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开展有效小组合作
2018-01-25邢立群
邢立群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大学中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利于教育功能的发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小组合作 优点 问题及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0-0177-02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学生不是形式上的一起学习,而是小组成员之间积极的、互动的、互助的一起学习。在学习中渗透“合作”的思想,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中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利于教育功能的发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
一、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自学能力,但学生的基础和能力不同,学生通过和其他同学共同学习,比通过单独学习和单独思考更容易发现问题,站到同一层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激发求知欲。也可以有效解决学生课堂玩手机和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老师引导得法的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可使学生学会自学,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主动质疑教材,提出问题,并积极查阅资料,锻炼搜集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学生课堂小组展示,可以使任课教师明白哪些是学生无法理解或理解有偏差的问题,需要重点讲解引导,为教师的教学“减负”,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3.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大学生已有一定的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学生虽已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但实践少,不明白自己的弱项在哪,有的同学小组展示时,不会调整背景、不会切换PPT放映模式等,通过小组合作制作PPT,学生互相交流,可以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搜集资料,制作PPT,利用PPT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短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
4.实现优势互补,弥补学生的不足
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强,但语言表达能力较弱,而有的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搜集资料强,但搜集的资料没有针对性。通过小组合作,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自我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听取别人的想法,通过对照鉴别,检验自己和他人学习的正误,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内容、讲解时不知道如何举例说明、不知道如何表达的内容互相探讨,实现优势互补,改善学生的不足点,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5.锻炼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和手机的普及,学生之间进行的同龄人交流越来越少,下课后,许多学生都是拿出手机浏览,但在讲台上展示自己讲解的知识点时,紧张的语无伦次或照本宣科。通过小组合作,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为了互相交流见解,学生一方面要充分理解别人所说的话,同时又要寻找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因而可以促进言语理解与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中的互相交流,在较大范围内说话,在讲台展示PPT,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不知道怎样合作,以为只要说了话就算是合作了,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如何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下面总结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一些感悟。
1.分组分工要明确
分组时,小组规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构成,规模不宜过大,因为过大,一些成员可能被动听取,主动参与者的数量反而下降。在最初的合作学习中,发现有的同学虽然分组,但不参与小组讨论,不参与PPT制作,讲解时由一位同学上台讲解,其他同学滥竽充数。所以在小组合作中要分组分工明确,根据教学内容一般分为6-8人,每组选一位小组长,经过小组讨论后,由组长把学习内容分配给每一位同学,由每一位同学自己制作PPT,自己搜集案例、图片等资料,组织语言,上讲台展示讲解,这样可以让学生有压力后产生动力,使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锻炼。选择组长时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选择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具有初步的组织能力,愿意对学习差的同学提供帮助的同学担任组长。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所谓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现在的学生很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精神。教师设置的小组合作一般必须通过群体合作才能取得较好结果的活动,这可以使他们更多的与同龄人接触,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运用智力和发挥能力去努力获取结果。这种不着痕迹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将潜移默化的改变他们的为人处事方式,把合作变为一种能力。在合作学习的时候,教育学生不但要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积极参与讨论,遇到自己不理解或不会表达的内容时和小组成员探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轻声,小组间不要互相影响。在反复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选择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的题目
小组合作学习的题目不能太简单,每一个学生信手拿来就能侃侃而谈;也不能太难,里面的内容学生大部分看不懂,无话可说或照本宣科。选择小组学习题目时,尽量选择与前面知识相关但又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题目,这样既可以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点,又可以加强对已学内容的理解记忆,同时促使学生思考分析问题,锻炼思维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
4.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规则
为防止有些同学滥竽充数,可以制定一些规则给学生以压力。要求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制作PPT,上讲台讲解时,要结合自己的理解适当解释,在评价考核时,根据小组集体制作PPT的效果,小组成员讲解的效果综合给一个小组成绩,以促使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集体合作学习,同时根据小组成员个人制作的PPT效果和讲解上对知识的理解,在小组成绩的基础上,给讲得好的同学高5-10分,照本宣科的同学低5-10分,激励每个同学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同时要求小组成员讲解时要先想好后表达,作有准备的发言,不东拉西扯,不讲与学习无关的话,尽量在规定恰当的讨论时间内说完,以诱发学生的紧迫感,逼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效率,深化讨论。
5.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是需要的,但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也是非常必要的。高效的课堂不但要鼓励学生“爱讲”,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听”,倡导学生“多思”。在小组合作展示学习效果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要求学生具体做到:一要耐心听讲,特别是当同学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再用恰当的方式指出不足,要保持安静,不要交头接耳。二是用心,倾听别人发言,使自己从中得到启发,以触类旁通,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努力记住别人发言的要点(适当作笔记),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最后老师可以通过随机提问或相关的练习题等手段激励学生有效倾听。
6.教师要适当点评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作为“导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迪,学生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意识有目的地思维探索活动。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学生小组展示后进行适当点评。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点评时多表扬,指出小组展示中有哪些优点,哪些同学的优点需要大家学习。然后指出PPT中有哪些问题值得学生注意,明确指出哪些类型的讲解需要避免,并指出小组展示的小组之间的差异,使学生了解下次小组合作学习中努力的方向。
合作学习不但使学生取長补短、集体钻研、共同进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最大限度的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中懂得协作的重要并在其中获得成功、得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