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有效的初中音乐课堂要注意的几对关系

2018-01-26

黄河之声 2018年3期
关键词:预设新课程目标

罗 岚

(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中学,江苏 苏州 215101)

效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那么,教学中的效率是什么呢?现在,我们习惯把它称作是“有效教学”。这是新课程改革中又一个新名词。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学过后,使学生获得一些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渗透新理念,达到有效教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也可以这么说,有效性是我们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听了教育部新课程教学专业支持工作项目组负责人余文森教授的讲解后,我对新课程改革理念中的“有效教学”,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最短的时间掌握知识,然后运用到实践中。详细的说,就是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要体现出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体现音乐资源内容的生活性、情境性,要讲究音乐活动的生成性、教学方式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重要的是,在制定教学设计、实施教学活动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几对关系,避免形式化、绝对化。这就是需要和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

一、三维目标的内在关系

新课程中三维目标指的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是整合的,是相互关联的。所以,设定目标时,要从实际出发。例如,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七子之歌》,本单元意在通过《大海啊,故乡》、《我的中国心》、《七子之歌——澳门》等六部作品,唤起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祖国统一、繁荣富强。这是单元总的情感目标,我们需要在每一个课时目标里,整合知识技能的讲解,合理设计过程和方法,从而达到情感目标。第一课时知识目标是能用圆润、流畅、舒展的歌声深情的演唱《大海啊,故乡》,在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渗透情感目标——理解体会作品的爱国主义情感。从歌曲的主题出发,能够体会作品的爱国主义情感,并点明在歌唱中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配乐朗诵歌词的方法,体会歌曲中的爱国情怀。

二、情境与知识的关系

好的情境设计有利于学生深刻的理解,有效的把握音乐的内涵,掌握音乐知识。而情境的创设要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围绕教学内容,并且带有问题性,要容易引发学生思考。在这个理念基础上设计情境,我们需要避免情境中的一些无关紧要的因素来干扰学生,从而导致偏离了音乐的主题。所以情境的创设前提是,教师必须先认真理解教材。例如,在九年级上册的《流行乐风》这个单元中,有一条隐藏的情感线,那就是公益、励志。那么,情境创设中,可以选择一组公益活动的照片,再配上《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那么在视觉和听觉的冲突之下,学生就能感受到其实流行音乐中也有大爱,从而理解了这首歌曲的内涵。

其次,了解要学生的状况。特别是借班上课的公开课,备好学生很重要。例如曾经听到的一节公开课,外校的老师来借班上课,这位的老师很用心,提前一周就到我们学校来了解学生的情况,不仅咨询这个班学生的乐感、特长生等信息,还到班主任那里了解孩子们的性格特点。最后在课堂上她游刃有余,每个环节选择配合的学生表现都不错,朗诵、配乐、伴舞、歌唱,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掌握了知识。

三、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和生成是对立的,又具有统一性。预设的特性就是计划性,可以提前设计好。生成的特点就是动态性,注重创造性,关注学生为主。音乐课堂里,生成是课堂的亮点,它可以呈现出学生的乐理知识、音乐感知力,以及广博的人文知识。所以,我们在课堂上预设了一个问题后,不要总是想方设法的去引导学生回答到自己预设的答案上,这样会忽略了学生的生成,也违背了新课程的理念,无法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丰富性和多变性。我们应该在预设的基础上促成学生的生成,这样的教学才是有价值的。

四、合作学习与个体学习的关系

新的课程理念中倡导合作学习,为的是通过生生互动让学生影响学生,促使知识增长,活跃学生思维。但是,同时也要注意个体学习。不能一味的讲究合作而忽略了个体的发展。个体是基础,合作是为了提升。合作是为了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样的合作才能达到提升的要求。我校的新课程改革也正在风风火火的进行着,“小组合作、同伴教学”模式正是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的合作学习。在音乐课堂上,哪些环节可以利用合作完成呢?我觉得,音乐作品的创编活动可以实行。比如九年级上册中欣赏《卡门》序曲时一个知识目标就是掌握回旋曲曲式结构。在教学设计中就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用《青春舞曲》这首歌作为主部,选择与青春相关的歌曲主题作为插部,按回旋曲式的结构创编一部青春回旋曲,然后进行小组展示。

处理好各个教学环节的关系,突出音乐本位,注重情感体验,创造有价值的生成。这样的音乐课堂才是我们的有效课堂吧。■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预设新课程目标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我国退休法律制度的预设前提及其反思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