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JCI标准改进医院设施和安全管理:以厦门某三甲医院为例

2018-01-26陈伯梅李志安牛建军段智文余兴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28期
关键词:后勤设施医疗

陈伯梅 李志安 牛建军 段智文 余兴华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发展,促使群众对医疗服务、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各方面需求的不断提升。在对医疗质量实施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我国不断探索创新并借鉴国外经验。“JCI评审标准”就是医院实施标准化管理时采用的一种国际公认的医院管理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法在我国医疗机构中得到广泛使用,该标准的理念与思路具备灵活性,将其运用到医疗设施及安全管理的具体实践中,是提高医院管理有效性和针对性的举措之一。

1 医院设施及安全管理与JCI标准

1.1 医院设施及安全管理

医院设施及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构成,是一种可重复的管理活动。为在过程中实现管理有序,使管理行为达到事半功倍的最终效果,应当选择符合管理对象实际情况的标准化管理方法。

医院设施管理的独特性在于以“人”为核心,以时刻保证设施的可及性、安全性、稳定性和舒适性为要点[1]。医院设施管理包括医疗设备系统、安全系统、医院运作等内容,以满足患者、员工、来宾不断变化的需求。

医院安全管理是围绕医院建筑结构牢固、动线与空间设计既符合人体功能原理又符合院感管理要求的管理,包括建筑物及其设备设施的安全、医疗设备和物资的安全、治安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涉及多方面的一个完整体系。

图1 JCI认证流程图

1.2 JCI标准概述

JCI是英文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的简称,是美国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on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JCAHO)于1998年成立的国际部[2-3],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全球范围内确立用于评估美国以外医院品质的权威机构[4],开展JCI认证的时间流程具体如图1所示。JCI标准是一种强调以患者安全为中心,以持续质量改进为核心的标准化体系,这恰好与医院设施管理及安全的要求相吻合。《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阐述的医疗机构管理评价标准包括:质量改进与病人安全(QPS)、治理、领导及管理(GLD)、设备管理及安全(FMS)、员工的资格与教育(SQE)等六部分内容[5],在对第5版JCI标准进行学习并综合厦门某三甲医院实践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与医院设施及安全管理相关的内容主要涉及QPS、GLD、FMS三个章节。QPS章节探讨的是医疗机构如何通过对医院结构、领导层及相关活动进行设置,不断改进流程以达到质量最优;GLD章节明确了医院各级领导者、管理者的职责,并指出各层级之间必须相互合作、协调统一以达到医院运转更有效率和效益的目的;FMS章节规范了医院设备、仪器安全的相关要求,目的是降低风险和提升医院硬件条件的安全程度。

2 基于JCI标准下的医院设施及安全管理举措

2.1 JCI标准下的医院设施管理及安全要求

结合厦门市某三甲医院实践管理经验,根据GLD(治理、领导及管理)、QPS(质量改进与病人安全)和FMS(设施管理及安全)三个章节相关条款的要求,医院应当设立三个层级的管理架构:一级组织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或类似组织,负责统筹全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管理内容围绕设施管理及安全、医疗质量与安全两大部分展开;二级组织是以设备管理及安全(FMS)章节的FMS.2条款要求为依据,医院应在安全防护管理、有害物质管理、应急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医疗设备管理、公用系统管理六个方面制定年度计划并检测计划实施效果,同时将这些计划的相关指标纳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指标体系当中;三级组织是设施管理及安全相关职能部门,如:设立质控科或质管科,负责制定和执行相关年度计划,管理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的日常工作。

医院应当持续不断监测和改进医院设施管理,提高运行效能和质量水平,确保医院安全。通过对工作流程合理规划、工作岗位合理设定和进行有效绩效管理的形式,能够使工作人员明确职责要求,同时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在节约资源的同时控制人力成本。因此,JCI标准明确指出后勤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必须学习使用PDCA、QCC、FMEA、HVA、RCA等管理工具。开展风险评估和风险分类管理工作,改进医院后勤服务和运行总体质量[6]。

