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地平与尼群地平分组门诊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对比分析
2018-01-26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医生治疗该疾病的主要原则在于平稳患者的血压情况,以便降低其他并发症的产生[1]。目前临床中治疗该疾病的主要药物包括氨氯地平与尼群地平等。两种药物能够有效的使患者的血压趋于正常值,然而尼群地平却无法有效的预防患者心绞痛的发作,因而仍将使患者承受较大痛苦[2]。而服用氨氯地平后,不仅能够平稳患者的血压值,同时能够有效的预防心绞痛及其他合并症的发生,对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3]。本文将探讨氨氯地平与尼群地平分组门诊治疗高血压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5年4月—2017年7月160例高血压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为52~69岁,平均年龄为(60.2±4.9)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为(5.1±0.2)年;实验组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为50~67岁,平均年龄为(58.3±5.2)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为(4.9±1.2)年。纳入标准:(1)符合高血压的临床诊断症状;(2)高血压类型为原发性高血压;(3)统一签署治疗同意书;(4)未患有其他心、肝、肾等合并症。排除标准:(1)患有其他恶性肿瘤疾病;(2)患有其他心力衰竭、心肌炎、风心病以及肝、肾等合并症;(3)患者处于妊娠期;(4)入院前接受过其他方式或者正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告知两组患者及其家属此次研究的目的与方法,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录入至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尼群地平(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73859,生产单位:澳诺(青岛)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具体用法如下:每次10 mg,每天服用2次,共服用3个月。实验组予以氨氯地平(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73989,生产单位:重庆科瑞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治疗,具体用法如下:每次5 mg,每天1次,共服用3个月。两组患者分别进行3个月的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食用低盐低脂食物,并且需要停止服用其他降压药物。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血压测量,依据测量结果调整药量。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测量标准:治疗前后测量患者晨起后的血压值,并在当日白天继续测量2~3次,之后取测量的平均值。(2)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主要包括皮疹、颜面潮红、肝功能异常、头痛与肌肉痉挛等。(3)心绞痛的发作例数,主要观察治疗1周、1个月与3个月的发作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患者与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为(121.25±5.01)mmHg与(79.26±6.19)mmHg,对照组的分别为(139.34±4.28)mmHg与(86.39±6.91)mmHg,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心绞痛发作例数比较
实验组治疗1周,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个月与治疗3个月的心绞痛发作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其主要的致病因素为生活习惯与疾病的因素。伴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习惯以周围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加之受到某些疾病的影响,使患者承受较重的额外病痛[4]。除此之外,若患者未予以及时的治疗,还将使患者出现多种不同的高血压合并症,严重时还将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对患者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临床中治疗该疾病的主要原则在于平稳患者的血压状况,因此在以往的临床治疗中医生多为患者服用常规的降压药物,例如尼群地平等[5]。
尼群地平能适用于冠心病与高血压的治疗,该药物能有效的抑制血管平滑肌及心肌的跨膜钙离子内流,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钙离子与调钙素二者的结合,使得调钙素生成物的催生作用下降,抑制肌球蛋白轻链的活性,同时可使全身的血管扩张,进而可有效降低舒张压。并且,该药物还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心肌耗氧量,避免使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症状。然而依据相应的临床研究证实,尼群地平的药代动力学较低,因此当患者服用尼群地平时将会出现较大的血压波动。除此之外,尼群地平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治疗冠心病与高血压,但却无法降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仍然将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
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临床中多使用氨氯地平进行降压。该药物主要适用于高血压症状,也可用于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等疾病,其主要作用机制在于对血管平滑肌较强的选择作用,同时能够有效的扩张外周血管,并降低外周血管的总阻力,因而能够有效平稳患者的血压状况。同时经过相应的临床研究证实,该药物的平稳与半衰期较长,因而能在较长时间内对患者形成持续作用[6]。同时能够增加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摄入量,并以此分解代谢,从而在较大程度上降低患者总胆固醇的含量,该药物对于内皮细胞之间粘附因子表达具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能够有效的确保患者的心肌细胞不受损伤。依据相应的临床报道可知,该药物能够有效的降低对患者血管的危害,并且提升患者血管对药物的敏感性,进而能够使患者血压值在较大程度上接近正常值,也因此在较大程度上了延缓病了病情的发展,并能够有效的降低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在较大程度上确保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性[7],除此之外该药物通过降低外周阻力以减少心脏做功和速率血压乘积,减少心肌氧需,并且能够有效的抑制钙离子、肾上腺素引起的冠状动脉和小动脉收缩现象,在较大程度上恢复缺血区血供。正是基于上述作用,相比于尼群地平,氨氯地平能够有效的预防患者心绞痛的发作,并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依据本组研究结果可知,在使用氨氯地平治疗后,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达到(121.25±5.01)mmHg与(79.26±6.19)mmHg,更接近正常值,并且患者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仅为2.50%;通过康庆[8]的关于氨氯地平与尼群地平治疗社区高血压198例综合临床疗效观察的研究结果可知,患者的血压趋于正常值,并且疾病的控制率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93.90%与4.00%,两组研究结果相同,主要原因在于氨氯地平能够有效的扩张血管,补充心肌血量,并且有效的降低了不良刺激,因而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使患者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进而有效的提升了预后质量。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比较(mmHg)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生率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例数比较[n(%)]
综上所述,我院认为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不仅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的有效率,更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治疗信息,可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治疗高血压的首选药物。由于本次样本容量有限,因而关于使用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所产生的深远影响需要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