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情感在我木版画创作中的表达

2018-01-25黄小玲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表达创作

黄小玲

摘 要:艺术以情动人,没有情感的艺术则是伪艺术。艺术创作是一种生命本能的直觉冲动,一种自觉认知基础上结合自我情感而产生的表达。艺术作为人类精神层面的产物,其最突出的特点是要求艺术家把内心强烈的情感渗透到艺术创作的全过程并物化到作品中去。版画创作与其他的艺术种类有一定区别:其中有媒介的不确定性、技术的繁复性以及呈现的偶然性。这些都是版画艺术本身独有的特征。笔者木版画创作过程也正是自我情感物化的全过程。

关键词:自我情感;木版画;创作;表达

一、木版画创作中自我情感的重要性

“说一件作品‘包含着情感,恰恰就是说这件作品是一件‘活生生的事物,也就是说它具有艺术的活动或展现出一种‘生命的形式。”①对艺术创作来说客体是主体借助某种媒介来宣泄情感、表现自我艺术意志的手段和桥梁。艺术家的这种知觉能力会比常人更加敏感:会因为一个造型、一块颜色,甚至一片落叶而产生联想。情感是人的本能,也是艺术作品的生命所在。

从古至今,传世佳作何以经久不衰,激励着不同国界、种族的人?这和作者的情感的投入以及作品独特的风貌有着直接关系。贡布里希曾这样论述情感与艺术的关系:“伟大的艺术品一方面总是强烈冲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作者更强烈地配合和控制这种冲动的结果。”如版画家李烨、珂勒惠支、蒙克等。李烨的《怒吼吧,中国》塑造非真非假的形象,把国人当时的处境表现出来了。作者用其简练有力的线条表现出一个试图挣脱捆绑的被蒙着眼睛的人。尽管捆绑绳子与柱头的密与人体的疏形成对比,但却丝毫没影响作者对一个筋骨毕现充满阳刚和力道的男人体的写生。让人感受到其虽然被蒙着眼睛,但依旧遮不住由内心石破天惊的力量感……简洁却不简单,即便没有艺术专业背景的人看到这件作品依然会被打动。

如果现在来刻的话再好的技术也是枉然。一方面,从技术材料的角度来讲:第一表现性的作品其“随意性”的笔触和刀法无法被复制;第二,木刻线条高度简洁和造型的精炼已恰到好处,若有丝毫偏差就会失去这种感染力。另一方面,从艺术意志的层面讲:心中对它存有的特殊感觉、精神张力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具备的。刀工不济和造型欠佳都不是问题,问题是内在精神意志无法复制,说明艺术是作者自我情感和时代共同的产物。

二、自我情感在木版画创作中的表达

“画为心源之文,有别于自然之文也。”②賦予思想家和艺术家的行为以高贵性的东西只能是心灵。

(一)自我情感在创作构思过程中的表达

创作前的构思是将视觉审美向思维审美转化的过程。就版画而言,则是版画家的情感被某事物触动后所引发的抽象冲动。那些深入人心的木刻作品,都是版画家内心真情实感的自我表达。这种创作构思的情感,源于主体对外在世界(含主客体)的观察和感受,感受得越深刻表达得就越真切,思想内涵就越丰富。

“呼吸”系列,是笔者通过涠洲岛写生创作的。它于我有种不可言喻的感受。植物密密麻麻、盘根错节分布在岛上的各个角落,迎着阳光呼吸着。绿色掌上花儿正怒放着,有的还结了果,果子入口甜酸,别有风味。果子紫红的果汁,像颜料。在岛上处处都让我受到强烈的生命力,像涠洲岛的阳光与人一样,暖暖的,生命力极强,向着阳光勇敢地生长。它刺激着我的情绪冲动,使我最终把它孵化成艺术作品。

(二)自我情感在艺术表现形式中的选择

版画表现形式是主体运用版画技术、材料的各种手段,服务于艺术创作的心灵需要。如:版种选择、形式与构成、刀法与技法;或疏密虚实,或静动明暗,或表现写实。归根结底形式的主要目的还是为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当构思成熟到需用版画语言去表达情感之时,在创作之前就必须考虑运用何种技术、材料来完成创作。当然“道也,进乎技矣”③,精湛的刀法、正确的表现形式也是作品成熟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先决。

1.版种选择

笔者对黑白木刻情有独钟。根据素材本身的自然生命力,笔者选用原木来创作。首先原木本身的生态、粗糙、裂缝等会赋予笔者的创作更多想象。再者选择原木用木刻刀来刻,因为木头本身的不平整,每次刻的时候也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波面,印刷时也会有意想不到的变化。像“呼吸”系列的木头原本的缝隙在画面中却奇妙地为画面增添了一种松动的气息,这是笔者创作之初未曾想到的。

2.形式与构成

在笔者的“呼吸”系列创作中,运用黑白的点线面的组合形态:有大小、曲直、长短、粗细、疏密、连断、分割、穿插、遮挡等,体现黑白木刻“呼吸”系列的点线面组合的灵活性与现代构成设计感的统一。在《呼吸·撼动生命》中黑白构成的层次关系和节奏则是利用黑白灰的层次关系处理画面。将后面的仙人掌用深黑来凸显,枝干用有色阶渐变的灰色,花则用白色来表现。黑包白、白衬黑构成画面。黑白构成整体旋律,这里采用由黑及白、由白及黑的渐变手法,在笔者的构图中充分体现不同层次的变化。

