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让小学生数学“脑洞大开”
2018-01-26江苏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江苏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曹 颖
思维导图是一种运用图文并茂的技巧,体现发散式思维的工具。它突破了以往记笔记的冗长烦琐,通过图形、线条、颜色、文字等多元的元素表达关键主题与各要点之间的相互隶属或者层级关系,可以有效锻炼学生们的记忆力、创造性、迁移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怎样让好动的学生们静下心来主动学习?怎样引导他们知一想三,绘制较为完整的思维导图?怎样授人以渔,使学生们能够触类旁通?带着一系列思考,笔者开始了有关思维导图的思考与探索。
一、投石问路?地图导航
“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习亦如此。在教学中,教师容易忽视课前预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预习会破坏课堂上学生探索新知的乐趣。然而,学生不仅需要有预习的意识,更需要有目的、有方向的预习,学习的效率才能提高。尤其对于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吸收,更需要有一个方法能够吸引他们主动学习。学生喜欢绘画,因为绘画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思维导图也是一个视觉化的工具,学生看到有图像的东西会产生愉悦感,刺激大脑的思考,激发兴趣,更加深入地学习、策划、思考。
例如,“认识角”这节课的预习首先根据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how(怎么用)进行探究,于是围绕“角”这个关键词,衍生出三个分支:“角的各部分名称”“怎样画角”“角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三个分支后,我们又分别衍生出第二层分支:角两边的特点,画角应该注意些什么、角的大小与分类,怎样用角的知识解释为什么箭是尖的。思维导图就像一张“地图”,减少“投石问路”的低效,可以帮助学生“导航”到正确的道路。
二、管中窥豹?脑洞大开
“山重水复疑无路”,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总会遇到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适当帮扶不是完全给予,而是“递个梯子”。当学生遇到思维阻塞时,思维导图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因此,在教学中,要先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认知盲区,巧妙设计环节,一步一步取掉遮挡眼睛的“管道”,展现知识的全貌,让学生的“脑洞大开”。而这个环节的“巧”就是思维导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主解决难题。
学生的解题是有步骤、有层次的,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分支逐步解决问题。例如稍有难度的“握手问题”,首先让学生读懂题目,理解什么是“参加聚会的人和其余的每个人只握手一次”。通常,教师的教学是让几位学生上台演示握手。虽然这种方法比较直观有效,但是对学生的思维没有助益,大部分学生没有主动参与到思考的过程,只是发现规律,并没有看到知识的本质。而如果运用思维导图教学,让学生自己尝试用思维导图思考,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将5个人用不同的符号表示,有的用连线,有的画圈表示握手,虽然表现形式不一,但是正确率很高。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能从具体的图像中初步感受到抽象的规律:每个人握手的次数是递减的。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加深难度,人数增加,10个人握手呢?第二次的思维导图学生更加得心应手,在层层递进中上升到抽象的规律总结时就水到渠成了。合理使用思维导图工具,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建构,为数学课堂注入活力,逐渐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转变。
三、浅尝辄止?见微知著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总要教师的扶持,那便不能成长。学习如登山,登得越高,越能看到更广阔的风景,但也伴随着荆棘,如何跨过阻碍,需要自己去寻求办法。方法的形成也需要经验的积累,而经验就在平时一点一滴的练习中。成功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样,思维导图也是。教师要做的不是完成每一次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浅尝辄止”,而是让学生在每一次的磨炼中学会反思,得到提高,“见微知著”。教给学生思维导图的方法,如同给了他一支登山杖,能够让他越走越远,越爬越高。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运算律”这一章节,笔者先教学了加法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连减规律。再教学乘法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连除规律。学生通过“加减”这一关键词,衍生出两种运算律和连减规律、用字母表示规律,并应用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根据运算律的实际解题延伸出第二层分支:多个数的相加或相减,接近整百数的加减法、简便计算、买一套衣服剩下钱的算法。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将知识点罗列,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之后的乘法运算律的学习中,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绘制较为完整的乘除法的思维导图,甚至不少学生能够主动绘制出整个“运算律”的思维导图。正是思维导图的综合性、创造性,助力学生思维的整合、创新和发展。
思维导图,是学生大脑思考过程的具体展现,它把抽象的思维变得可视化,把复杂的文字变得简单化,把繁杂的关系变得清晰化;它解放了学生的脑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能力,将散落的思维条理化、综合化。当然,思维导图作为一个思维工具,应根据不同问题的性质而自由变化和创造,不必拘泥于固定的结构和风格。总之,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模型,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