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TEM教育理念下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探析

2018-01-25韩晓旭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STEM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实施

韩晓旭

摘 要:随着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STEM教育理念因其独特的内涵逐渐受到关注,而综合实践活动与其某些特质相符合,因此,本文借助STEM理念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进行分析。首先,提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存在的问题:对课程内涵理解不到位,课程主题缺乏生活性和教师存在教的倾向;而后从三个方面说明在STEM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建议:创设学习情境,提倡小组讨论,注重过程性评价。

关键词:STEM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实施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8)10B-0040-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这门课程的设置希望学生能够从社会、自然世界中获得体验,使知识与真实情境相结合,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生活经验。而STEM教育基于跨学科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以及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获得融入生活和社会的综合素养。这两者在理念上是相契合的,在主体与环境的对话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知识体系,因此,本文在STEM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进行探讨。

一、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从其本身来看,指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生活之中,使其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显示出独特的价值意蕴,为课程发展注入活力,然而,受当下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开展过程中凸显出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理解不到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比于其他传统课程,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整体性、自主性和实践性,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忽视了其独特之处,将其等同于学科课程,采用传统的目标、过程及结果的直线型教学模式,教师依旧主导课堂教学,过分干预学生的自主选择,弱化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科特性。另外,人们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认识不清,把它视为活动课、德育课或是校本课程,影响该课程的实施效果。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缺乏生活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在于立足每个人的整体生活,在真实的生活中开展研究活动。但某些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却忽视了生活性原则,在确定主题时为了彰显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性,刻意拔高选题层次,选择某些前沿、高端的话题,诸如“机器人研究”“转基因技术”等。对学生来讲,这类主题离学生的生活很远,无法使他们从参与的过程中获得对生活世界的理解与感悟。

(三)教师的指导存在“教”的倾向

有某项调查显示,不少教师在主题选择、活动组建过程中未能尊重学生的意愿,存在教学生活化的倾向。教师往往制定一些常规的活动计划,让学生先调查、再思考,最后讨论得出相关结论,这种模式化的方法使得学生仅仅是为了研究而研究,其中缺乏学生思维激发的过程,这种无意义的教不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探究习惯。

为了改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当前的实施局面,为其注入发展动力,尝试从新的教育视角——STEM教育理念入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新思路。

二、STEM教育理念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STEM教育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教育的简写,提倡跨学科教育,使用多学科的思维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STEM教育的出发点在于使学生接受跨学科课程培养,以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STEM教育提倡多学科融合,具备以下核心特征:跨学科、趣味性、体验性、情境性、协作性、设计性、艺术性和实证性等。STEM教育在跨学科的背景下解决生活化、情景化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思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正是由于上述STEM教育理念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一)STEM教育有助于保证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STEM教育强调由学习者独立或者集体提出问题,教学的过程中不是由教师来预设问题,规定学生应该做什么,教师只是充当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STEM教育中蕴含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不谋而合,有助于改善目前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存在过多“教”的现象,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个体自由得到充分发展。

(二)STEM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跨学科思维

STEM教育注重跨学科教育,运用数学、科学和技术等学科来解决真实问题,为学生思考问题提供多个视角。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也应是以一种整合的形式出现,它虽包含四部分内容,但这些内容并不是割裂出现的,而是以一种融合的方式进行,比如,可以根据具体问题选择某一部分为中心,其他部分或者学科为辅助,尽可能综合、灵活地组织课程。

(三)STEM教育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

STEM教育注重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强调知识的获得立足于生活,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发现和探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生活世界的理解,使实践与理论相互结合。STEM理念强调教育的生活性符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注重学习者与自然和社会的互动,相比于获取知识,它更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

三、STEM教育理念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建议

目前,我国一些中小学根据《纲要》精神展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切入,引导学生探究物质世界、关注社会生活、感悟自我成长。上述观念加速了当前课堂的转型,课堂更加关注个人生存、社会发展以及个体的反思,而这一转型恰好与STEM教育理念的内涵相契合,运用跨学科和研究性思维关注学生生存的真实环境,关注個人、生活以及知识的获得,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

STEM教育是真实问题情景下的教育,学生面临的是一个个劣构、复杂的学习问题,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需要把问题转化为可操作的项目,学习的实质就是解决问题和完成项目的过程。这实际上是一种建构主义思想,设计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或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独立思考和同伴合作的方式,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或完成项目,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获取和理解知识。而綜合实践活动课程就其本质而言,既是生成性的课程,也是研究性课程,两者有许多地方可以互相借鉴。因此,本文希望借助STEM教育中以项目为中心的理念,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提出合理建议。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首先要预设学习情境,教师可以以案例的方式呈现,案例的选择要源于现实,是学生身边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这样,学生才有兴趣积极投入问题解决。其次,将案例的背景信息在课前发给学生,鼓励他们自己阅读材料并查找与之相关的资料。在充分了解资料的基础上思考案例中的相关问题,尝试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者问题。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注意保证其整合性,像那种课后练习题不能算是问题,涵盖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性问题才值得我们去思考。

(二)提倡小组讨论,发挥合作学习的价值

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兴趣、年龄和特长等自发组成合作小组,组内成员先进行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并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之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对组内的讨论结果进行展示,实际上这个过程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化理解。教师在这个阶段是指导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几个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组织学生继续展开讨论。最后,经过再一轮的讨论与指导,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可以写出来也可以说出来,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注重过程性评价,合理评估学习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并不是学生的考试结果,因而在评价时更应注重过程评价以及成果展示。形成性评价可以通过设计活动记录表、学生课堂参与度以及同伴讨论的表现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反映学生在课堂的思维表现。成果展示则是希望通过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来进行评估,例如,学习日记、资料记录和成果作品等,主要是关注学生从课堂上获得了什么,而不是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参考文献:

[1]秦瑾若,傅钢善. STEM教育:基于真实问题情景的跨学科式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17,(4).

[2]余胜泉,胡翔.STEM教育理念与跨学科整合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5,(4).

[3]钟启泉.综合实践活动:涵义、价值及其误区[J].教育研究,2002,(6).

猜你喜欢

STEM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实施
体现STEM教育特征的中职Flash实训教学设计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STEM教育中心:美国STEM教育新发展
例析“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浅谈STEM教育及其对我国物理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