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堂语言的应用艺术
——以《北大荒的秋天》课堂教学为例
2018-01-26江苏无锡市新安实验小学惠虹雅
江苏无锡市新安实验小学 惠虹雅
教师课堂语言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选择和运用精妙和有效的话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启迪智慧的高超语言表达艺术。它包括了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教育口语语言艺术及教师交际用语艺术,其中,课堂教学语言更为直接影响着整个课堂教学的进行以及课堂延续的效果。
良好的课堂语言能让学生处于学习语文的文化氛围中,无论是充满诗意的语言,还是简单直白的生活化话语,应用到位了,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通过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将会架起课本知识、学生以及教师本身三者之间的桥梁,作为润滑剂整合起课堂的教学。
一、课堂教学语言的现状
1.缺乏情感性,枯燥无味
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高年级,随着知识层次的提高,高高举起的小手变少了,除了学生缺乏“配合”的心情,教师的课堂语言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时常能看见低年级的教师一堂课就像“一场大戏”,而到了高年级,教师课堂语言往往变得平铺直叙,简单直接。高年级的课堂确实需要理性分析,也需要安静地思考,但是否意味着就不需要那种发自肺腑的激昂呢?
2.缺乏准确性和条理性,语言匮乏且冗长
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年轻教师身上,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面对预设外的情况发生时,没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去化解,于是便会出现不知道如何评论、引导,话到嘴边,又不知道说什么好。在提问时缺乏考虑,问题的提出没有层次性,用词也比较随便,教学目标难以达成。
二、课堂教学语言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对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运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语言的精炼性
时下盛行高效课堂的打造,教学语言的精炼性与课堂教学的高效息息相关。教师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听得清楚,重点突出,减去不必要的废话,整堂课的时间省下不少,所能达成的教学目标也就更多了。
例如,在《北大荒的秋天》授课时,想让学生感受天空“一碧如洗”的特点,笔者刚开始设计时旁敲侧击,问了学生对天空的感受,好不容易说到蓝了,又想着引导对“一碧如洗”,兜兜转转浪费不少教学时间。倒不如一个问题“你能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一下吗?”直接到位,再通过图片、以前知识的迁移来理解这个词。
2.课堂语言的灵活生动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所有的智力活动依赖于兴趣。这也意味着教师的课堂用语需要鲜明活泼,具有感染力,能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生动的描述和讲解,使得课堂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此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北大荒的秋天》的教学设计中,特意设计了旅游的情境和角色扮演的环节,全程笔者都是一个导游,带着学生去北大荒旅游。在这样的情境下,语言始终是导游的话语风格,学生乐于接受。“谁来做一做大豆王,带着大豆们一起摇一摇豆荚?”“哎哟,这颗大豆摇得可真卖力!”这样生动的语言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更是帮助学生走入这个角色,更好地体验角色。在学生很投入地参与进来的过程中,对于大豆、高粱丰收的情感也得到突破,顺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学上的重难点。由此可见,生动性的语言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3.课堂语言的风趣性
风趣的语文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相应的教育教学资源,在课堂上营造出轻松、和谐、幽默的学习氛围。值得肯定的是,课堂语言风趣、灵动创新与课堂语言清晰严谨是不冲突的,反而能使抽象事物形象具体化。风趣的教师总是更受欢迎,这也是师生关系最好的调节剂。
语言风趣考验的是教师的教育机智。在《北大荒的秋天》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比较紧张说不上话时,一句“这条小鱼比较激动,是不是有种站在领奖台发言的感觉啊?小鱼你放松一下,能再次告诉大家你想表达什么吗?”既缓解当时的尴尬同时又让学生放松下来,有一定时间去思考怎么回答。对于年轻教师来说,怎样将风趣的语言巧妙嵌入课堂教学设计,不喧宾夺主,让学生在笑一笑的同时,更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让学生喜欢上这门学科,才能真正学好这门学科。
4.课堂语言的雄辩性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还未良好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逻辑性语言对于他们有着耳濡目染的作用。教学语言的逻辑性,能给予学生清晰的思路,反之则会导致学生思维混乱。新课程的提问设计给教师带来了一个难题,在设计语言时要求做到语言有效,突出课文的重点,问与问之间衔接适当、合理,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这就像是一位统领全局的编剧,事先要将剧情安排妥当,步步铺垫,一步步将剧情推向高潮。这一步步的铺垫就像是教师提问的设计,有明显的层次性。
在《北大荒的秋天》的授课过程中,因为在体会大豆、高粱时没有好好渗透丰收的感受,导致学生在还未领悟北大荒人们对于丰收情感的前提下,直奔丰收主题,学生自然不能领会其中深意,于是课堂教学过程出现了学生围着一个问题纠结很久而回答不到教师想要的答案。而年轻教师没有足够的经验,对此类问题束手无策,只能强行拉到下一个问题。正如特级教师刘昕所说,学生跟课文内容并没有真正“约会”成功,而我们需要给他们两者提供“约会”的小花园,其实也就是一步步引导学生去理解相对有些难度的问题。在搭建这个小花园的过程中,就是问题一步步深入下去,让学生顺着阶梯一步步攀登,最终到达目的地。在最后的授课过程中,由于问题的分层明显,步步深入,在教学开始段落抓住“物产丰富”渗透丰收的初步感受,在原野、榛树叶子时再次反复渗透,最后回到整个文章感受北大荒的富饶,感受到那里人们的辛勤付出,为下一课时教学做铺垫。这样设计,发现即使是二年级的学生也能理解到三年级的水平,可见教师课堂语言提问有层次性显得非常重要。
语文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而所有的艺术本就是戴着“镣铐”的舞蹈。因此,教学是有规矩和要求的,课堂语言也需要教师们去注意其规范性和相应性的要求。有人曾说过:“完美的课堂教学语言应该有:诗歌语言的精炼,小说语言的生动,散文语言的优美,相声语言的风趣,演说言辞的雄辩。”这个语言的境界是很难达到的,但这并不影响教师以此作为提高自己的标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