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人格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2018-01-25唐君军管艳华

文教资料 2017年28期
关键词:教学应用思想政治教育

唐君军 管艳华

摘 要: 积极人格理论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它倡导用开放、欣赏的视角关注个体潜在的优势和美德,引导个体塑造积极的人格特质。这一理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通过整合分析积极人格理论的内涵,探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积极人格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应用

近年来,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引发了许多讨论。新生代大学生往往强调自我意识,崇尚自由和尊重,尤其需要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地探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倡关注个体优势和潜能的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开始受到重视,特别是旨在帮助培养积极人格、开发个人内在潜力的积极人格理论,为新生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深刻启迪。

一、积极人格概念及内涵

积极人格的概念由著名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的倡导者Seligman提出,它强调关注个体固有的、潜在的力量和优势,是能够反映个体积极情感、思想和行为的核心品质和人格特征。在《人格理论与美德分类手册》中,Peterson和Seligman将积极人格特征总结为公正、勇气、智慧等6种重要美德和与之相关的正直、宽容、团队协作等24种人格力量。积极人格和积极情绪体验、积极社会组织系统一起构成了积极心理学的三大支柱。

目前对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周炎根认为树立积极教育理念、引导大学生培养并完善自身的积极人格系统具有重要价值。孟万金、杜夏华、罗艳红等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和积极心理品质进行了内容和分类上的探索。吕槟发现中国大学生认同的积极品质与Seligman等人的研究成果一致,并且受到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显著影响,非常看重尊重、孝顺、乐观等积极特质。

将积极人格理論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重要举措。但是,大学生的人格仍处于发展期,如何通过积极人格的相关理论和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为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培养和塑造提供帮助,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二、基于积极人格理论看待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以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着重强调人的社会价值。积极人格理论强调个人发展,挖掘个人的积极特质,通过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促进积极心理力量增长,使得学生形成乐观、自信、有希望、有韧性的积极心理资本。从积极人格理论的视角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审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从知识传授角度来看,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作为受教育者通常被视为教育的客体。然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应用所学知识,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和内化是教育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将学生置于行为主体地位上。

积极人格理论强调塑造积极健康的个体人格,有效调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个体的潜力和优势。但是,以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没有被足够重视,在新生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崛起的时代背景下,这种方式尤其损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碍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

(二)缺少意志锤炼,对学生积极特质的养成不足。坚强的意志在个体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积极的人格本身包括对意志的锤炼,强调在困难和压力下保持足够的乐观、自信和韧性。

然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积极意志品格的锻炼和培养并不充分。首先是新生代的大学生成长在物质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的时代,在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下,缺少生活的磨砺和历练,因此对困境和打击容易懈怠甚至放弃;其次,当前教育体系更关注知识的传递和积累,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和锻炼则相对欠缺,在教育实践中没有专业的课程辅导,忽视对积极人格特质的挖掘和养成;最后,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包括塑造认知,更需要积极的行动和实践,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注重课堂教学,缺少组织开展锻炼意志的活动,限制大学生思想意志的磨炼和积极人格的发展。

(三)心理需求关注不足。积极人格的形成和内化最重要的动力来自个体的心理需要,满足心理需要是形成健康、自尊、向上的积极人格的直接动力,也是推动个体幸福感提升的必要条件。积极人格理论强调个体需求与价值相互促进,通过激发自身的学习改善愿望,促进积极人格的养成。但是,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们一直以来重点关心教育内容、方式和结果,而没有充分考虑学生本身的需求,导致学生积极性受挫,学习动力被抑制,不利于其积极人格的养成和发展。

(四)缺乏优势肯定,影响大学生自信心的建立。积极人格理论倡导积极健康的心态和眼光,通过正面肯定和赞扬发掘个体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培养积极人格,除了传授知识、开展活动的方式外,激发自信和自我超越的动力和勇气也很重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肯定新生代大学生的优势和潜能,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养成。但是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注重理论灌输和知识宣导,忽视学生本身的优势和特点,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互动空间和展现舞台表现自己的优势和价值。

