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小学生的符号意识
2018-01-25李鹏辉
摘 要:数学符号内容丰富,且具有抽象性、简略性和通用性,对数学本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数学符号的多样性、简明性、准确性、策略性,培养小学生的符号意识,丰富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生;符号意识;数学符号
符号意识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10个核心概念之一。符号对数学来说是特有的,它既是数学的语言,也是数学的工具,更是数学的方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符号意识,丰富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一、利用数学符号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在这个“符号化”的世界里,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的符号已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符号存在的现实意义。比如,路边的“WC”标志,表示这里是厕所;路口有“■”标志,表示此路不通;某场地有“P”标志,表示可以停车等,这些本来要用一句话或一段话表示的内容,现在只要用一个符号就可以表示清楚,符号给生活带来了方便。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数学符号大致可分为:(1)个体符号。表示数的符号,如1、2、3、4;a、b、c;π、x、y、z以及表示小数、分数、百分数的符号。(2)数的运算符号。+、-、×、÷;(3)关系符号。=、≈、>、<、≠等。通过比较,学生不但顺利解答了这些题目,符号意识也得到了发展。
二、利用数学符号的简明性,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在数学上通常利用符号和符号串将数学模式化为原理、公式、法则、定律等,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是将问题进行一般化的过程。要一般性地解释一种规则,必须借用符号。如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的教学,先让学生做一些与交换律有关的数字例子:40+56=96,56+40=96,40+56=56+40;72+83=155,83+72=155,72+83=83+72……
通过这些例子,启发学生猜想,这个结果是不是一般性地成立呢?如果一般性成立,那么应当如何表达这个结果呢?学生通过质疑、猜想、例证、观察,最后交流得出: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接着我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有的用文字(甲数+乙数=乙数+甲数),有的用图形(○+△=△+○),也有的运用了字母表达式(a+b=b+a);又如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S=ah÷2(a表示三角形某一底边的长,h表示该底边上的高);匀速运动中的速度ν、时间t和路程s的关系是s=νt等等。显然,用符号语言更能体现出数学语言的简练、明了等特点,也易于学生记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符号的简洁美,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意识。
三、利用数学符号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小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數学符号,必须体验符号学习的过程,而获得体验的最好方法就是亲身参与。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让学生积极地去参与、去体验,最终达到理解和掌握。如,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搭配(例2)”一课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让学生从2件上装、3件下装中各选1种搭配穿法,并记录搭配的过程。学生可能用图形、文字、符号等表示上装和下装,并用连线表示搭配。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要关注用符号表示的简洁性,学生可能会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上装和下装,如用一个“○”表示上装比画一件上装或写汉字“上装”简洁。另外引导学生还要关注用符号表示的准确性,学生可能会出现上装都用“○”表示,下装都用“□”表示,如用2个“○”表示2件上装,3个“□”表示3件下装,这样虽然简洁,但是容易使人误认为是同样的2件上装和同样的3件下装。这就要求学生想办法将2个“○”和3个“□”区分开来。当然也可以用A1、A2表示不同的上装,用B1、B2、B3表示不同的下装。总之,在落实符号化思想时,既要强调符号的简洁性,又要重视用符号表示事物的准确性,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帮助小学生理解符号的本质特征,激发个体对符号的反思,形成一定的符号意识。
四、利用数学符号的策略性,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数学符号的引入,可简短地表示和反映数量关系与空间观念中最本质的属性,可以简明地表达数学思想,从而简化数学运算或推理过程,加快数学思维的速度,促进数学思想的交流,并推进数学的发展。
总之,符号意识的培养应贯穿于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从一年级开始就应分阶段、分步骤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参考文献:
[1]范明明.中小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王成营.数学符号意义及其获得能力培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李鹏辉(1971—),男,现任福建省长汀县南山中心学校教导主任,中小学一级教师,福建省农村骨干教师,龙岩市骨干教师,长汀县名师,长汀县优秀共产党员。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