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人生—怀念我的老伴董惠中老师
2018-01-26高逢洲
○高逢洲
我的老伴名叫董惠中,一位为人们、为我所敬重的优秀教师。1957年1月我俩结为夫妻,携手走过了近60个春秋,她却在2017年1月辞世了,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她,她的往事历历在目,尤其她对教学工作那样执着追求的劲头更使我难以忘怀。
老伴娘家是隆尧县陈村,她年幼时就聪慧过人,七八岁跟母亲学纺线织布,开始读书识字,解放后上小学,直接进入三年级,四年级未读完跳跃进入高小班,高小没有上到毕业就步行百多里到邢台,考取了河北邢台师范学校,学习三年,成绩优秀。1956年7月毕业,被保送到河北宁晋速成师范班,学制两年,文理分科。学校办学宗旨是为考大学做准备,然而在毕业时上级政策发生变化,学生一律分配当教师。
1958年7月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柏乡县城东街完小,这个学校当时被称为“小宝塔”(即重点小学),教书育人一年多,被县评为一级模范教师,教学的才能显露无疑。后来又在西路村、路蔡庄以及本大队西尹村学校任教。32年的教学生涯,展现了她教书育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精彩人生。
她在教学工作上,一般都是跟班走,既教语文又教数学,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生动活泼、趣味性强,学生爱听爱学,充满学习积极性。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她摸索了一套独特的成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把着眼点放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绝不搞呆板的死记硬背,努力改进教与学的关系,其成功之处是使学生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历年来,凡是她教过的班级整体成绩都很高,在本校、在校区乃至全县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因为教学成绩突出,县教育局不断组织校区校长、教师代表观摩她的课,使大家从中受到启发,学到本领。
在对学生的管理教育上,她总是爱字当头,对调皮的学生从不嫌弃,总是抓住机会,用温暖的心跟学生交朋友,苦口婆心耐心细微地做思想工作,使学生心悦诚服。有个学生说:“若不是董老师这样地教育我,不知将来成个啥样子……”对于进步慢的学生,她采取“吃偏饭”的办法,耐心地鼓励帮助,使其树立当好学生的信心。有的学生家长是双职工,都要出差,就把孩子送到家里,她就管吃管住,一管就是个把月,既当老师又当妈。她所带的班级,学生自治能力很强,她在不在教室,学生的组织纪律、课堂秩序总是一样的好,形成了优良班风,根本没有打架骂人现象。教室里一年四季都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生活上,她一样不知疲倦地付出着。1972年6月,我父亲患脑血栓,瘫痪在床,神智不清,无法言语,多方求医毫无效果。当时我在县城工作,伺候老人的重担压在她的肩上。她一面忙于教学,一面伺候老人,每顿饭都一口一口地喂。父亲哭笑无常,有时刚把饭喂到嘴里,他噗嗤一笑或一哭,把嘴里的饭全喷到她的脸上、头发上、衣服上,她毫无怨言。父亲大小便失禁,有时刚收拾干净就又拉或尿了,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再收抬得干干净净。担心感染,她经常给父亲清洗身体,保持清洁。直到父亲去世,整整伺候了一年半。乡亲们乃至十里八乡的都夸她是好样的,说亲闺女也难做到这一步。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她没有请过一天假,也没有耽误过学生一节课,这一切的一切,正是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最好的诠释。
由于她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改革创新成绩显著,多次受到县、地区、省乃至全国的表彰。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连续多次被评为县模范教师。1982年8月被评为河北省小学模范班主任,1983年5月被评为河北省先进儿童少年工作者。1983年10月被邢台地区教育局、体委、卫生局评为优秀班主任。1983年由县教育局雷文轩局长、冯连群副局长决定上报董惠中的先进事迹材料,随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1984年、1985年连续二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评为河北省优秀园丁。众多媒体也相继刊载了她的事迹。1984年8月25日《邢台日报》发表《爱的使者——记全国优秀班主任董惠中》纪实文章,《河北教育》发表了《是老师也是妈妈》,均介绍了她的先进事迹。1985年5月,在邢台优秀知识分子大会上,她以“做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为题做了典型发言,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自从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以来,县里各校区都要求她去介绍经验,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她一边坚持教学,一边应邀到全县22个校区给全体教师介绍她的教育教学方法和体会,还有县师范师生,邢台地区隆尧师范全体师生,她都讲遍了。她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深入细微的思想工作,宽严相济的管理方式,在广大教师中产生了深刻影响,很多小学教师学习她的教法,对全县小学教育教学方法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1年6月,中共隆尧县委党史研究室编著出版了《时代先锋》一书,她的教育教学先进事迹以《爱的使者——记全国优秀班主任、隆尧县中学高级教师董惠中》一文编录在此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