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大学生新媒体阅读习惯分析高校校园新媒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8-01-25常圳宇

新媒体研究 2018年20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微信公众号

摘 要 以“四川学联新媒体调查”统计数据为基础数据,分析四川地区高校大学生新媒体阅读习惯,对目前高校新媒体运营现状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促进校园新媒体建设。

关键词 校园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大学校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0-0034-02

1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中的现状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与运用,微信公众号以它基于微信App的极高使用率在众多新媒体平台独占鳌头。在高校新媒体组织建设中,从学生会、研究生会、社团联合会等校级、院系级组织到社团、班级团支部等组织,均有微信公众号并作为重要的对外宣传渠道。但多数的学生组织仅把其作为一个“公告栏”使用,未突出对外宣传的作用,运营管理混乱、选题不当等问题成为目前高校新媒体运营中存在的显著问题。

2 四川地区大学生微信公众号阅读时间段分析

问卷“四川学联新媒体调查”中对“四川地区大学生微信公众号阅读时间段”收集了16 047份有效问卷,分析出四川地区阅读公众号时间以21点以后居多。从大学生的作息时间来分析,21点以后是忙完了自己一天的学习和其他工作的休息时间。其次较多的是18点—21点,通过数据表明在18点以后占据全天阅读时间的57.92%。那么,微信推送的时间段不宜早于18点。由于微信公众号的改版,按普通公众号一天一次推送机会。建议在21点以后进行推送,以达到阅读人数的最为优化。在每晚9点以后进行推送,可以有效的编发当天的如会议、学生活动等文稿,提高与突出新媒体平台的时效性与学生参与的互动性。

3 以“四川学联”微信公众号为例分析大学生所关注的推送内容

四川省学生联合会是由四川省大、中学校学生会、研究生会组成,团结全省各大、中学校学生。“四川学联”微信公众号是四川省学生联合会唯一官方微信公众号,粉丝构成以在川就读的研究生、本、专科学生为主。

根据对问卷“四川学联新媒体调查”中对“你更关注哪种类型的推送”收集16 047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同学们关注的大致可以分为“与自己相关”“与学校相关”“与时事相关”三个类别。

综合图示数据,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了从“四川学联”微信公众号角度出发的“三贴近原则”。贴近四川,即“与时事相关”,报道发生在四川的时事新闻,让同学们更加希望关注到发生在四川身边事。贴近高校,即“与学校相关”。在选题中选择高校相关的内容,学联是高校学生会的联合组织不报道高校那还要报道谁?与自己相关,即“贴近学生”。微信公众号只是一个服务学生的载体,所发的内容应该是能够和同学们起到“心灵感应”的,才能让同学们感受到学生组织是同学们身边的学生组织而不是一个空壳。

同样,要想运营好高校校园微信公众号,就必须要知道同学们所需要的东西。而不是闭门造车,感觉大家需要什么就推送什么。

4 高校版“三贴近”,聚焦高校微信公众号存在问题与对策

当前高校微信公众号存在着“缺乏原创,同质化严重”“更新速度慢,没有对热点事件进行有效更进”“受众范围局限,缺少强有力的自我推广”等问题,采取“三贴近”的原则对现阶段的问题进行解决。一是贴近同学日常生活。在制作微信推送前,要站在同学们的角度上看。这个和我是否有关系,我是否有这个意愿来阅读。作为同学们身边的公众号,理应多做一些和同学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以及大家所关注的内容。如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川影那些事”微信公众号,曾专题推送学院停水信息、暖心大巴开通时间等诸如此类的便捷信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是贴近同学学习生活。在制作微信推送时,参考“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普通话水平测试”等重要考试期间,制作相关推送便于同学们开展备考工作。例“四川学联”微信公众号,制作“英语四六级”报名相关推送涨粉3万余、阅读量菜单栏访问超过1万余。三是贴近学校重大活动。作为学校新媒体平台,尤其是院系级微信公众号。在参与学院重大事件的推送中,应当贴近本院系学生所在项目进行报道。越是基层的新媒体组织,越是能够在同学中间取得较高的关注。例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导演系公众号“川影导演系”,在学院期末考试前推出了《搞事情|不看你会“挂科”的考试攻略》。通过在续学校期末考试前,通过采访各专业老师推出有趣、好玩的备考攻略。使得该公众号开始有了影响力,也通过此次的推送为公众号积累了外系粉丝。

