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的英语翻译策略分析
2018-01-26王淑君
王淑君
(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翻译是一项技术性相当强的艺术形式,翻译人员在英语翻译过程中不仅需要采取多种翻译技能实现文字的翻译,同时对于翻译人员的翻译技能、素质也有着较高的要求。例如需要高度重视翻译艺术、翻译原则。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从译文的语言文化、翻译技术的基本理论等方面着手。对此,在目的论的视角之下英语翻译人员应当高度重视翻译策略。
一、目的论
目的论是由国外研究者提出的一项理论,其主要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应当是以翻译之后的译文使用目的作为首要任务,借助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过程中采取哪一种翻译技巧。目的论视角之下的英语翻译过程并不取决于翻译人员的翻译能力,更多的是取决于翻译之后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突出翻译目的而开展翻译的过程[1]。对此,在目的论的视角之下,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应当明确具体的翻译目标,根据目标目的的不同采取具体的翻译方式,翻译结果。目的论相对于传统翻译方式而言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主要差异在于是否将原文契合当做是翻译首要任务。目的论对于翻译人员有明显的要求,例如翻译人员需要在翻译之前对翻译目的进行明确,之后参考最终所需要达到的翻译面对采取适当的翻译手段与策略,从而提高翻译实效性[2]。
二、目的论视角下英语翻译的基本要求
在目的论视角之下,英语翻译必然是以英语和中文之间的相互转换作为基本原则,同时翻译本身必须建立在目的性的基础上。首先,在翻译过程中注重是否可以从中文使用者的思维角度上对以动词为核心的句子进行描述和表达,并且句子本身较为简单,在表达情感的同时借助某种方式来实现。同时,英语体系当中的句子大多数在表述方面是以主语、谓语为主,并在其间穿插部分短语与从句,所以在句型方面,英语的体系在使用方面习惯于长句,句式本身较为复杂,句式的表述能力类似于散文当中的“形散神不散”的特征[3]。其次,准确掌握我国与英语使用国在文化底蕴方面的差异以及区别,因为不同文化所呈现出的使用目的并不相同。例如,从数字角度来看,我国对于“6”、“8”在目的性方面认为是吉祥、吉利的含义,喜欢这一些数字,但是在英语的目的性体系当中,语言中非常少使用“8”这一个数字,同时因为圣经的影响,更多的人喜欢使用“7”,同时对于“13”和“星期五”有着较强的抵触性。对此,在英语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一些目的语言的传统性,并且促使翻译结果可以保留相应的情感,例如“see Naplcs and die”在翻译时可以直译为“看见那不勒斯,就可以死了”。在对原文分析中发现,“Naplcs”也表示意大利的南部港口城市,有着美丽的风景。对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掌握英文原文的目的性背景,从而进行翻译。最后,在语言表达的习惯性方面也需要高度重视。以时间为例,我国的文字体系当中,主要是以从大到小的范围方式表述时间,例如“2016年3月3日”,但是英语的文字体系当中习惯与采取从小到大的方式表述,例如“March3,2016”。对此,在目的论视角下,英语翻译特征与技巧必须从译文的使用目的着手,保障翻译过后文章不会使用原文的信息传播价值。
三、目的论视角下的英语翻译策略
在目的论视角下的英语翻译活动必然会遭受许多的阻碍,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全面掌握目的论的基本理念,并根据翻译内容本身的特征采取特殊的翻译策略。
(一)掌握受众需求,明确翻译目标
在目的论的视角之下开展英语翻译工作,其关键字碍于对英语翻译目的是否可以明确掌握,根据英语翻译的目标采取适当的英语翻译方法与手段,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满足受众者的需求。对此,在翻译目的的确定过程中,也属于以受众需求为基础。在英语翻译当中,不同的翻译活动在受众方面并不相同,同时不同的受众也会因为年龄、职业的不同对于译文有不同的使用需求,所以需要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与技巧。对此,为更好的掌握英语翻译的目的,翻译人员需要将受众者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与级别,同时在翻译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与级别的受众采取高度契合、融合性的方式照顾每一层受众,从而明确具体的翻译目的与策略。英语翻译本身属于两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互通,良好的译文必然是从受众角度出发,根据受众对于翻译内容所可能形成的了解完成英语内容的翻译。
