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韩动物类成语分布对比与对韩成语文化教学

2018-01-25杨翠兰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2期

杨翠兰

摘要:动物类成语无论在汉语还是韩语中都数量可观,是成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汉韩动物类成语中不同动物类别的分布进行对比并分析造成差异的文化因素,能够在加深对自身文化理解的同时,加深对韩国文化的了解;通过探讨针对韩国留学生的成语文化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对韩国留学生的成语文化教学效率,并有助于中华文化的对外宣传推广。

关键词:动物类成语;分布对比;成语文化教学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12.047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12—0169—03

由于动物与人类生活密切联系,因而动物形象在汉韩成语中出现的频率都比较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地理环境、饮食文化传统差异等原因,汉韩动物类成语在不同动物类别的分布及文化内涵上均存在一定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对中韩跨文化交际以及对韩汉语成语文化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汉韩动物类成语分布对比

针对上述汉韩动物类成语,我们分别按照“家畜”“家禽”“飞禽”“狮虎”“四灵”“蛇鼠”“狐狼”“昆虫”“游鱼”“甲壳”以及“其他”等十一个类别对其所包含的不同动物类别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其中“家畜”类包括猪、羊、牛、马、驴、猫、狗、兔子、骆驼等动物;“家禽”类包括鸡、鸭、鹅、鸽子等人工豢养的禽类;“飞禽”类包括鹊、鹤、鹭、鹰、莺、鸦等以及在成语中被以“鸟”统称的野生禽类;“狮虎”类包括狮子、老虎、豹子以及熊等凶猛的走兽;“四灵”类包括龙、凤、龟、麒麟等四种古代人们认为有灵性的动物;“蛇鼠”类主要包括蛇和老鼠两种动物;“其他”类包括了象、蜘蛛、猿、猴、刺猬、鹿、獐、狍子等上述十种类别未能涵盖的其他动物。

在统计的过程中,对于同时含有两种动物名称的成语,我们将其分别计人相应的动物类成语,如“龙吟虎啸”这个成语同时含有“龙”和“虎”两种动物,因此这个成语分别计入“四灵”类和“狮虎”类成语,依据这个原则,我们共获得汉语动物类成语573个,韩语动物类成语276个,其具体分布如下页表格:

(一)不同动物类别分布的相同点

家畜在汉韩两种语言的成语中所占的比例都是最高的,分别为31.9%和45.7%。

在诸多生命形态中,动物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在漫长的历史进化过程中,人类豢养和驯化了一种又一种动物,这些动物有些用于帮助人们的日常劳作,如牛、马等;有些用于满足人们早期果腹、御寒的生理需求,如猪、羊等;有些用于人们的观赏把玩,成了人们的亲密朋友甚至家庭成员,如猫、狗等。

此外,含飞禽的动物类成语在汉韩成语中的占比都比较高,分别位居第二、第三位。

(二)不同动物类别分布的不同点

虽然含有家畜的动物类成语在汉韩成语中所占比例均是最高的,但汉语家畜类成语中占比最高的是含“马”的成语,而韩语则是含“狗”的成语。汉语含“马”的成语共计77个,占动物类成语总数的13.4%,占家畜类动物成语的42.1%;韩语含“狗”的成语共计66个,占动物类成语总数的23.9%,占家畜类动物成语的52.4%。

除此之外,汉语成语中占比在前四位的分别是家畜类、飞禽类、狮虎类、四灵类(后二者并列),占比在后三位的分别是甲壳类、其他类、昆虫类;韩语成语中占比在前四位的分别是家畜类、游鱼类、飞禽类、甲壳类,占比在后三位的分别是狮虎类、四灵类、狐狼类,呈现较大差异。

二、汉韩动物类成语分布差异的原因分析

由于地理疆域、饮食习俗等差异,汉韩动物类成语中不同动物类别的分布呈現出较大差异。

(一)地理环境因素

中国是一个大陆型国家,国土面积广袤,因而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常常要借助于牛马等大型动物进行运输,此外,马作为战争中的重要作战利器,在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因此,诸如“马到成功”“马革裹尸”等含“马”的成语在汉语成语中占比最高。

