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参与服务型社会治理的路径探析

2018-01-26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案主社会工作者服务型

杨 鑫

(西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71012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指示后,“社会管理”逐渐由“社会治理”替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深化,也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的发展方向——精细化。

1 社会治理精细化的落脚点是服务型社会治理

陆志孟、于立平认为在社会治理活动中引入精细化理念与原则,利用更低的成本、更专业的治理手段可实现更优质、更关注细节和更加人性化的治理效果[1]。吴新叶指出精细化治理的操作更适合于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初显成效,能够完善微观流程、补足治理环节诸漏洞、管控治理风险[2]。蒋源提出“技术-服务”是精细化社会治理提升的应然导向,即应建立精细化社会治理的技术路径维度和服务主体维度,社会精细化治理的两个维度可以划分为“粗放式”治理思维转换、管理服务细节化和执行框架标准化三个方面[3]。学者们从公共管理“过程论”、“技术-服务”、“技术-治理”等不同角度论述了各自的观点,其一致性是清晰的。一是“技术”偏好。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无一例外地被提及。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云计算”技术、“网格化管理”等是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手段。二是多元主体的参与。“大政府、小社会”理念的逐步树立为社会治理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多元化参与主体可以从不同角度推进精细化治理,解决基层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相较于“社会治理”,“社会治理精细化”治理手段可操作性强、治理效果易测量、治理方式较和缓。但两者的目的是相同的,即为社会大众谋福利、为基层群体谋发展,精细化治理利用具体的手段、工具,通过细致入微的服务达到治理效果。因此,社会治理精细化的落脚点是服务型社会治理,以治理为本质,以实现社会和谐、社会发展成果共享为归宿。“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开展的社会服务活动。”[4]可见,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精细化在价值理念、工作方式等方面是相同的。社会工作可参与到社会治理精细化过程中。

2 服务型社会治理是社会工作得以展开的基础

服务型社会治理即通过服务实现治理。这里所说的服务不只是具体的物质利益的给予,除了这种物质利益的相对平衡外,还包括参与机会的提供等[5]。社会工作强调案主自身参与、助人自助、多方合作和资源整合的特性决定了服务型社会治理是其展开的基础。社会工作中的助人自助指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整合社会资源,挖掘案主潜能,推动困难人群走向“自救、自立、自助和自强”[6],使案主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工作不仅着力解决案主的现有问题,还注重培养案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案主提供参与机会和能力增长的机会。服务型社会治理的内容是丰富的,提供参与机会是其中之一。社会工作以服务为主,这种服务是建立在科学方法的基础之上的,不仅提供个案服务,深层次挖掘案主问题的成因、发掘案主的优势,也开展小组工作,在同质性比较大的情况下,小组组员可以找到心理慰藉,共同成长。从社会工作的本质来讲,社会工作得以展开的基础是服务型社会治理,这也是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精细化之间的联系。

3 社会工作参与服务型社会治理的路径

社会工作参与服务型社会治理的路径可归结为:服务的领域、解决的问题、参与的方式和目的。

3.1 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是社会基层

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服务活动,服务对象是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或者是有需求的人群,他们分布在各个社区。社会工作了解基层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覆盖范围广、群众基础深厚。社会工作解决案主问题往往需要连接正式的资源,社会工作在基层群众与政府代表之间充当了桥梁。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之一,面向社区所有居民,解决社区居民的共同问题,促进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社区工作广泛接触群众,可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构建和谐关系。社区治理也是服务型社会治理中的一项实践活动,已取得初步成效。服务型社会治理面向的对象是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其主体是多元化的,社会组织、群众、企业等都参与其中。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力量,符合服务型社会治理的要求,服务领域基层化是社会工作参与服务型社会治理的路径之一。

