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2018-01-26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28期
关键词:内踝优良率踝关节

踝关节属于人体结构中重要承重器官,一旦踝关节发生骨折,不但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并且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本文以2014年3月—2017年4月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20例,分别以不同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中的所有对象均为2014年3月—2017年4月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20例,以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分别表示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对照组中患者总人数为60例,男性患者为35例,女性患者为25例,所有患者年龄均处于22~58岁之间,其年龄平均值为(34.8±2.8)岁;观察组中患者总数量为60例,该组患者中男性与女性分别为38例与22例,年龄大小为20~56岁,平均年龄为(35.6±2.6)岁。在年龄及性别方面比较两组患者,两者之间并无明显差异,存在可比性[1-2]。

1.2 方法

对照组中患者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均对其行常规检查,以充分了解患者骨折实际情况,对于开放型骨折患者对其行急诊手术,对于闭合型踝关节骨折患者,选择择期手术方法实行治疗。所有患者均取平卧位,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理麻醉方式,主要包括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及硬膜外麻醉。对于单纯内踝骨折患者,需要以螺钉对其进行固定,这种情况下应当对外踝切口高度重视,以防止损伤腓浅神经;对于外踝骨折患者,需要行螺钉固定,也可行解剖钢板固定,在行内踝切口时应当注意防止损伤大隐静脉,应当切开关节囊,以保证复位能够更加准确。对于双踝骨折患者而言,应当先行外踝复位,而后以螺钉实行固定,之后可对内踝进行复位,最终以螺钉进行固定,对于并发韧带损伤骨折患者,应当实行准确修复。若后踝骨折面所累及胫距关节面大约为15%~25%,则应当依据损伤时间以螺钉实行固定;若累及面在25%之上,则在复位之后应当以螺钉进行固定,而后行外内踝复位,并实行固定。若患者有下胫腓联合分离情况出现,则选择踝关节面1.5~2.5 cm位置,以长螺钉保持与胫距关节面平行且向前倾斜25°~30°实行固定,使踝穴宽度得以恢复。对于开放型骨折,应当彻底清理关节腔污物,对骨折位置进行复位及固定,对损伤韧带进行修复,以完成治疗。

观察组中患者以闭合复位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在患者入院之后,所有均行常规检查,以充分全面了解患者骨折情况,以便更好对患者实行治疗。在手术过程中,所有患者均取仰卧位,对患者应硬膜外麻醉,在手术过程中固定顺序为先对外踝进行固定,再对内踝进行固定,最后对后踝实行固定。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将外踝尖部作为中心,在外侧对患者行切口,切口形状为纵行切口,从而使骨折区域得以显示,注意对腓浅神经进行保护,将周围血肿及相关软组织清除,在C臂透视X线机透视状态下对外踝骨折进行复位,从而使腓骨解剖位置及腓骨长度恢复。在确定复位效果满意之后,对于A型骨折选择克氏针进行固定,或者选择拉力螺钉实行固定;对于B型骨折及C型骨折,选择螺钉及接骨板实行固定。在完成之上操作之后,对内踝骨折进行复位,在透视状态下以克氏针进行固定,也可以空心拉力螺钉进行固定。在外踝及内踝固定完成之后,对后踝位置进行观察,若固定效果不满意则以克氏针实行固定,也可选择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实行固定,拧入螺钉。若患者存在胫腓联合分离情况,则先使踝关节处于完全背伸状态,选择关节上方的3 cm位置,以拉力螺钉拧入,其主要目的就是避免在手术结束之后,踝关节在活动时有疼痛情况出现,或者发生活动受限情况,利用C臂透视X线机,对踝关节骨折复位情况再次进行观察,以双氧水及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不必放置引流管,将切口闭合,完成手术[3-4]。

在手术结束之后,给予患者抗生素行抗感染治疗,持续使用1~2 d,并且抬高患者患肢,给予其消肿药物。在手术过程中若对患者行韧带损伤固定,或者在手术后内固定不稳定,则应当以石膏进行固定,维持6周时间,在手术之后3 d可指导患者实行简单功能训练,并且应当对患者定期行X线检查,对骨痂形成情况进行观察,并且观察骨折线,在手术后6~8周可指导患者行行走训练,在手术后3~4个月,行X线复查,对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观察,若显示愈合良好,则可使患者完全下地负重行走,促使患者踝关节功能尽快康复[1-2]。

1.3 疗效判定标准

在经过手术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行AOFAS评分结果显示评分在90~100分之间,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则表示为优秀;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明显改善,行AOFAS评分结果显示评分在75~89分之间,患者踝关节功能接近正常水平,则表示为良好;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有一定程度改善,行AOFAS评分结果显示评分在50~74分之间,患者踝关节功能有所恢复,则表示为尚可;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未发生变化,行AOFAS评分结果显示评分结果在50分之下,踝关节功能未改善,则表示为较差。

表1 两组患者手术优良率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以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患者临床治疗结果相关数据实行统计分析,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中手术指标相关数据,以%表示手术优良率相关数据,对两组数据分别行t检验及χ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优良率

在手术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手术优良率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患者手术优良率为91.7%,对照组中患者手术优良率为70.0%,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体情况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

在经过手术之后,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各个方面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情况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

在手术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并发症人数8例,观察组仅1例,两组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存在[5-6]。

3 讨论

踝关节属于人体十分重要的负重关节,其主要功能就是屈伸,主要作用就是使人体重力由垂直方向转变成为弓状平面负重形式,需要承受较大负荷。所以,在踝关节骨折临床治疗过程中,保证踝关节正常解剖关系得以恢复的基础上,才能够保证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在踝关节骨折治疗过程中,比较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就是闭合整复外固定,该种方法在复杂踝关节骨折治疗中要使复位到骨折愈合比较困难,而反复整合及复位丢失也会影响其临床效果,还可能会发生压疮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同时由于制动时间较长,还可能会造成踝关节功能障碍及废用性骨质疏松。而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过程中,比较常用的就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虽然能够得到一定效果,然而同样存在一定不足,主要就是会对骨折周围软组织及骨膜血运造成破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骨折愈合,并且这种手术方法切口比较大,不但会影响美观,且容易发生切口感染情况,还能够出现内固定外露情况,手术之后踝关节功能恢复速度比较慢。利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踝关节骨折,主要就是利用经皮空心螺钉进行内固定,先利用手法使骨折闭合复位得到满意效果,在此基础上利用经皮空心螺钉进行内固定,使骨折对位得以维持,该方法综合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点,可使单纯应用这两种方法存在的缺陷得以弥补。另外,该手术方法的手术切口比较小,比较美观,手术后切口感染及皮瓣坏死发生率会大大降低,同时这种手术方法侵入性操作相对而言比较简单,手术过程中出血比较少,手术切口愈合比较快,不必将骨膜剥离,可防止对骨折块周围血液供应造成损伤,对骨折愈合十分有利[7-8]。

综上所述,对踝关节骨折分别以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均可取得一定临床效果,其中闭合复位内固定方式更加理想,可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可选择该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

猜你喜欢

内踝优良率踝关节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内踝截骨术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内踝解剖型钩钢板治疗对粉碎性内踝骨折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ankle instability questionnaire for use in Chinese-speaking population
中老年大骨节病踝关节影像特征分析
踝关节骨折中内踝形态的三维CT研究
三踝骨折采用后踝一内踝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分析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踝关节损伤的正确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