达,更多的是利用自己的口才,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语言的储存为重点,强调精华之处,值得我们继承。但它忽视了语言的实践运用训练,由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大语言实践运用是十分必要的。语言的实践运用应在回归传统的基础上超越传统,我们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引入新鲜活水,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简单而又实效。
三、真实能力反哺语言表达
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尤为重要。学生只有在自己能开口说并能驾驭所学的语言知识时,才会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因此,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成了教师的首要任务。
我们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在这个平台下,学生在请教他人问题时,在销售“成果”时,可以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而在分地时,在制作种植预算表、收益统计表时,可以训练自己的书面表达。这对学生最终形成语言表达力有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整个活动体验是真实存在的,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实际生成的,这和语文课堂教学情境是有区别的。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启动者,发挥重要作用的还是学生本身。这就使学生的“生成”是一种积极需求,而不是被动接受,表达力的形成效果优于课堂环境。
最后学生在制作表格、方案及推销蔬菜等过程中,能真正形成语文能力,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素养,受用终生。在这种体验活动中形成的能力,又能很好反馈到语文课堂中,在进行阅读教学及习作教学时,一方面为有效教学提供素材,因为这些活动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不会空洞、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在学习时会有很深的代入感;另一方面通过活动运用语文能力,活化了能力,契合了现代教育教学中所提倡的不断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学生所掌握的语文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巩固,反过来又使能力固化在学生身上。这种固化状态,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加有实效。
总的来说,根据学生自身需求设计的真实生活体验活动,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生活体验中,注重运用语言表达,最终内化,形成能力。整个流程行进后,又会反过来对课堂教学形成促进与补充。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高效的课堂教学,同样更离不开运用平台。现阶段,每个学校都在创设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这其实就是对运用语文能力的真实环境有了迫切需求,说明教育者对学生在实践过程形成能力的重视程度有了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