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儿美术课外教育中的分期教学

2018-01-25马万一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少儿课外美术

马万一

摘 要:在从事绘画艺术和少儿美术课外教育的历程中,有很多问题像乐曲中优美的旋律一样在我的心头萦绕好多年,尽管我们起初不能估计它们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然而我们还是很佩服和欣赏它们的吸引力,直到我们的内心开始追寻最初的缘由。

在多年的少儿美术教育工作中,我常常为那些出自儿童之手的绘画作品所感动。儿童用自己的“眼、心、手”表达出他们的感知世界,是那样的激动和强有力的表现。看着他们的作品,我常常扪心自问:我们的教学是否会破坏了孩子们的这种天赋?带着这种疑问,我在自我学习过程中以及少儿美术教育实践中,与多位专家学者探讨了这个问题,并将论文研究方向定为:少儿美术课外教育中的分期教学,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及鼓励。

关键词:少儿;美术;课外;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8)10B-0123-03

一、国内少儿美术课外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新中国成立至今,少儿美术课外教育大致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由原国家副主席宋庆龄女士倡导下全国各地由官方興办的少年宫(少年之家),作为少儿课外教育机构,教师由当地一些有名望的优秀美术工作者来担任,学员大多来自各个中小学校选拔出来画画好的学生,教学内容多为单一的石膏几何体、石膏头像写生、速写、人物头像素描与色彩写生、国画初级入门等绘画课程;第二阶段是指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全国在各个行业学科方面涌现出了各具特色的校外培训机构,由于与国外思想学术学说快速对接,在美术领域的教学方面表现得非常活跃,大大促进了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美术教育家,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杨景芝老师和关小蕾老师,她们在少儿美术课外教育领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理论和教学方法,杨景芝主编的《中国当代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从出版到现在,一直受到我国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推崇和借鉴。她赞成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分阶段教学传授知识与技能,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限制儿童的想象力,主张少儿美术教育要发展儿童的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关小蕾主编的《儿童学画》给我国少儿美术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贡献,她认为当代美术教育重视培养创造性人才,而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正在于它能使孩子们创造思维得到发展,并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儿童美术教育有它特定的内容和意义。

当下少儿美术课外教育在全国呈现出更加繁荣的景象,这种景象大致由以下几个方面促成:

1.教育的产业化与产业链的形成。

2.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其加大了对儿童教育的投入。

3.国家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在少儿美术课外教育方面,全国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程,美术工作者根据自己的艺术修养认识和爱好各自编制自己的课程,在课外教学上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5.全国美术专业联考的统一化。

二、少儿美术课外教育中的分期教学

少儿美术课外教育不单单是学习技能方法,而且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阶段少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对他们进行分期教学,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对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在方法上和技术上进行一定的指导。

1.涂鸦期:一般是指3岁以下的幼儿,这一阶段的幼儿往往到处乱画,看似无目的、无想法,也没有什么规则与秩序,因为幼儿语音表达方面的不足、我们很难想象出他们表达的是什么,这一时期的表现大多出自他们的本能,还不能看出在绘画上有何天赋,在这个时期无需“专业”教育指导,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纸笔让他们尽情“乱画”,也只有他们知道自己在画什么,大人们能做的只是鼓励和支持。

2.象征期:一般指3~5岁的幼儿,当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能为自己的画起名时,就是象征期。这一时期的儿童表现出了以符号代替形象,因为自身能力有限,他们把看到的景象如房子、树木、人、动物、植物、汽车等用一些简化的图形和符号表示出来。简化为三角形、方形、圆形等各种图形,他们大多凭记忆来画画,这一阶段想象力在他们的画面中表现出来,在颜色使用上他们喜欢用强烈的、纯度高的颜色来画,从涂鸦期进入象征期的孩子们常常画一些“蝌蚪人”,即把四肢画在头上,一段时间后,他们画的画会象征性地画上一些穿衣服的人,四肢也不再是用单纯的几根线来表示,而是会用长方形或圆柱来表达。这一时期,在教学上安排孩子们“随意画”,在游戏中导入画画,多做玩色游戏,例如,用色块的排列填充、撕贴和手工等,每一个孩子的“作品”均应得到肯定与表扬,在没有任何约束的环境下,孩子们自由发挥想象,启发他们用最简单的线、色块画自己的东西,不能提供任何绘画作品作参考,也不能对着物体写生练习,更不能讲知识技能,要充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通过各种表扬鼓励激发孩子对画画的欲望,增强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意向表现期:一般是指5~8岁的儿童,随着儿童自身的发育,在生理上与心理上他们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幼儿转变成儿童,他们参与家庭生活、社会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在幼儿园与同龄小朋友的接触与交流中,他们在各个方面都在进步变化,这一时期对身边的任何事情都会产生好奇。这一时期儿童的想象力最为丰富,预示着他们儿童画作品进入黄金时期。在绘画上他们天马行空,想到什么就去画什么,没有什么能束缚他们,只要见过的东西都能随手画出他们自己的感觉,想象力异常丰富,同时创新更是他们的宝贵财富,他们能把各种有关系没关系的事物恰到好处地融在画面里,让我们大开眼界,为他们的想象力所折服。