3.2 社会工作解决的是基本民生问题

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妇女等弱势群体。社会工作致力于解决儿童成长问题、老年人社会适应与社会融合问题、青少年发展问题、家庭暴力及司法矫正等基本民生问题。有效解决基本民生问题不仅有利于个人、家庭的发展,同时也为促进社会稳定,构建文明社区贡献了力量。社会工作通过与案主及相关人群接触获得相关资料,这种实践性和直接性与服务型社会治理的特点是一致的。服务型社会治理通过具体的方式为案主提供物质帮助和发展机会,社会工作可以满足服务型社会治理的要求。

3.3 社会工作通过提供服务参与社会治理

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社会治理精细化的目的[6]。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更多的是理念的转变。社会治理不再是单纯地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更多的是意识的培养、能力的提升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工作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以优势的视角看待问题和案主,改变的不仅是案主,更多的是周围的环境和人群。这种服务是其他专业所不能及的,也是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优势所在。社会工作通过提供服务参与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所提倡的,也是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

3.4 社会工作力图深层次解决社会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大众对社会的宽容度有所降低。社会工作是以点带面的专业,一个案例、一个小组活动可能会引起社会工作者对整个社会的思考。社会工作是一个促进社会发展、解决社会矛盾的专业,社会工作向相关部门提出政策意见就是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做出的努力。社会治理的目的之一是在维护社会良好秩序的前提下解决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团结。社会工作试图用柔性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规范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伴随国家对社会工作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塑造良好社会氛围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 社会工作推动服务型社会治理向纵深发展

服务型社会治理不仅要注重服务的过程,也要注重服务的效果;不仅要利用通用的模式,也要发展新的工作方法;不仅要与多元主体合作,也要注重关系的维持。社会工作使社会治理在广度上有扩展的可能,对其深度发展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第一,社会工作新方法的运用。社会系统理论是社会工作对其他专业理论的借鉴和发展,社会系统理论指导下的社会工作者会从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分析案主的“病源”,对案主进行介入,从根本上解决案主的问题。服务型社会治理应从多个角度发现群众的需求和社会问题所在,以避免社会大众对政府部门产生偏见,影响新理念和新工作方法的推动。参与式方法虽然不是社会工作特有的,但是近些年被广泛运用,影像-故事评估法、矩阵分析法、季节历、收入历、大事迹、焦点小组等方法被学者们运用到我国农村建设项目中。服务型社会治理过程中,参与式方法让相关的主体参与其中,给予群众更多发展的机会,促使其理念发生转变。

第二,社会工作注重效果的评估。小组工作中的前测、后测、个案中的回访、第三方评估都要对结果进行评价、反思。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总结社会服务取得的成果、分析不足及原因,更重要的是可以将成功经验作为模板来推广。服务型社会治理也应重视结果的评价,注意投资与回报的关系、行动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等。服务型社会治理从服务的初级阶段、实施阶段至最后的结束应是自成体系、有始有终的。社会工作的评估阶段对服务型社会治理效果巩固、服务完善及服务理念改进都是有益的。

第三,社会工作对链接资源关系的巩固。社会工作者往往将正式的资源与非正式的资源结合起来解决案主的问题,满足案主的需求。例如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居委会的合作。社区是与社会工作联系紧密的一方,也是社会工作最需要维持和巩固关系。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内完成自己项目的同时也为社区的发展带来益处。服务型社会治理的重点是服务,服务内容广泛,需要多种主体参与其中。因此,服务型社会治理必须要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社会工作注重对各种关系的维持和巩固,有助于服务型社会治理的发展。

5 结语

社会治理精细化的落脚点是服务型社会治理,社会工作参与服务型社会治理就是参与社会治理精细化的过程。伴随着国家对社会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及社会工作自身不断发展,社会工作正在成为社会治理精细化中积极的一方,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发展。

猜你喜欢

案主社会工作者服务型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角色理论下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及困境研究
案主自决原则在老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浅析计划阶段的案主自决
刘国中: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重掌生活主导权
——认知行为治疗介入精神障碍康复案例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在残疾人个案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