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吹泡泡》的实施策略
2018-01-25朱银燕
朱银燕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核心。对此陶行知有过许多论述,其内涵十分丰富。首先,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即教育。其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陶行知始终把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考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再次,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我们教师就是要从生活细微处入手,通过活动的开展,找寻教育的契机,探索活动的实施策略。
激发兴趣要收放得当
吹泡泡是幼儿喜欢的活动,能让幼儿感受、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激发出探究的欲望。为了让幼儿理解泡泡是通过孔吹出来的,无孔就吹不出泡泡这一科学知识,朱老师开展了吹泡泡的科学活动。她从班级幼儿经常玩的桌面玩具中挑选了6种玩具,3种有孔,能吹出泡泡,3种无孔,不能吹出泡泡。还准备了泡泡水,让幼儿探索什么玩具能吹出泡泡?通过这样的生活当中的科学活动,让幼儿熟悉身边易得的材料来掌握科学常识。这节课朱老师在小班年级组尝试了多次,不停的寻找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朱老师的课堂让幼儿们成为真正的主体,主动探索与发现,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这样的活动课给我们带来的反思也是很丰富的。
科学活动是一项非常严谨的活动。如何将严谨的知识通过简单的方法让幼儿理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关键,只有让孩子们有兴趣,才能积极地投入学习,对3岁的孩子而言,注意力集中程度不会超过15分钟,那只有抓住有限的时间,通过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上述活动中总时长是20分钟,通过吹泡泡、操作、比较、视频等新颖有趣的环节,让孩子们的注意力一直保持高度集中,一开始,朱老师就吹出泡泡,五彩的泡泡漫天飞舞,幼儿的兴趣一下子就激发出来,等泡泡消失,回到座位,能继续积极融入活动之中。因此,在科学活动中要找准孩子的兴趣点,收放得当。
启发式提问与记录表格
启发式提问是指老师在提问时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唤起学生潜在的创造意识,让其积极思考。通常老师的提问都会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展开。启发式提问是一种策略,帮助完成目标。目标是什么?目标就是孩子的自主探究。一开始老师的3个提问:泡泡是什么样的?泡泡哪里来的?你会吹泡泡吗?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很快就过渡到中心内容上,也就是孩子的自主学习上,尝试去吹泡泡。这样的提问简洁明了、切入重点,帮助孩子们很快的进入学习情景。
本节课中有一张记录表格,分别记录着六个不同的玩具。孩子们通过第一次操作实践,看看是否能吹出泡泡,如果能,询问幼儿用什么符号表示呢?在测试的过程中,有的班幼儿直接就说√表示。有的班孩子回答不出,朱老师就会直接建议用√表示。当问到不能吹出泡泡的玩具用什么表示时,幼儿就说用×,幼儿的反应很快,知道√对应的就是×。于是,记录表上看到,能吹出泡泡的玩具下方是√,不能的就是×。當幼儿有异议时,立即请他们再试一次。通过这张记录表看出有的能吹出泡泡,有的不能。为什么这几个能吹出泡泡呢?带领幼儿一起分析比较玩具,每次上课都有一个孩子开心的说出:因为它有一个洞。老师总结,有洞才能吹出泡泡,我们把这个洞叫做孔。在此环节孩子们通过图表分析,提问表达,理解并认识了孔的概念。
操作实践是科学探究的途径
本节活动有两次操作实践,第一次操作实践,老师对玩具没有要求,随便幼儿在筐中选玩具,那么有的幼儿吹出泡泡,有的幼儿吹不出泡泡。在幼儿自己的实践过程中,看到别人吹出泡泡,自己没吹出泡泡,很是着急,拿着自己的玩具左看右看,不停探究。第二次操作实践,老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拿有孔的玩具吹泡泡,这下,孩子们目的明确,找有孔的玩具吹泡泡,玩的不亦乐乎。每次幼儿的实践活动有5分钟,吹出泡泡的愉悦让孩子们露出笑脸。通过两次的实践操作,幼儿很快就掌握了要领。朱老师把幼儿吹出泡泡的图片通过手机投频在屏幕上让幼儿观察,当幼儿通过视频看到自己吹出的泡泡时,一起开心的欢呼。
学习、游戏与生活相结合
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利用游戏的有趣形式,让孩子们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摸索实践中,得出有孔的玩具吹出泡泡。严谨的科学知识,在探索中、游戏中获得。这种形式孩子们异常喜欢。朱老师提供给幼儿探索的玩具,就是幼儿平时玩的结构游戏材料,是幼儿身边易得的材料。游戏又是幼儿喜欢的活动,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朱老师从幼儿喜欢的、易于找到的玩具入手,开展吹泡泡活动,当老师拿着苍蝇拍吹出许多的泡泡时,当阿姨变出特大的魔力泡泡时,孩子们非常的开心。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学习、游戏与生活密不可分。这节科学活动紧紧围绕幼儿生活开展,探索科学活动的实施策略,有利于活动的正常、有效开展。教师要学会从儿童视角出发,关注问题,找到解决策略,以帮助幼儿获得经验与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第一实验幼儿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