在这一时期的教学开始有了一定的目的性和指导性。孩子们也会给自己的作品起名字,可以通过讲故事、看电影、游公园、玩游戏以及儿童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有针对性地命题画画,材料不限,手法不限,不提供范画,老师只能是他们的助手,辅助鼓励他们完成创作,告诉孩子们他们的作品同大师们的作品一样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荣誉感。在手工课上孩子们相互协作来完成手工,在此过程中,学会交流、分工、帮助、合作、协同等等,培养他们有健全的人格。对于好的行为,应该鼓励与表扬,让他们从小有健康的心理。

4.视觉写实期:这一时期主要是指8~12岁的儿童。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有了很大的变化,思维能力有了进步,有些孩子有了很强的主见,开始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怀疑,更加好奇,对自己之前的儿童画感到不满,真实性与想象力发生了矛盾,性格上从表象的欢乐到独自一人时的发呆,真实的世界与之前相差很大,物体变得立体了,物体间有了空间距离,物体会相互遮挡,色彩也并非只有那几种强烈的色彩,这一时期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他们,很大一部分孩子从此就会关上画画的大门。

这一时期的教学是整个少儿美术课外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时期,少儿美术课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但同时结合孩子们这一时期的特点,要加入新的知识与一定的技能训练,不能枯燥机械地模仿或对景写生。在教学中,要讲解一些知识观点,并列举古今中外大师们的故事。

A.画画没有唯一标准,哪种可能都可存在

B.画画是一种表达方式,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C.罗丹;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D.毕加索:我一生都在向儿童学习

E.学习技能方法是为了能力的提高

F.素描教学是训练你的“眼睛、脑子、手”的协同能力。

G.安格尔:把技能变成本能

通过以上一些观点,让学员们对美术史、艺术发展史及当代绘画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减少他们的压力,使其放飞心灵,用画笔去表达,“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

5.写实期:一般是指12~15岁的少年儿童,他们大多已经上了中学,进入少年儿童这一时期,生理心理心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孩子在画画方面的兴趣逐渐减弱,能力下降,进入了抑制期,对绘画失去了兴趣。而又有些孩子在兴趣和能力上稳步提升,求知欲望更加强烈,对体积、空间、个性、色彩等方面都更加投入,他们往往把自己的理想定为画家或美术老师,为此,他们有了艺考生的前期学习阶段,这一时期在教学上必须有一套更加完美的教学计划,教师要给孩子在教学上多看优秀作品,提高审美能力,知道什么是好的作品,眼力上去了,画画才能上去,鼓励每个同学掌握知识点,学习优秀作品中的技能和方法,提倡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作为老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时代接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三、结论

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让美术课外教育在少年儿童的素质教育与健康成长中发挥作用。今天的社会是复杂多元的,各种文化艺术百花齐放,互联网时代变得透明了,绘画艺术帮助我们跨越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差异,从而进行相互学习和了解,绘画艺术成为桥梁與纽带。同时要发扬我们自身的文化特点,文化要自信,从小让孩子们了解我们的文化,热爱我们的文化,认识我们的绘画艺术,尊重我们的文明以及对世界文化艺术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我们的家人、民族、社会、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景芝.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

[2]关小蕾,郭伟新.儿童学画[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少儿课外美术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美术教育中少儿绘画情感激发的探索与实践
沈阳市少儿游泳运动员比赛中常见犯规动作的调查与分析
少儿声乐教学的三点建议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