2.2 JCI标准下医院设施管理及安全的举措

2.2.1 重新梳理管理体系,强化管理 基于JCI标准,厦门市某三甲医院重新梳理了质量管理体系,把后勤管理纳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范畴。总务、保卫、基建、危害物质等后勤相关安全管理计划由医院安全管理委员会集中制定,以季度为时间节点召开医院安全管理会议,会议要求院内负责放射安全、感染、实验室生物的安全管理委员会指派熟悉业务的工作人员参会并报告工作情况,由与会者共同讨论季度内医院安全管理运行状况,将会议纪要反馈至医院质量和安全管理委员会。

2.2.2 根据系统运行情况,制定年度计划 总务、保卫、设备、基建各部门根据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HVA)结果,结合日常运行管理情况,在审查前一年六大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的基础上重新拟定新一年的计划。将计划提交至医院安全管理委员会审议并在通过后实施。

2.2.3 各部门参照职责情况,实施年度计划 总务部门负责公用系统管理计划、应急管理计划实施,每季度开展一次水质监测,停电、停水、停气、电梯故障等方面的应急演练工作。保卫部门负责消防安全管理计划实施,每季度开展一次消防安全演练,确保每位员工,包括外包服务人员的消防技能培训到位。设备管理部门需要按照计划内容从预防性维护的角度,确保院内医疗设备安全并保证设备正常运作[7]。总务部门和保卫部门会同相关科室共同实施医院安全防护和有害物质管理计划,确保医院安全。具体做法如下:

(1)成立联合巡查小组,主动发现并整改问题。为做好后勤管理质量持续监测与改进工作,医院专门成立了由总务、设备、基建、保卫、医务、护理、药学、院感等部门人员组成的医院安全联合巡查小组,每月按照计划进行有关区域的联合巡查,主动发现问题并尽快做出修正。

(2)搭建服务平台,服务临床一线。为提高协作效率,更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总务部门、保卫部门对外设置统一的服务热线,后勤管理部门在接到服务要求后确认任务性质,有针对性的将其分配到下设部门。这种分配任务的方式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能够考虑到部门内与部门外协调统一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组织体制障碍的清除。

(3)创新后勤管理组织形式,着眼员工绩效。医院后勤是一种能够对医疗一线起到支撑作用的系统,管理过程中应当注意建立健全组织形式与工作机制。采用科学方式设立岗位,按照实际需要精简高效的调整人员分配,确保工作人员明晰自己职责要求,员工能力与岗位职责相匹配是保证医院后勤管理科学合理的关键。

国内许多医院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各层级目标形成分层负责的管理制度[8]。为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厦门市某三甲医院也实行了目标管理,根据目标管理的相关理论,首先应当明确医院运行的整体目标,再根据运营的要求将总体目标分解到各个职能部门,使职工有努力方向且目标与医院整体目标一致。

绩效是工作成果的一种量化反映,医院绩效客观反映了医院的业绩、效益、经营管理状况[9]。对院内职工实行奖惩有据的绩效管理,从结果和过程两个角度衡量职工目标完成情况,能够提升职工自我管理主动性,是一种公平且得到职工普遍认可的考核模式。

3 结果与成效

通过对JCI标准的学习和运用,医院在医疗设施及安全管理方面实现一定成效。在逐渐深入实践JCI标准的过程中,医院逐步达成强化管理的目的,这是医院能够走向国际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通行证”[10]。伴随各项后勤管理改进措施顺利推进,后勤人员不仅强化了对医疗工作的认识,还在医疗服务的责任感和专业程度上得到相应提升。这对拉近后勤人员与一线医疗工作者、患者之间距离,加深双方亲切感、信任度有很大帮助。这种良性互动能够保障医院正常、高效运行,保障医院设施、设备等所有物资财产安全,进而保障患者、家属、访客、员工等医院所有人员的生命安全。

猜你喜欢

后勤设施医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民生设施非“摆设”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后勤服务
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设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能力生成探究
新形势下完善军队后勤管理体系的思考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