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
2018-01-26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祁 会
通过分析解答应用题,有助于训练学生分析理解事物的能力。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内容中,应用题所占比重较大,虽然教师投入不少时间精力进行重点教学,但主要采用的是题海战术,多数小学生解应用题能力仍然较弱,学生学习情绪不高,长期下来将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应从科学的教学思维入手,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渐能够将已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中,开发学生思维。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
普遍小学生认为数学学习难度大,与教师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有关。通过分析近年来的教学过程发现,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教师使用结构简单、形式单一化的应用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呈现“类型化”问题,学生解答应用题过程相同,没有充分开发学生思维;教师不注重语言教学,对教材解读不恰当;教学中仅强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忽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对问题的实际意义不了解。在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没有真正内化所学知识,基础知识较薄弱,不能快速准确地审题,学生学习越来越费力,长期如此容易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应用题教学将始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障碍。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价值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体现了数学抽象性、概括性等综合特性,要解应用题,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通过应用题教学,有效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学生通过解答应用题获得成就感,理解数学应用题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期,教师应抓好小学基础教育,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初步形成逻辑推理能力。
三、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数学应用题反映了实际生活问题与数学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注重联系已学知识,将数学应用题进行生活化处理。如将路程问题设置为旅游情境,时间问题设置为运动竞赛,通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口述难以解释清楚的抽象问题转变成具体问题,使学生有更强的代入感,便于学生理解问题,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解题思路。
此外,在设置题型时适当加入开放性的应用题,引导学生跳出常规思维模式,调动所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提出有新意的解答思路,分析问题时从多种角度出发,既要懂得发现不同题目之间的规律,也要学会一题多解的灵活思维。在呈现应用题时,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图文、故事等符合小学生的趣味形式,吸引学生持久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强化语言训练,提高问题理解能力
对题目理解不到位,导致解题思路出现错误,影响应用题的解答,也是小学生容易犯的错误。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分析题目中隐含的解题信息,明确题目表达的信息内容。其次,小学生审题不准确的原因在于小学生学习经验有限,语言理解能力较弱,这要求教师加强学生学习基础语言,创设各种语言情境,强化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找关键词,发现题目潜在的条件,让学生不仅理解问题的表面意思,更要弄清楚问题的题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题目大意。
3.培养学生多种解题思路,重视解题过程
明确题意是解应用题的第一步,分析问题则是解题的关键,这也是学生普遍感到最为困难的部分。由于小学生对图形的理解能力明显高于文字,因此,数学教师可以采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教学,用直观的图形代替单纯的讲解,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学会用列表或画线段图等方法分析题目的中心意思,弄清应用题中不同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画图分析应用题的能力。如进行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时,指导学生先画出基本单位“1”的线段,再依据题意进行规范性的画图,通过移、补、截强化推理思维能力。除此之外,应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拓宽解题思路,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对数学应用题进行分析。
总之,教师应重视应用题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依据具体问题,结合学生所学情况采取对应的教学方法,注意加强学生思维训练,巧用策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应用题的解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实现素质教育发展。
[1]范小锋.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04).
[2]吴长银.试论小学数学课程中“解决问题”的有效教学[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