三、如何应用积极人格理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积极人格是大学生良好认知、情感和行为表现的基础,大学期间是人格发展成型的关键阶段,必须对养成积极、健康人格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人格理论的应用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有裨益。

(一)深化大学生对积极人格的认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需要着眼于思想和品行的培养。将积极心理学倡导的积极人格理论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新生代大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增强大学生对积极人格的认知则是必要的前导条件。endprint

首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和了解积极人格,对于不同积极人格特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养成积极人格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意义,都要通过科学的认知强化记忆、掌握规律,为积极人格影响作用的发挥奠定基础。其次,应当引导大学生准确地认知、发现和挖掘自我,识别自身积极人格特质,找到自身独特优势,以此开发自我潜能,体现自我价值,鼓励自我接纳和自我认同,踏出塑造健康积极人格的第一步。再次,培养大学生寻找自我优势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善于用正面、积极的眼光看待生命中的人和事,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开阔的心胸。

(二)增强大学生养成积极人格的内在动力。大学生养成积极人格的动力来自于他们内心的心理需求。需求是个体人格整合与发展的基础,需求决定人发展的程度和境界。因此,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必须充分尊重并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

通过关注大学生心理需求养成他们的积极人格,首先需要走近学生,努力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捕捉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思想动向,多方面加强双方的互动;其次,要强调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时时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发展和内容需求,针对新生代大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分析和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达到培养积极人格的目的;最后,应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群体之间的沟通交流,鼓励大学生表达观点和想法,搭建师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渠道方式,通过交流互动达到彼此理解、互相影响的状态。

(三)外部协作,共同促进大学生养成积极人格。积极人格是激发并强化个体能力和潜力的过程,是一項连续、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围绕自我和外部多重层面进行分析,有计划、有步骤、有配合地制订和实施方案,寻找形成大学生积极人格的有效途径。

从自我层面来看,培养大学生的良好自尊和自我效能与积极人格的养成密切相关。自尊是个体对自身能力、价值和重要性的自我肯定和自我认同,自我效能则是对自己能否完成某一事项的预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多从正面教育大学生接纳、认可、欣赏和重视,提升大学生的自尊和自我效能,强化他们的能力,锻炼他们克服困难和挫折的韧性。

从外部层面来看,首先要根据新生代大学生的特点探讨他们认同的教育理念和方式,通过挖掘大学生自身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引导他们利用自身优势进一步发展自己,通过内在积极取向的激发,促进他们积极人格的自然养成;其次,围绕积极人格的塑造,不断组织和开展相关的活动,如专题学习、宣传、培训和各类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认识积极人格,体会积极人格的影响和作用,进而促进健康积极人格的自我养成和自我发展。

(四)鼓励大学生充分发挥个性优势。新生代大学生群体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关注个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顺应他们的个性化心理需求,强调尊重个性,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首先,要为大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平台和机会,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综合采取互动交流、小组发言等方式,鼓励发言和自我展示,让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中体会到自尊和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发展,在参与中成长。其次,通过各种活动让大学生亲身体验积极人格发展的特征及影响,如模拟课堂、社会实践等,引导学生体会积极人格的正面效应,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李自维.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证研究[J].学理论,2012(22).

[2]柳礼泉,肖冬梅.积极·希望·快乐·幸福——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学术论坛,2009(07).

[3]周华,胡国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分享·体验·内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13(03).

[4]王文思.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5]郭博文.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J].新西部,2014(10).

[6]朱益飞.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法制与经济,2011(09).

[7]万金店.试析积极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应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04).

[8]才忠喜.论积极心理学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2(21).

[9]罗小涛.浅论积极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的价值及其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

[10]张英.积极心理学视域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2012.

江苏省2017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积极人格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及实效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7SJB1650。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应用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研究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