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及其运用探究
2018-01-26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桃花镇东冠小学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桃花镇东冠小学 偶 霞
小学数学教学往往采取填鸭式教学,教师在上面讲解,学生在下面听讲,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易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采取有效引导策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还能发现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不断提高数学成绩。
一、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引导”的现状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引导”策略的教师数量很多,但是还是有很多教师依旧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并且,在采取“有效引导”策略的教师中,很多教师都处在刚转型的阶段,因此会出现填鸭式教学和有效引导教学混合的状态,还是会受到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影响。还有的教师是想要采取“有效引导”策略教学,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进行。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有效引导”策略的重要性
1.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有效引导”教学区别于传统填鸭式教学,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起到指导的作用。通过有效引导,让学生自己去自主学习、探究,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进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
2.提高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传统填鸭式教学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降低,过于依赖教师,遇到难题不能够自己独立思考,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而采用“有效引导”的策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难题。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互相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共同解决数学难题。采取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学生能够有机会去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自己遇到的难题,能够及时解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也可以对每个小组讨论出的问题进行讲解,真正做到将课堂主体交给学生,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课时给学生布置一道鸡兔同笼问题,这道题难度较高,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组内成员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即使解答不了,也可以增长经验,再由教师进行讲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形成数学思维。
2.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是很正常的,关键在于学生不知道去纠正或者是没有发现自身的错误,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去发现学生的问题,然后及时地去指导他们纠正问题、改正错误,如果错误没有及时纠正,就会使错误进行连锁,会导致更多错误的出现。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数学成绩。但是纠正错误也是需要重视方法的。小学生是很有自尊心的,因此在指出问题的同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用尖锐的语言和粗暴的方式,不能打击他们数学学习的信心。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很多学生都错误地认为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半圆除了圆弧,还有一条边。教师在发现学生出现这个问题时,应该在课堂上公开讲解,既可以让错误的学生改正错误,还能让其他学生巩固知识,防止犯错。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填鸭式教学使学生机械性记忆和学习,不能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不能把整节课的时间都用来讲解知识,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引导学生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让学生能够对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思考,寻求解决的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师可以经常提问,用提问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例如,在学习正方体的展开时,教师可以将问题写在黑板上,给学生时间思考,然后进行提问,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渐渐养成积极思考的能力。
传统填鸭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有效引导”的方式,将课堂主体交给学生,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纠正学生的错误、培养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等措施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张道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2017(24):154.
[2]周艳红.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51):169-170.
[3]林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初探[J].中华少年,2017(36):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