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法”在“报检实务”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2018-01-25郭美荣
郭美荣
摘 要: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在具体教学中,由授课教师根据实际工作所需,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具体角色分配和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扮演某一职位角色,完成规定工作内容,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进了师生情感,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文章将“角色扮演法”应用在“报检实务”课程教学中,根据该课程授课内容和学生表现分配相应角色进行模拟,为学生提供一个“实习机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出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角色扮演法 报检实务 实践教学
一、“角色扮演法”在“报检实务”教学中的意义
笔者在“报检实务”课程教学中尝试使用了“角色扮演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角色扮演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开展实际工作,获取实践工作经验。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操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工作能力,打破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有效提高了“报检实务”教学质量。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报检实务”课程本身知识点多,内容枯燥乏味,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让学生能够喜欢这门课程,掌握专业报检知识,将“角色扮演法”应用到“报检实务”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这对学生掌握报检流程起到了情景再现作用。该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将报检流程的各种角色分配给学生,以每位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为基础完成整个一笔报检操作。在模拟的过程中消化报检实务的理论知识,深刻理解报检业务流程,打破了传统实践教学中师传生的旧框架,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教师不断激励学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报检实务”这门课程的兴趣,符合实践教学的原则。
(二)提高学生与人合作的水平。
“角色扮演法”在实践教学中应用较广泛,其基本特征是以“角色分配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其关键是“角色模拟”的设计及角色的分配,构造出一系列典型可操作的流程,让学生在完成“角色模拟”的过程中掌握报检的理论知识。在整个报检教学过程中既有“教”的设计又有“学”的设计,既有自主学习、实践又有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学生间的合作意识。一笔报检业务的实施离开了哪一个环节都无法展开,这就强调学生在进行角色模拟演练时,千万不能忘记合作,大大提高了与人合作的水平。
(三)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角色扮演法”是将理论用最真实的情景表现出来,在真实模拟一笔报检业务的过程中,学生不免会遇到各种问题。但由于实际工作情境所需,加之这类问题就是日后他们真正实际工作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这种情境下,他们第一时间想着如何解决,想着如何通过自己和他人合作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而不是像以往教学直接寻求教师的帮助,获取理论上的解释,这样很难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可以说“角色扮演法”在“报检实务”课程中的应用在某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角色扮演法”在“报检实务”课程实践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虽然“角色扮演法”在理论上对课程教学效果起到非常重要的催化作用,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时不时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秩序有可能出现混乱。
根据自己的授课经历及课堂观察发现,在“报检实务”课程中运用“角色扮演法”时,课堂秩序容易失控。比如在某组同学上台实施检验检疫具体操作流程模拟时,台下学生表现各异,有的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听,听到有趣的地方就会发出一阵笑声;有的学生则背自己的台词,商量对策,无暇顾及台上正在表演的同学;有的学生则窃窃私语;有的学生就趴在桌子上睡觉,等等。学生各忙各的,很难全身心投入到角色扮演活动中。当然,如果课堂上连最基本的纪律都难以维持,那么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二)学生对“角色扮演法”认同度并不高,参与度比想象中差。
虽然大部分学生喜欢角色扮演活动,但是当“角色扮演法”与讲授法、讨论法和练习法这些常见教学方法相比较时,学生选择就开始分化,而且不少学生尤其是大三大四学生更喜欢讲授法,因为这样不用动脑筋思考,可以偷偷干些别的事情。虽然学生从理论上能够理解“角色扮演法”有利于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专业素质,但多数学生认为“角色扮演法”并不适合“报检实务”这种教学任务重、考证时间紧的课程使用。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角色扮演法”不利于知识的传授,不利于获取高分,不利于顺利拿到报检员资格证书。他们潜意识中认为“角色扮演法”是一种調味品,不应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三)学生角色扮演不到位。
在实际模拟课堂上观察,有的学生表演不到位,比如学生在扮演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实施具体检验检疫工作时,有的学生拿着稿子读;有的学生动作太过严肃;有的同学声音太小,等等。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与学生本身性格和事前准备工作有很大的关系。有的学生性格开朗,就有可能放得开;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就有可能放不开,无法发挥应有的模拟效果。同时,学生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角色扮演的效果。加之,有些学生扮演擅自加上一些幽默话语,使台下学生哄堂大笑,容易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影响教学效果。精彩的角色扮演不仅要求对报检知识的理解,而且要求学生能够吃透剧本,善于揣测角色的情感与心理,真正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在“报检实务”课程实践教学中实施“角色扮演法”的具体措施
(一)教师应做好内容设置、角色分配的准备工作。
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关模拟情境、任务,对该情境、任务及涉及的理论内容提前录制好微课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做好角色模拟准备工作。诸如,在模拟报检员到检验检疫局进行报检时,学生要尝试营造检验检疫局的工作场景,必要时需找相关服饰及道具。不仅锻炼了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而且提高了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这些准备工作在课前都应提前做好,教师提前认真备课,录好微课视频,学生应提前针对授课内容和微课视频自主学习,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避免了上课一味讲知识点的弊端,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的引导作用。endprint
(二)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模拟氛围。
“角色扮演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愉快、轻松、合作的课堂氛围,这对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至关重要。愉快、轻松、合作的课堂氛圍促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只有快速融入角色,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环境的主人。在“报检实务”课程上采用“角色扮演法”能使学生很快融入报检业务角色,无论角色是报检员还是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及相关单位,对于学生深入学习报检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情景再现作用。每位学生都想通过自己的演出,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因此,在准备工作方面下足了功夫,生怕哪点做得不好,使角色模拟不完美,当然有了这样的内在驱动力,学生学习积极性比以往授课有很大提高。因此,创造良好的模拟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师应适时引导,辅助学生顺利完成模拟工作。
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应适度掌控课堂,在活动中协调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强制性产品认证概念不清楚,教师应帮助学生给予必要的解释与说明,及时归纳总结在角色扮演中的认识和理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解答,并引导学生思考。当然,教师也可以有选择地进行角色扮演,比如扮演检验检疫局的工作人员,对报检员提出一些适当要求。这样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而且增加了师生间的情感。角色扮演法最大的特点是思维开放性,过度的开放性容易使学生迷失方向,找不准实际工作情况。教师应有效遏制并及时深入学生中,从细微处入手,深入了解学生真实水平,对症下药,既不能否定学生的能力,又不能高估学生的水平,有步骤有条理地引导学生实践。
参考文献:
[1]张新国,王利杰.角色扮演法在高职院校《报关实务》货物通关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2015(12):147-148.
[2]毕优爱.情景模拟、角色体验——“模拟角色法”在外贸单证课程教学中尝试[J].教育探讨,2015(1):94-95.
[3]钱华生.高职报检业务课程项目化教学有效性研究与实践[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14-17.
[4]陈明舒.进出口报检课程实践教学的创新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108-110.
基金项目:安徽省质量工程一般教研项目,编号:2014jyxm4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