5 以最小的单元为基础,构建新媒体矩阵

目前,高校新媒体组织的建设到了“班、社团”一级。整合资源优势,构建“校、院(系)、班(社团)联动,各平台相互合作的新媒体矩阵具有现实意义。

某高校在一个晚会时,学校各公众号“采编人员”就占据了会场一整排的位置,其他相关人员多达数十人。最终,各公众号发布内容大同小异。当没有特别需求时,众多的新媒体人员参与同一工作反而会导致人员的浪费。内容的高度相似,也降低了同学们的阅读体验。

构建“校、院(系)、班(社团)联动,各平台相互合作的新媒体矩阵,达到基础资源共享更有利于精品文章的制作。基础资源由校级新媒体组织派出采编人员完成新闻素材采集,各公众号根据自己的诉求进行精准高效的信息采集。这样每个公众号有自己的角度与观点,才能够吸引读者进行阅读。

矩阵的设置,也发挥了一种联动作用。一个大学校园几個校区,众多的院(系)。但是靠校级新媒体组织对众多的活动进行报道是有很大的困难的,也对报道的时效性产生极大的挑战。如果建立矩阵合作,由最近的平台派出采编人员进行采编这样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

6 高校微信公众号选题与制作分析

什么样的选题是好的选题?对于刚刚入校的大一新生来说,在没有经过大量的实践或专门的运营培训。很难把握什么样的选题才是大家喜欢的,其实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把自己当作读者,如果自己都没有兴趣来阅读这个选题的内容,那么这个选题可能属于同学们不太喜欢的选题。在加强“内容为王”建设的同时,也应当注意运营手段的运用。新媒体的运营不像传统媒体,一个事件发生以后标题就是全文内容的高度提炼。而在新媒体运营中,除了自带流量的“英语四六级”“期末考试”“放假通知”等以外,标题拟定只是对全文的概括的话是行不通的。例如,某校举行第一届大学生羽毛球比赛。如果推送标题取为“我校首届大学生羽毛球比赛某某荣获第一名”,那么这篇文章就已经没有再点开阅读的价值了。如果我是一名读者,我已经可以从标题中看出这篇文章说的是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羽毛球比赛并且某某同学获得了第一名。整篇文章所讲的核心内容都直接从标题上知道了,就没有人愿意再点开推送内容查看了。所以在标题的拟定上可以设置一定的噱头,使大家有点进去继续观看的动力。就像电影预告片,故事中精彩的展现了出来但没有把结局告诉你。这就是一个运营的手段。

7 校级新媒体组织“去部门化”建设的探索

由于新媒体的广泛影响,以高校团委学生会、党委宣传部为主建立的新媒体中心、全媒体中心已经具有较为完整的组织体系。一般设置办公室、新闻采编部、视觉设计部、活动策划部、线上运营部、对外联络部这几个部门,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采编、运营、拍摄、策划、外联5个基本工作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特别密切的配合,会加长从策划;到撰稿;再到最终的推送的制作周期。去部门化。以平台为团队,建立记者团达到基础素材共享。这样在一个平台团队里,只需要少数的几个人即可快速完成一个较高标准的推送内容。在“去部门化”建设的同时,也应当培养新媒体干事“一专多能”的新媒体制作能力。而不是说我是摄影岗位,我就只会摄影。这样在提升制作水准与缩短制作周期的同时,也能够增强新媒体干事的学习与自身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炳晨.新媒体视域下应用型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3):34-35.

作者简介:常圳宇,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新媒体。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微信公众号
对大学校园内流浪动物的管理建议
采用开源路由器实现多功能智能监控报警系统
江苏生鲜产品微信公众号营销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校园标识导向系统的设计体现
微信公众号在高校“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应用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个人微信公众账号运营优化方案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分析
大学校园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