中国还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国家,加之国土面积广阔,因而大型凶猛的肉食动物,尤其是虎类较多,因此,诸如“虎踞龙盘”“龙潭虎穴”等含“虎”的成语数量较多,因而狮虎类成语占比较高。

(二)饮食习俗因素

中国人的祖先很早就懂得驯养“猪马牛羊狗鸡”等六牲来获取肉食,但由于牛马是农耕时以及战争年代最重要的生产工具和作战武器,因此很多时候牛马等大型动物不允许私自宰杀。同时,羊是重要的祭祀物品,因此牛羊肉就显得异常珍贵,从先秦时期一直到明清中期,牛羊肉都是比较珍贵的肉品,只有在贵族阶层才有机会享用,宋代苏东坡在杭州发明了“东坡肉”,才让猪肉登上大雅之堂,直到明清中后期猪肉才开始逐渐流行开来。因而,在“猪马牛羊狗鸡”等诸多动物中,由于中国人特殊的饮食偏好而保存在成语中的相对较少,即使含有马、狗的动物类成语占比较高,这也与中国人的饮食偏好关系不大,而更多地与马作为战争武器和运输工作以及狗作为看家犬的关系更密切。

三、针对韩国留学生的动物类成语的文化教学策略

成语由于具有意义凝固、结构稳定、文化意义丰富等突出特点,既是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兴趣点同时也是难点所在,同时由于动物类成语在整个汉语成语词汇系统中相对于其他类别的成语占比较高,加之汉韩动物类成语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因而深入研究针对韩国留学生的动物类成语文化教学意义重大。

(一)引导学生分析动物形象,进而理解由动物特性引发的比喻义、引申义

比如,老鼠的形象比较猥琐,而且喜欢在黑暗中行动,经常偷食人类粮食,破坏器物等,因此,汉语中含“鼠”的成语大多含有贬义,如“抱头鼠窜”“贼头鼠脑”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图片、视频等手段形象地呈现老鼠这一特殊形象,使学生能够结合其形象特点加深对成语的理解。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采用猜谜等游戏方式进行成语学习。

当然,众多动物形象具有多面性,如老鼠由于生殖能力强、行动敏捷等特点,由此又引申出生命力顽强、头脑灵活等意义,对此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二)分析成语的文化源头,引导学生理解某些动物类成语的文化映射

汉语之所以存在大量四灵类成语与中华民族的精神崇拜有很大关系,中华民族自称为龙的传人,龙代表着威严与尊荣以及至高无上的权力,他法力无边,往往能在关键时刻腾云驾雾、呼风唤雨。因而汉语中大多与龙有关的成语都具有褒义,如“龙腾虎跃”“龙马精神”等。

教师应结合传统文化来讲解这部分成语,这样不仅能够强化韩国留学生对于这些成语的理解,同时也能对中华文化的对外宣传起到一定作用。

(三)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切身感受动物类成语的文化内涵

人对事物的最深刻的感知往往来自于自身的感觉器官,情景教学法就是创造一个具体情景,让人亲身经历以获得切身感受。场景的创设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如图片展示,实物展示,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联想等。

(四)进行汉韩成语对比分析

自商末周初中韩两国开始接触以来,韩国便长期接受汉字及其汉字文化的影响,在此过程中,韩语吸收了大量的汉语成语以及成语元素,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根据大韩民族的文化特色对其中的部分成语进行了改造或自造,使得汉韩成语在形式或意义上呈现一定差异。因此,在教授这部分动物类成语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做汉韩成语对比,在对比中加深成语理解。如,学习“与虎谋皮”“佛口蛇心”“以蚓投鱼”“青梅竹马”等成语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韩语中的“以虾钓鲤”“虎前乞肉”“蛇心佛口”“竹马故友”等相关成语进行对比分析以加深理解。

四、结论

对汉韩动物类成语中不同动物类别的分布进行对比并分析造成差异的文化因素,不仅能加深对自身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加深对韩国文化的了解;对韩成语文化教学策略的探讨有助于提高对韩国留学生的成语文化教学效率,并有助于中华文化的对外宣传推广。

[责任编辑:盛暑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