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封信 两颗心的距离

2018-01-26江苏南京市溧水区第二实验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两颗心平衡木距离

江苏南京市溧水区第二实验小学 吕 燕

一封信三言两语,意却不简单;一封信只言片语,情却不简单;一封信,普普通通,却沟通了两代人;一封信,简简单单,却影响了你和我。

一、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感恩节,我开展了“写给家长的一封信”的活动,要求孩子在信里畅所欲言,对父母说一些平时不敢说的话,睡觉前放在父母的床头,让父母看。如果父母有感受,可直接写在这封信的背面。

当孩子接到这个特殊任务时,十分矛盾。因为可以向父母说说心里话,但又害怕父母会生气。他们都认真地参与到活动中。第二天,我翻阅交上来的信,竟有惊人发现。

1.孩子们的信

燕燕在信里说:“爸爸妈妈,我知道我的成绩不如谁谁谁好,但我也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每一次您打击我考得不好,我就会更加努力,争取为你们争光。虽然每一次进步不是很多,但的的确确进步了一分啊,这也是进步呀!请您看见我的进步!每一次您打击我的时候,您知道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吗?所以请您相信,您的女儿不会让您失望的!”

婕婕信里写着:“每当我考到100或99分时,你就会不屑地说什么东西,只是碰碰运气,你下次考得到吗?”

轩轩写着:“爸爸妈妈,其实你们的儿子已经非常努力了!原来我一面会错5个字,现在最多错2个了。我知道你们是为了我好!但你们的话,总是特别伤我自尊。而且总是不停地给我布置课外作业,我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

……

这些信,惊人的雷同,绝大多数都是在抱怨父母。

2.家长们的回信

内容大致是分为两种:

第一,能体谅孩子的难处,理解孩子的辛苦,但也指出社会竞争激烈,若不好好努力,最终会被社会淘汰。

第二,批评孩子整天贪玩,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连工作都找不到之类的刺激消极话语。

看完信后,我为之一振,感受到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隔阂,并非十万八千里,只是两颗心的距离。那怎样拉近两颗心的距离呢?那就必须搭好一根沟通彼此的平衡木。

3.搭起“平衡木”

(1)班级之“平衡木”

我们班严同学与妈妈隔阂很深,他情商很高,很会察言观色,对父母研究得很透彻。

严同学:“老师,我一看我妈妈笑着对我走来,温柔地对我说话时,我就猜到她晚上要去打牌!假如她晚上对我很严厉,那就代表她今晚会待在家里,不出去活动了!而且,我觉得她对我一点都不负责,她总是打牌、喝茶,晚上也不陪我,哪比得上阿颖妈妈负责……”

严家长:经常与我沟通,大倒苦水,说自己检查作业时,孩子总是不愿意将作业拿出来,每次都敷衍地说自己检查好了,所以家长无法检查作业。同时,平时她一个人在家,生活很无趣,有时会出去打打牌,会会朋友。但孩子总约束她,不给她出去,要是知道她出去打牌的话,就会不理她,或者对她发火……

类似的情况已不是两三天了,双方距离越来越远。父母和我说得最多的一句就是:我越来越不了解自己的儿子,老师你有什么办法?

其实,严学生代表着一类渴望得到父母关怀,却感受不到父母的爱的孩子们。他们反感别人家的孩子,他们压抑着内心的想法,想要“反抗”的念头与日俱增,最终与父母越走越远。

严家长也代表着一类家长。他们将一生倾注于孩子身上,认为只要让孩子吃好、穿好,就是对他们最大的爱。平时忙于工作,疏于和孩子交流,忽视了孩子最迫切的需要,苦口婆心半天还得不到理解。

这对母子之间的平衡木,该如何摆放,才会让疏远的两颗心慢慢靠拢呢?解铃还须系铃人,那就必须解开彼此的心结。

(2)抛砖引玉之“平衡木”