3.刀法与技巧的表现

版画家通过不同刀法组织表达不同情感。在笔者的画面,更多的是采用线刻为主点刻为辅的方式来完成的。点包括圆点、三角点及不规则的点;线主要体现木刻线的力度与顿挫转折。由于三角刀、圆口刀留下的是干净利落的线,其内在心理感应是坚定信心与倔强力量的加强。在创作中笔者选择三角刀为主,圆口刀为辅完成。画面当中主要采用点线组合与曲线型组合,平行线组合与网状型组合较少。将曲线本身的恬静、优美、波动与整个画面的坚硬产生对比。

(三)自我情感在创作过程中的表达

版画艺术在制作中流露的自我情感是作品的灵魂所在。“真艺术”是版画家的喜怒哀乐都会随着画面表现流露出来。在版画艺术中,我们能做的是用心灵去感受真善美。“呼吸”系列承载着笔者的记忆与追求:嬉笑怒骂、外刚内柔,有苦有乐,有香有色,或柔软或坚强,或守望或无奈……对作者而言就是把当时内心情绪宣泄到画面之中。直言不讳地说,在这系列的创作过程中有宁静、纯粹的一面,也有浮躁、波动的一面。种种的不安与愤怒、淡定与从容各种矛盾的声音不的侵蚀着笔者,与对现实的怀疑、迷茫、期待、自信相比,对内心纯粹的感受反而显得更加真实可靠。尽管,版画的技术性很强,必要的技术是作品质量的保证,但是如若过多地侧重技法语言的渲染,那么将使作者停留在艺术的表层,从而丧失对艺术高层次的追求,那就更谈不上主体与第三者精神上的良性互动了。

笔者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有别于其他晦涩难懂的艺术品,能喚起每一个驻足在她前面的观者内心的那份小心翼翼的感动和记忆。这系列作品比《笼中的追梦人》少一丝直接、波动,多一丝沉稳、娴静。大黑大白、灰冷静人,风味各不相同。这种既淡定从容又张皇犹豫来自笔者当时的生活状态,笔者把自己对现状的从容无奈幻化作另一种形式表达出来。“呼吸”系列中每张都处在不温不火、不紧不慢的状态中。在这个伴随着搅拌机声的绚丽世界里,蛙声、蝉鸣便是奢侈。找方安宁处,感受内心的声音,可以不听、不看、不说,尽情享受大自然的呼吸。

(四)自我情感在版画创作全过程中是一以贯之的

版画作品是主体艺术意志物化的结晶。在创作中,推动作品产生的是笔者的自由艺术意志。因为有了用无生命的材料创造出自然生物外貌的欲望,然后才有了其合适技术的发明。所以在创作这些作品的过程中不断设立想法而又推翻想法,从最初模糊的状态到现在的呈现,这本身对于创作者就是一种成长与探索。之前笔者会绞尽脑汁地去想构成、想创作意图及所谓的形式感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表达,而今却发现那些浮于表面的东西是无法获得生命力的。

“夫画者,从于心者也!”④即从自己心灵深处出发,创造能表达这种独特感受的画法。从稿子到生成最后的成品,经历了笔者千思万虑(其中包括生活状态、心理状态、眼界等),因而最后的作品和当初的稿子可能差别很大。以《呼吸·撼动生命》为例:在创作之始,笔者只想单纯用线的方式表现表达对象强悍的生命力,让它茂盛到一种密度从而有力量和厚度,基本是用三角刀来表现它的坚韧。可当我将其枝干刻完时发现这种效果早已不是我想要的,而陷入窘境……但过一阵子回过头又发现另一种不同的美。原稿是将后面背景铲白的,然刹那间感觉铲白会将整个作品显得很平,或许用圆口刀在后面的背景上做些肌理可能会不一样。一方面让三角刀的坚硬与圆口刀的柔和产生了冲突,一方面也让后面背景的柔和与前面主体物的生命力形成一种对比。

到最后将原准备的重色部分也刻成用圆口刀的“水纹”,偶然发现这种冲突也很棒。这样或许有一些措手不及和不完美。但笔者觉得只有不完美、实验、犹豫、尝试、彷徨、矛盾才是艺术赋予的真正的血肉与生命力!而在整体的作品中,如果每张都那么追求完美与到位,那么每幅作品都会显得如此之平庸。我的艺术就应该像生物一样自然地生长,一切都是那么纯粹与自然而然,少了些许刻意。

三、结语

将自己的技法隐藏于画面的背后,是一种自我情感的表达。哪怕是一朵微不足道的小花或小人物,在充满生活情感的艺术家笔下也会被注入一种人生的感动。这系列作品有些青涩有些稚嫩,但往往这种青涩与稚嫩让我有了在某一个点上得到生命的延续,这种延续将支持着笔者的创作。

注释:

①[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滕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42.

②潘天寿.听天阁画谈随笔[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5.

③王夫之.庄子解[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64:31.

④吴冠中.我读石涛画语录[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0:13.

参考文献:

[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78.

[2][法]丹纳.艺术哲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3]张子康.版画今日谈[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

[4]王国维.人间词话[M].台北:洪氏出版社,1976.

[5][德]沃林格.抽象与移情[M].王才勇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6]龙虎.浅析艺术创作中的情感[J].美术观察,2005,(1).

[7]余曼.呈现心迹——谈版画创作中的情感因素[J].文化月刊,2009,(7).

[8]陈光勇.对中国当代版画的思考[J].神州,2011,(5).

[9]林若熹.美术的尴尬[J].国画家,2013,(1).

猜你喜欢

表达创作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Jazz
小艺术家大创作
简约欧式风格在居住空间中的运用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探讨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