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融洽师生关系的建立
2018-01-25姚奇
姚奇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时候靠的是制度化的管理,因为制度可以约束学生的一些行为。但仅仅依靠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其效果是事倍功半的,因为制度化的管理是一种被动接受,不能让更多的学生从内心深处去要求自己。如果我们在班级管理制度前提下,充分发挥人文因素,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就可以增强学生遵章守纪的主动性,达到“似管非管”的效果。
博学善教赢得学生佩服
首先分享一个教育小故事:在农村执教的日子里,有一次,一位老教师给我说,派几位学生给他搬一下书架和书。几位学生来到老师的宿舍,几乎同时惊呼起来:“这么多书啊!”老师让学生先把书搬下来,再搬书柜,再放上去。学生在搬书的过程中,看到了老师的许多荣誉证书,有学生说:“老师,您真厉害!”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对老师充满了佩服。有学生问:“老师,可不可以借给我们看看呢?”老师有很多荣誉证书,老师特喜欢看书,让班上的同学广为流传,无形中赢得了很多学生的喜欢。在教育教学中,如果学生对一个老师很佩服,甚至到崇拜,那么他就会很在意老师说的話,学生会用做好一切来回报对老师。常言道: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驾轻就熟。如果老师还能练就一些优秀的教学技能,讲课做到浅显易懂、幽默风趣,将自己博学的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播给学生,让学生轻松接受,学生一定会打心里喜欢你、佩服你、崇拜你,你在班级管理中提出的每一次要求,执行效果就会变得越来越好。
公正处事赢得学生信赖
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是有一定的思想和主见,如果老师给学生造成处事不公的印象,学生是很难亲近你的。在我身边发生过这么一个案例:一天,一个成绩很好的学生邓某,当着几个学生的面对唐老师说:唐老师,你不太公平。唐老师很诧异,怎么回事呢?原来这名学生是为一位差生打抱不平,说那位差生经常被批评,一批评就很严厉,对他们这种优生犯错却简单说一下。唐老师非常的尴尬,这位优生都不领情了,不知有多少这样的学生不领老师的情。明明是照顾这些优生,却给这些学生造成了处事不公的印象,学生对老师的信赖有多少呢?反思我们平时的行为,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差生的作业,我们一把叉划下,很少看细节;优生错了,我们细究原因。优生的家长,我们客气交谈;差生家长,我们情绪激动,说得学生一无是处。作为老师,也许还不知道自己处事不公,也许给学生造成的是一种假象,但学生慢慢会产生反感的心理,这是不利于我们的班级管理的。
作为一名教师,面对的是心理、思想都逐渐成熟的学生,他们自制力差,犯事几乎是天天有,我们在处理这些事情,就要做到公正平等,一视同仁,做到管如严父、爱如慈母、导如朋友,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公平待遇,赢得学生信赖。
宽容待人赢得学生爱戴
我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宽容的道德原则,把宽以待人视为一种美德,教师能善用宽容,是一种教育智慧,也是一种教育修养,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如果我们只懂严格,不会宽容,班级管理是会适得其反的。有一位老师,平时要求学生严格,眼睛里容不得半点沙子,无论基础知识课还是活动课,学生必须规规矩矩,学生一有不是,就是批评、惩罚、讥讽,学生都怕这老师。有一次,一男生犯事,被该老师批评,学生也许实在不能忍受了,居然当着全班学生喊着这老师名字破口大骂。老师惊了一跳,继而异常愤怒。该老师愤怒以后,转身离开教室,回到办公室,他好伤心,郁闷至极,他该怎么办?不严惩该生,没面子。经同事的劝,该老师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决定宽容该生。当同班老师告诉这个学生,某老师宽容了他,该生一下反而哭了。因为该学生也知自己惹了大祸,心里也怕的要命,听到老师的宽容,才感到了老师的内心对他的爱。该生主动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并发誓一定要痛改前非,并主动请家长陪同,自己向老师道歉。也许我们不会服气,难理解,都觉得太便宜了这学生,事实上该老师的宽容,扭转了该生,赢得了学生的爱戴。
宽容并不等于放任自流、撒手不管,面对学生犯了错,老师在教育的同时,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用宽容去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确实感受到老师是关爱他们的,他们会从心里去爱戴老师。
主动交流赢得学生的亲近
课堂是传播知识的主阵地,课外则是拉近师生距离的好时机。凡是有经验的老师就会发现,多数学生都喜欢和老师交流,哪怕是很内向的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只是碍于自己的胆怯,碍于老师的身份,很多学生不敢和老师交流。如果老师能够变被动为主动,不管是课间、放学,还是过道、操场等,一有机会就主动和学生交谈,特别是那些胆怯的、调皮的,老师和他们谈生活、谈故事、谈军事……那么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平易近人,和你无话不说,把你当成知心朋友。学生乐意和老师交流了,学生遵守班规班纪的自觉性就会增强,我们的班级管理就会事半功倍。
(作者单位:重庆市合川区教育科学研究所)endprint