(二)掌握语言关系,满足翻译目标
在翻译过程中,首先需要掌握好多元化的关系,确保翻译结果的准确性。在目的论视角下需要做好以下三点关系的明确任务:1、原文与译者的关系。译者本身属于独立的主体,必然需要具备一定的个人喜好与素养,所以在对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必然会倾向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形式、词句进行表达。同时,译者会因为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在翻译过程中忽略英语内容属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之下的衍生创作物,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可能和译本本身相左。对此,在翻译技巧当中,译者必须适当的屏蔽甚至摒弃主观思想之后再实行原文的翻译,从而保障译文能够更好的满足受众标准;2、译者和译文的关系。翻译属于原文的再生过程,所以译者需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原文在消费理念、读者期待等方面的情况,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充分掌握积极因素,提升自身对中文、英文语言双方面的使用能力,从而最大程度的满足读者的基本需求;3、译文和原著的关系。想要保障译文与原文之间保持“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就必须借助完整的描述、艺术的感受、风格的突出三个方面实现翻译活动的创新和改进。例如,在翻译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时,必须根据原文的具体含义,按照中国读者的思维模式以及思维习惯,在保留原著基本意思的同时,要求原文本身可以满足中国读者的思维能力和习惯,从而提升原文真实性,提升读者对于原文的接收广度与深度。
(三)掌握翻译方式,提高翻译效果
准确掌握英语翻译方式,不断提高与强化翻译技巧。在目的论视角下,英语翻译必须是基于对翻译方式的合理掌握基础上,正确应用翻译技巧,确保甚至提升译文的作用以及传播价值。首先,直译翻译技巧。直译主要是将原文直接翻译表达出来,在翻译的过程中一般是对物品、自然景象等采取直译方式,将原本的场景或物品的样貌等直接表现出来。在《巴黎圣母院》的译文中,在描述巴黎圣母院的文字都可以采取直译的方式翻译,这样的方式可以让读者更好的感受巴黎圣母院在圣洁与雄伟等方面的特点。其次,词性转化的翻译技巧。英语的语言目的性当中存在一些中文中没有的动名词、非谓语动词以及动词不定时等内容,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应用词性转化的翻译技巧,促使原文本身可以“原汁原味”的被翻译。例如,在“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翻译中便可以采取词性转换的方式翻译,可以翻译成为“生存还是毁灭,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样哲理性的话。最后,增译与删译的翻译技巧。因为中文与英文在目的性方面的差别,增译的翻译技巧主要是根据原文的含义对原文进行适当的注释和解释,从而提升读者对于原文形成更加全面的理解。例如上文中所提及到的那不勒斯翻译案例。另外,翻译技巧中还会涉及到通篇翻译策略,其主要是应用在长篇原文的翻译中,根据原文的核心主旨、故事情节的叙事结构以及文章进展的逻辑线索等开展整体性的翻译,遵循意向性、可接受性、连贯性以及贯通性等原则,但是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重部分重点内容的保留,确保上下文之间保持畅通。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目的论的翻译视角之下开展英语翻译,首先需要明确翻译译文在受众方面的实际需求,进而明确具体的翻译目标,以翻译目标全程指导翻译过程,并应用适当的翻译方式、手段等达到最终的翻译目标。另外,在翻译过程中还需要高度重视语言风格、译文的文化背景以及语言习惯等,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实现语言转换,达到文化融合与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魏凌岩.目的论视角下《红楼梦》茶文化英译比较研究[J].福建茶叶,2016,38(11):352-353.
[2]李瑾.目的论视角下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翻译策略[J].语文建设,2016,24(21):67-68.
[3]赵丽华.目的论视角下《汤姆·索亚历险记》翻译研究[J].语文建设,2017,23(5x):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