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主体式教学模式
2018-01-25陆向华
陆向华
摘要: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学科教学不能无视信息技术的革新,而应当将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进行必要的整合,突出学生主体,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推动高效课堂的产生。
关键词:信息技术;主体式教学模式;革新
现今,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元,学习也不再局限于有限的空间之内,不再局限于课前准备好的范围之内。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正视信息技术对于学科教学的影响力,尽量整合有用的资源,从而为学生学习更好地服务,为构建学生主体式课堂教学模式服务,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信息技术载体推进课前学习
信息技术的进步在很大范围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学习渠道更加广泛,学习内容更加多样,获取知识的难度也有效地降低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数学教学完全可以向前拉伸,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前先行学习,将收获与别人分享,将疑问与同学沟通,这样做到知己知彼,可以让学生的研究内容更加真实,研究方向更加专一。
例如,在“圆的认识”的教学中,笔者在课前以提纲的形式布置学生预习,并将自己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取得的成果以短视频的形式发布到班级群中,与其他学生资源共享。这样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很大的空间,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参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研究基本囊括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尤其是在画圆的环节上,几位学生所做的研究都比较具有代表性,让大家对画圆有了深刻的认识,其中有学生专门研究圆规来画圆,他发现圆规的一个脚是铁尖,这个点是固定不变的,在画圆的时候就是所画圆的圆心,而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圆的半径,在尝试画圆的时候,学生展示了几种不同的操作,有的视频中学生没有拿住圆规的顶端,导致画出的形状成不了一个圆,学生经过分析后认为这样的错误属于改变了圆的半径。还有的学生从找不同的画圆方法的角度出发,收集了多种生活中的画圆方法,比如利用绳子和铁钉来画圆,比如利用一个长度一定的物体的旋转来画圆(学生找到的是体育老师旋转画圆的视频),这样方法都为推进学生对圆的认识打下了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这些课前学习积累的材料来引导学生深入交流,让学生找到了不同画圆方法的共性,让他们学会了规范的画圆过程,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加强了自己的领悟。
审视这样的课前学习,信息技术作为载体,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渠道,而且是学生的交流工具,这样便于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展开专题性研究,并博取众长,强化学生在实践中领悟。
信息技术桥梁推升课中学习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习惯于预设课堂教学中需要用到的资源,当然课堂生成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也是屡见不鲜,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奇思妙想时,我们可以以信息技术为桥梁来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样不但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灵动和自然,而且对于推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帮助。
例如,在“圆的面积”的教学中,因为不少学生在课前预学中已经知道了将圆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的方法,这样可以将圆的面积转化为长方形的面积,所以在课堂交流的时候,不少学生都是围绕这样的重点来展开的。在这些问题当中,有学生的想法与众不同:既然只是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那么是不是可以用长方形的面積公式来计算拼出的图形的面积呢?这样的问题让很多学生愣住了,面对这样的情况,笔者以几何画板为工具,实际演示了将圆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平均分的份数由少到多),在眼见为实之后,学生的疑虑被打消了,他们对利用转化来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深信不疑。
其实,极限思想离学生的世界比较遥远,在出现这样的矛盾冲突时,我们以信息技术为桥梁,来为学生构建深刻的表象,这样可以推动学生的数学领悟,让学生学习更加深入。
信息技术支撑推动课后学习
因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紧密,所以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该止于课堂,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数学学习延伸到课外,这个过程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介入,以极强的交互性为支撑,推动学生的课后学习。
例如,在“假设的策略”教学中,笔者将“李白喝酒”的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以自己的理解为基础,想办法去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并将自己的想法在班级平台上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放学之后,大家兴趣盎然,某一个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之后,很快会得到其余学生的肯定或者补充,这样为大家的独立尝试打好了基础,在之后的交流中,学生按照原先的设想,找出了多种不同的可能,推进了对这个问题的挖掘。虽然在后面的学习中,笔者花时间与学生一起来总结了这个问题的几种不同的方法,但是班级平台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科教学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拓展深度和广度,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造出依托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主体式教学模式,从而推动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前行。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三厂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