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术联合体位管理对产程进展的影响分析
2018-01-26
椎管内给药无痛分娩在临床上已开展多年。目前对于在无痛分娩情况下,对孕妇进行体位干预还是自由体位,仍存在一些争议。2017年1—6月我院对197例孕妇采用无痛分娩术联合体位管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1—6月在我院住院待产的孕妇197例为观察组,年龄21~35岁,平均(28.9±5.2)岁,孕周37~42周,平均(39.6±1.4)周;选择同期在我院住院待产的孕妇195例为对照组,年龄21~35岁,平均(29.1±4.8)岁,孕周37~42周,平均(39.5±1.6)周。所有孕妇均为初产妇,足月单胎头位,头盆评分大于7分,骨软产道正常,估计胎儿体重低于4.0 kg,无病理妊娠及妊娠合并症。两组孕妇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两组孕妇均于宫口扩张大于3 cm后,由麻醉师行硬膜外穿刺,置入导管并固定,将导管连接自控电子镇痛泵,持续输注罗哌卡因和芬太尼。观察组进行体位管理:通过B超、腹部触诊和胎儿囟门确定胎头方向,根据胎位指导孕妇体位。胎头为枕前位和枕横位时,指导孕妇取胎儿胎背对侧卧位;胎头为枕后位时,指导孕妇取胎儿胎背同侧卧位,此时含胸微躬腰部,屈膝,右侧大腿微屈贴床,最大程度后伸,左侧大腿上收与脊柱纵轴成直角。宫口开全进入第二产程后,孕妇在宫缩时双手抱膝,髋关节和膝关节保持高度屈曲,膝部最大程度外展靠近胸部。对照组孕妇取自由舒适体位,宫口开全进入第二产程后取膀胱截石位分娩。
密切监测孕妇生命体征、胎心、宫缩,1 h做1次阴道检查,了解产程进展。根据监测情况予行人工破膜或缩宫素静脉滴注。产程进展不良或出现胎儿宫内窘迫,经积极处理无效时,行剖宫产结束分娩。比较两组孕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妇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程时间及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及剖宫产率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三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2例(1.01%)出现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5例(2.53%),对照组产妇11例(5.64%)出现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18例(9.23%),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产后枕后位、枕横位为异常胎方位,可转为利于自然分娩的枕前位,亦有可能进展为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而后者可使胎头下降受阻,宫口扩张延缓、阻滞,是造成头位难产、剖宫产的常见原因[1]。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及临床实践证实,通过改变产妇体位可纠正胎位异常[2-3]。
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在胎体重力和羊水浮力的作用下,绕自身纵轴产生旋转运动。胎头内旋转对胎儿能否以枕前位娩出十分关键[4]。胎头为枕前位和枕横位时,指导孕妇取胎儿胎背对侧卧位,由于胎儿的重心在背侧,可促进胎头以最小角度向前旋转。胎头为枕后位时,指导孕妇取胎儿胎背同侧卧位。若此时孕妇取仰卧位,胎儿脊柱躺在母体脊柱上,且胎头易顶压在耻骨联合上,重力作用使胎背下沉,造成子宫收缩通过胎儿脊柱传导的胎儿下降的方向与产轴形成一个夹角,不利于胎头俯屈、旋转至枕前位,进而易形成持续性枕后位。取胎儿胎背同侧卧位,使胎儿脊柱离开母体脊柱,胎背重心前移,产力和自身重力、羊水浮力使胎背转向孕妇腹部的前方,带动胎头枕部向前旋转,促进枕后位转为枕前位[5]。同时侧俯卧位时,孕妇的腰椎下凹,解除了骶岬对子宫的压迫,胎头向前旋转的空间增大,更有利于胎头进行内旋转[6]。第二产程中,仰卧屈膝可拉直腰椎与骶椎,减少骨盆倾斜度,使胎儿纵轴与产轴保持一致,且增加了胎儿向下和向外的重力,而髋关节和膝关节保持高度屈曲可上抬耻骨联合,增大骨盆出口前后径,有利于胎头俯屈并向枕前位旋转,顺利通过耻骨弓[7-8]。
表1 两组产程时间及分娩方式比较
无痛分娩和体位管理是相辅相成的。无痛分娩可有效缓解宫缩疼痛,使孕妇良好地配合体位管理,提高了纠正胎位异常的几率。本文结果提示无痛分娩术联合体位管理可促进产程的进展,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