针对这些信,我和孩子们聊天。我以初中时和妈妈对抗的事情举例子,说出他们的心声;然后我又举了个打动我的例子:不经意间发现妈妈的日记本,上面清楚地记录了我的学习情况,以及妈妈的感想,特别是有句话让我难以忘怀——女儿加油,我们俩一起努力,妈妈陪你一起学。

我被默默付出的妈妈打动了,那一刹那我觉得花更美,云更蓝,天空更亮了!我了解妈妈的想法后,与妈妈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两颗心逐渐靠拢,搭起这块母女“平衡木”。

4.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孩子们听完我的故事,仿佛明白了什么。接着他们又默默地读着那份沉甸甸的信。读着读着,他们先是眼角一湿,然后哭成一片。因为这些信,触动了他们心里那处最软、最易被忽视的地方——渴望被关怀却始终得不到想要的爱。

紧接着,我向他们说着父母的辛酸与难处:父母很体谅上学的辛苦,所以才事事包办,让孩子们轻松一些,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看着自己孩子比他人落后许多时,都会很着急,所以才会加倍严厉。每一个父母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都希望他们快乐成长!我还补充道,当家长做了让你们不喜欢的事时,应和父母好好沟通交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家长可以明白你们的心意,进而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缩短、拉近两颗心的距离!

渐渐地,那个严同学泣不成声,他站起来说:“老师,我想到我妈妈对我的付出,我觉得自己很不应该,还每次和她吵架让她生气。每次我考不好,她还安慰我,从来舍不得打我一下,所以她以后白天出去打打牌,我也不会反对了……”

二、反思

1.孩子也有被尊重的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他们都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识,信任与尊重才是促使其健康成长的最佳营养品。

其实家就是鲁迅的百草园,萧红的后花园,汪曾祺的小花园。孩子在家庭生活中需要听众,渴求家长能抽出时间陪他们,倾听心声,发现闪光点。家长倘若真的走进他们内心,他们必会释放最真的自我。

掩卷反思,教育需等待,等待即教育,等待中付出必然能在等待中收获。不管多小的步子,即使蹒跚而行,也是成长,只要你在路上。家长应正视孩子间的差异,以沉稳的心态耐心地引导孩子,正如《陪着蜗牛去散步》一文所说,对于孩子,家长应有“花苞心态”,早开的花也好,迟开的花也好,相信每朵花都会开的。

2.改变家庭的交往沟通方式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孩子对家长情感的依恋是学校教育无法取代的,家庭矛盾很多源于不良沟通。家长事事包办,不让孩子有发言权,孩子压根理解不了父母的良苦用心,误解只会越来越大,非得旁人点破,触动他们的心,才会有所感悟。而孩子呢,嘴上“挂着”体谅父母,可他们真不知道父母付出了多少,体会感悟只会“打折”。

因此,父母应放下身段,给予小孩话语权,让他们大声地表达出心中所想。

家庭教育中,家长转化一下角色,改变一下教育理念,效果会更好。正如微博上十分流行的几个角色,我觉得可以借鉴:(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了解孩子内心,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力,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2)不当“裁判”,学做“啦啦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积极和父母沟通。

作为一名教师,我愿意做沟通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为他们搭建沟通的平衡木,让心与心靠得更近。

这虽是一封信,但不单单只是一封信,更是心灵的交流。我希望家长能更加走近他们,更希望孩子们能够真正明白我的那番话的用意,用心爱。

通过这一封信,我看到了信背后隐藏的事情,丈量了两颗心的距离。只要主动一些,打开彼此心扉,那两颗心就会从远在天涯变为近在咫尺。

猜你喜欢

两颗心平衡木距离
摇晃的平衡木
汉字趣解(五)
汉字诗:旦
艺术“疯狂”客戴志康:从个人情怀与商业利益的平衡木上跌落
算距离
每次失败都会距离成功更近一步
爱的距离
距离有多远
平衡就是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