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学合作
——小学阅读教学的点金石

2018-01-26广东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富豪山庄小学叶红梅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挖井乡亲们研学

广东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富豪山庄小学 叶红梅

一、研教材与学生,为教学做铺垫

在阅读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内容设计教学,课前要了解学情并进行合理的设计,教学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上《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前,考虑到学生对毛主席以及对水井、对当年战士们的生活认识有一定的困难,毕竟是革命时期发生的故事。笔者布置学生收集关于毛主席革命的故事和沙洲坝当年缺水的资料。结果有的学生收集了毛主席革命的故事集,有的学生把当年沙洲坝缺水的画面和乡亲们谈论缺水的对话视频找来了,为下文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究竟谁吃水不忘挖井人?挖井人到底是谁?这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于是,笔者设计了以下研学铺垫:

【研学任务】什么是水井?文章围绕水井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研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只有充分掌握了学情,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做好充分的铺垫,才能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

二、提出研学问题,理顺学习重点

1.教师提出问题,统领思考全文

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有统领性、值得探讨的研学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见解。让他们自主学习后进行研讨,也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自主合作提出研学问题,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后,就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表达的思想和目的。笔者设计这样的研学问题:

【研学问题】本故事中“不忘挖井人”的人是谁?“挖井人”又是谁?

学生围绕此研学问题进行思考,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他们先默读课文,然后独立思考,接着与小组内同学进行交流学习,很快就理解了“不忘挖井人”的人就是乡亲们。而文中的“挖井人”,从“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这句话可以得知,挖井人是毛主席、战士和乡亲们。学生围绕研学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在朗读感悟中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学生提出问题,培养探究能力

学生自主提出研学问题,更容易把握学习的内容。在学习《搭石》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们自己去提出研学问题,然后围绕研学问题思考并展开讨论。学生们默读课文后,根据课后练习的提示,提出了这样的研学问题:

【研学问题】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几方面的美?请画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围绕研学问题一边思考,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很快就归纳出:课文写了搭石的美、走搭石的美和乡亲们谦让的心灵美,从而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三、自主探究学习,培养思维能力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未来学家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并不是指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指那些不善于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主学习的人。可见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的限度。”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和教师、同学展开讨论。

如在学习《搭石》这一课,笔者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给足时间让学生在默读中思考,一边理解课文的内容,一边总结和感悟,从中理解文章三道风景线的美,即搭石的美、走搭石的美和乡亲们心灵的美。只有充分思考和感悟,才能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结果,学生在讨论时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语言、事例,很多学生都引用了课文的原话,把这文中三道风景的美汇报得淋漓尽致,还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合作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个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

四、小组合作研学,感悟升华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创设和谐开放的学习氛围,放手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交流合作。让学生首先独立阅读,然后把各自的看法和意见在小组内讨论,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和独立见解,最后达成共识,把最终的看法和意见在全班呈现出来。学生从而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交流表达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合作遵循的原则:合理搭配、最优组合;分工合作、各显其能;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间评比,合理竞争。在分组时优生、中等生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搭配在一组,一般是四人一小组,一人负责组织、一人负责找资料、一人负责记录、一人负责发言汇报等,各自职责明确,各自在合作研学中发挥自身的长处,学习各有所获。在研学学习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各小组之间进行积分累计,每周评出积分较高的小组进行奖励,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研学合作过程中,通过组员之间的讨论,群学乐研,大家围绕研学问题互相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和感悟,在思想上与作者产生共鸣,理解了文章的人物感情,升华了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在执教《去年的树》时,当学生朗读感知课文以后,笔者引导他们学习:

【研学问题】为什么课文题目是“去年的树”?小鸟向谁找小树?它找到小树了吗?

研学要求: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独立思考,然后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1.学生自主学习,组内探究。

2.全班交流。

生1:它只找到了树根,没有找到小树。

生2:它去找火柴,火柴已经被用光了。

生3:它最后只找到灯火。

生4:因为它再也没有找到它以前的好朋友——树。

师:当鸟儿唱完去年的歌后,对着灯火看了一会才飞走,它此刻可能会对去年的树说些什么?

生1:好朋友,我可是好不容易才找到你的呀!

生2:好朋友,你真可怜啊!

生3:我们下次还可以见面吗?

生4:我真的好怀念曾经在一起的日子,希望下次我们再见面。

……

在教学中,笔者放手让学生围绕这些统领性的问题展开自主学习,合作研学,他们围绕研学问题在思考、讨论和感悟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的碰撞,改变了以往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枯燥乏味地学的状态。通过研学小组合作和交流学习来传情和悟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感,提高阅读能力。

五、适时引导点拨,学习水到渠成

在新课程课堂改革实践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研学,教师的引导和点拨要恰到好处,这样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如,一年级下册的《识字六》一课,当学到一群“红领巾”的时候,笔者问为什么不用一条红领巾呢?怎么回事?没想到这个问题还真的把学生都难住了,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回答。笔者让他们思考一会,说:“‘红领巾’在这里指的是人,而不是真正的红领巾。”学生们听了,马上抢着说:“我懂了,这里的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所以量词要用‘一群’。”其他学生也恍然大悟。教师只有让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理解了课文内容以后,再适当地引导和点拨,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六、合理研学评价,提高学生素养

合理的研学评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感。要遵循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内容多元化原则。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和家长,不同评价主体有不同的标准,评价的内容由点到面,抓住学生问题的回答、组内研学合作的表现、组与组之间研学合作的表现以及倾听和汇报的情况,给出客观的评价,促使学生“迁一发而动全身”,从对一个学生的评价,到一个小组的评价,再到全班学生共同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研学行为的指挥棒,让学生“有例可寻”,进而促进研学学习更优,更能让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挖井乡亲们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喝水不忘挖井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团长”何八斤让乡亲们便利购物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为乡亲们奔小康当好“领头雁”
乡亲们叫我“卖光光”书记
研学之旅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