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修,夯实素养
——例谈“外显与内隐”结合的读写策略
2018-01-26江苏常熟市碧溪中心小学
江苏常熟市碧溪中心小学 凌 燕
一、外显学习与内隐学习结合策略的指向意义
听说读写能力是学生语言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外显学习是目前学校教育的主要采用的方式。然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可见,学习语文主要不在于获取知识,而在于吸收、积累语言和习得、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心理学家罗伯提出“内隐学习”一词,指出内隐学习是无意识获得刺激环境中的复杂知识的过程。所谓“语感”,即是在内隐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斯金纳、皮亚杰、维果斯基等当代心理学家在讨论学生语言的发展时,也都不再孤立地看待环境或个体在语言获得中的作用,而是越来越强调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重视语用过程中学生语言发展的过程。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课标》的基本理念。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应以“内隐和外显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结合读写,感受语言魅力,习得读写经验,生长言语智慧,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外显学习与内隐学习结合的操作策略
(一)外显环境与内隐情境互为补充
心理语言学指出:学生通过大量接触语言,在交际中不自觉地自然地掌握母语的过程和方法就是语言的习得。语言环境的好坏总是或隐或显地影响着阅读的情绪、进程与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阅读环境可以分为外显的物理环境和内隐的心理情境。内外两方面的协同配合,能更有效地对阅读者和阅读活动产生良性作用。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基础。
1.立体式的外显阅读环境
教师可在班中创设班级图书角:准备一个书架,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开辟一个书房,打造“书角—书架—书房”的阅读环境,形成立体式外显建设。
2.共读式的内隐阅读情境
教师还可在班级倡导亲子共读活动。让家长每天跟孩子共读一个故事;了解故事作者;谈谈故事情节内容;说说自己从故事中得到的体会;并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写下点滴感悟。笔者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一些家长带领孩子共读绘本《犟龟》,其外显学习目标是读懂故事内容,体会犟龟的坚持精神。但人类交际的符号除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绘画也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符号。家长带领孩子在阅读、交流、共同合作完成亲子共读记录卡的过程中,也在进行内隐学习,从中获得语感以及对绘画的实践能力。人们获得语感的过程是自动的,无须努力去发现语言结构的规则,却可以在言语行为中准确地使用它们;语感获得后人们就能够对语言规则进行迁移并在以后的言语活动中自如地运用这些规则。可以说,语感是通过内隐学习获得的。
一些学生在读了绘本之后,萌生了自己创作绘本的想法,结合自己养蚕、种植物的经历,完成了“蚕宝宝成长记”“贪睡的种子”等绘本。外显环境和内隐情境得到有效结合,促成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外显文体与内隐写作相谐共生
学生写作就是让童年作为一个灵性的生命存在,让童年因为写作而有所发展、有所成长。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了多种不同文体。文体意识的培养不仅要清楚文体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语文实践中与体验、感悟、理解等语文素养相互链接、交叉、渗透,这样形成的文体意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阅读、写作和表达。不同文体的教学,外在的形式不同,读写结合训练点的设计也不同。
1.兴致勃勃读与演——解读剧本密码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为例。该文为独幕剧,其外显目标为掌握生字词、分角色读课文、了解独幕剧特点、学习公仪休的高尚品格。教学本课时,笔者带领学生用第一课时完成了以上目标,第二课时进行课本剧表演。从内隐学习角度来观照,课本剧的表演是对课文的再创作,这一过程涵盖了背诵、表演、口语表达、情感感悟等多方面不同的能力训练,为他们进行独幕剧创作提供了铺垫,也为同类型课文的学习提供了方法。此后,学生又在独幕剧表演会上表演了他们自创的剧本《非常课堂》《负荆请罪》《碰瓷》,等等。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结合,为学生兴致勃勃学语文提供了理想的温床,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提升。
2.深思熟虑辩与写——解构哲理散文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山谷中的谜底》一课为哲理小品文。作者通过描写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中奇异的自然现象,启示人们“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笔者让学生通过预习以及第一课时整体感知,明白哲理小品文的共通模式,联想其他同样类型的课文,以达到学生对该文体知识的交互认知。为帮助学生熟知这种行文模式,教师又让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时找到的生活中以退为进的人或事物,将自己的资料与课文的例子替换,虽是一种机械模仿,但从外显目标来看,能帮助学生基本掌握哲理小品文的行文模式。第二课时,教师先是让学生交流历史上“以退为进”的人物事迹,对文中的启示加深理解。接着,笔者出示介绍项羽乌江自刎的文字以及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和杜甫的《题乌江亭》,让学生了解历史上的名人们对项羽之死褒贬不一。以“假如有一天,我穿越回秦汉时的乌江亭边,我要对项羽说……”为引子让学生针对项羽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后,笔者布置学生以“项羽,我想对你说……”为题练笔,理解、思辨、表达,这一系列内隐学习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实现。
(三)外显表达与内隐情意相辅相生
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对话的中心是学生个人,真正的阅读,是学生通过与作者对话最终实现与自己心灵的内隐对话。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番茄太阳》一课是卫宣利所写的一篇散文改写的课文。主要写的是“我”和盲童明明之间的故事,作者从盲童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中学会了积极面对生活。薛法根教师在执教时以“明明眼睛看不见,她快乐吗”“她把自己的腿给了阿姨,她还会快乐吗”为主线引导学生交流对话,从而感悟到明明的坚强、乐观;再引导学生思考“番茄太阳”为什么会一直挂在“我”的心中?学生在教师点拨下明白,其实作者心中也有了这样一颗代表“乐观、光明、温暖、坚强”的“番茄太阳”;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模仿作者原文中的一句话“心底有了快乐,光明还会远吗?”写话。在完成写话这一外显学习目标的同时,学生在对话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精神能量,为学生成长为身心健康的社会人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正是内隐学习所承载的功能。
潘新和教授说:“语文学习是一种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的传递。”“内隐与外显相结合”的读写策略,努力聚焦于学生人格雏形的培养,夯实听说读写的基础,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增加文化积淀,培养爱美的情趣,让学生在读写表达中获得生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